构建区域协作共同体 迈向内涵发展新征程

2022-05-30 10:48汤晓华乔慧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协作区骨干教师协作

汤晓华 乔慧

近年来,竹山县张振武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改革驱动、科研引领,构建了区域协作共同体;强化共享意识,注重取长补短,助推区域教育和谐进步和内涵发展。

联校协作,探索区域教研新模式

校级联动,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学校坚持“资源合理配置、城乡共同发展、条件同步改善、质量整体提高”的方针,因势利导,打造“校级联动发展共同体”。与城关、潘口、溢水、擂鼓等地的五所学校形成区域教研协作体,根据协作单位校情特点和自身发展优势,制定了“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协作目标,形成了“学校自身内涵式发展—带动协作区学校发展—辐射引领区域学校共同发展—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示范引领机制。

联校教研,建设区域协作新模式。学校打造教研联校协作模式,开辟区域教研协作新路径。一是构建首席常任制与学期轮值制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由首席常任学校制定区域教研协作发展目标,引导轮值學校根据协作区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保证协作联校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依托县教研室专家团队,通过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引领、青蓝结对等方式,积极打造“轮值学校骨干教师—协作学校教研名师—各校优秀教研组”三级教研梯队,形成线上线下专业教研共同体。通过展示学校特色,找准薄弱环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构建高效课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参加各类竞赛,促进区域教研发展转型。

线上教研共同体,促进区域教研迈向信息化

线上教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对区域教研活动的深度引领,开阔教师视野,实现其从单打独斗、独学无友到广泛涉猎、自主开放的教研转型。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确保协作区教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123线上集体教研”体系,即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建好两个课堂,举办三类教师论坛,促进协作区教师能力与个人素养的提升。

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学校搭建区域网络教研协作体,组织“点、线、面”式的集体备课研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点”指的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整本书教学计划与大单元教学策略,再从横向教情、纵向学情两个维度集体研讨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线”指的是同学校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主备课教师先把初始教案发到备课群里,然后群策群力,生成二次教案,再由区域学校骨干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共案,最终在教学中实施。“面”指的是协作区团队共同备课,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备课磨课小组,邀请教研室驻区教研员进行线上听课会诊与互动对话。从使用“钉钉课堂”到运用“湖北教育云”平台,学校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打造高效课堂。

建好两个课堂。一是针对协作区教学点师资短缺、部分课程开不全的难题,建设“空中课堂”。以英语和美术两个学科为主,采用网上同步开课的方式,与擂鼓、溢水等地的教学点实现课堂专递、实时分享、互动对话,弥补受援学校师资薄弱的缺陷。二是在青蓝工程中建设“青蓝课堂”。师徒结对,进行课例展示与剖析,以此帮助受援学校教师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与自身素养。

举办三类教师论坛。优秀教师论坛:每学年,优秀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捕捉的经典案例、提炼的经验技巧以及自身对教育的深刻思考,通过优秀教师论坛进行分享交流。2021年,学校举办了以“我和孩子是朋友”为主题的优秀教师论坛,其中师利慧老师围绕学生的激励与评价分享《激励,让学生有盼头》,曾宪霞老师围绕德育渗透分享《陪学生慢享学习时光》,谢小丽老师围绕培优扶困分享《尽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她们以丰富独特的经验和深刻睿智的思考,引发协作区教师的强烈共鸣,会上研讨氛围十分热烈,取得了良好成效。

骨干教师论坛:邀请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传授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教师。协作区教师组成不同的学习团队,认真聆听并撰写听课反思,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如,数学教师王荣芳分享的以思维导图和“智慧树”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的方式,让协作区教师深受启发。

名家论坛:邀请教育专家出席“国培”项目与线上培训,开办专题讲座,教师在名家的引导下学习高效课堂与新课标,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

线下教研活动,引领区域教研均衡发展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引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创建了“1345快乐课堂”特色教学模式。学校教师在协作区教研中率先示范,通过举办课内比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以前沿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模式、全新的评价改革,引领协作区教师对课堂改革进行思考与探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协作区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智慧,如潘口学校的“健康课堂”、溢水学校的“智慧课堂”、明清学校的“快乐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加速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

以赛促教,推动教师学习成长。为增强协作区的合作与交流,营造教研氛围,以研促改,提质增效,学校关注协作区教师核心素养培育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教师在多种形式的竞赛中学习成长。

常规教学竞赛:每学期举行区域常规教学竞赛,以“全员参与—组内选拔—校内推荐—区内竞赛”层层推进的方式推举区内复赛候选人,然后各协作区第一名选手参加县级“课内比教学”决赛。轮值学校积极组织教研团队在赛前开展集体备课、集中磨课、认真评课,在赛后总结反思、优化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协作联赛:学校成立教研团队,指导协作区参赛团队参加市级以上各科协作联赛。在“课标考试、协作备课、课堂展示、课堂重构、作业设计、预设反思”六个参赛项目的拉练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协作区教师共同进步,发挥智慧,凸显风采,实现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

“精品课”竞赛: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精品课”竞赛活动,学习“精品课”评选方法,进行录制培训。学校多节“精品课”被评为省、市级“精品课”,为协作区学校做了优秀示范。协作区学校的教师一点一点地学习磨课、评课、录制,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协作区学校已有多节“精品课”获得县级以上荣誉。

课题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关注问题,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引导协作区教师关注教学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2022年,学校已有15个省、市、县级在研课题,参与研究教师达100余人。二是关注过程,提升教师探究实践能力。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指导协作区教师用观察研究法、参考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教育叙事研究法对各类课题进行研究;指导协作区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结题报告、集结汇编资料。三是关注成果,让科研成果服务教学。引导协作区教师用好学校课题研究基地“智慧库”,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为传统教学找到新路径;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让科研服务教学,助力教师成长。

下乡支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学校开启“启明星”计划和“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计划,每年选派3—6名优秀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10年来,学校先后选派40多名教师到溢水、擂鼓、麻家渡、官渡等乡镇的学校参与支教学校管理,兼带统考学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切实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协作区骨干教师协作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育协作区如何“协作”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安徽亳州:探索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为载体的体制改革
团结协作成功易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