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天,初中部管理者群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则紧急通知:各年级请注意,现在有很多往届初中毕业生趁高考假期返校探望老师。请各年级立即通知所有老师,禁止所有非本校在读学生入校!因为高三学生还在校内备战高考,为了保证高三年级高考一切顺利,所有人员遵照要求执行!请大家理解!
通知中担心大家关注度不够,特地将“禁止入校”重复了三遍。
为什么要禁止入校呢?难道是防疫要求?疫情期间确实有无关人员禁止入校的规定。但现在进入了常态化防疫,只要按照防疫规则完成流程,校外人员是可以进校的。即使为了避免校内外人员出现大面积的交集,也可以固定开放一些地点和场所接待回访学生。
难道是担心影响在校高三学生高考?回访生进校,可能会影响在校高三学生,但只要制定好相关规则,禁止从某些路线和空间进入,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有关“禁止入校”的客观原因。那么,就只剩下主观原因了——回访生进校,学校管理工作量大,不如干脆“一刀切”,让孩子们不来更方便。
这样一“禁止”,管理起来确实简单了很多,少了众多的麻烦事,但失去的也很多:师生间少了一次感情交流的机会,师生情谊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对学校的怀念之情没有得到满足;教师少了一次享受职业幸福感的机会,回访学生的到来,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認同,教师也可以从回访学生身上享受到巨大的职业幸福感……所有这些,是激励教师的绝好机会,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经过开会讨论达成共识:孩子们返校看望教师,是教师体会价值的重要时机,学校要给予欢迎和支持。
大家讨论出了很多既遵守防疫规则、不影响高考,又能满足回访师生交流的好办法。如:固定在报告厅、会议室等地接待,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并提供必要的接待服务;如疫情防控升级,校外人员难以入校,也可以在校门口的咖啡店、冷饮店预约位置,引导来访学生和教师在固定地点交流,学校承担一定范围内的费用。
也有建议说:要重视对回访学生的新闻报道,要大力宣传,以便让大家看到哪些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哪些学生是对学校和师生有怀念之情的,并以此促进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于这个建议,我们讨论后没有采纳。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若如此安排,学校可能会迎来更多受邀来访而非自愿来访的学生,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在我们学校的日常管理中,类似“方便管理而非方便人”的事件还有很多。诸如考勤打卡,为了考勤管理上的方便,全体教师都统一打卡,殊不知这个要全校教师参与的流程,消耗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也降低了对学校的信任度;再如,信息满天飞的教师群,令众多教师时不时提醒自己要看看手机,生怕漏掉了通知和信息,以至于不能安心于手头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不偿失;又如,有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手写备课,而且要求写详案,每到检查教案的前几天,大家都在埋头补教案,其实,学校需要的并非工整的手写教案,而更期待课堂上的高效,因此集体备课的研究和落实,应该是管理者发力的重点……
我们的管理者太习惯于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因为这样管理起来方便。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服务意识不够,“方便了管理者,辛苦了众多的被管理者”。团队在深入反思的时候,有一种观念很流行,占比不低:其他学校一直也是这样啊,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很难觉察到有什么不妥。
因此,与习惯作斗争,往往是我们在变革中要面对的重要难题。
责任编辑/周小益
王昌胜
2014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公益项目”培养对象,首批“荆楚教育名家”;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小学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我们工作室”负责人;现兼任神农架林区创新实验学校质量促进中心主任,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