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新增专任教师来源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2-05-30 09:15闫子靖曹晔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闫子靖 曹晔

[摘要]文章通过对2017—2019年我国16省、直辖市、自治区190所高等职业学校新增专任教师来源情况的调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高职新增专任教师来源及学历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在纵向上,新增专任教师来源和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来自企业的教师占比增加,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教师的占比增加;横向上,东部地区新增专任教师来源与学历结构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来自企业的教师和拥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教师的占比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递减的趋势。对此,建议完善高职专任教师准入制度、加强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大政策规划与引导、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来源;新增师资结构

[作者简介]闫子靖(1996- ),男,河南安阳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读硕士;曹晔(1963- ),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教授。(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教育学)“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JJX 20-019,项目主持人:董显辉)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6-0066-06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首要条件,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教师能力和素质有其特殊性,即同时具有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为充分了解这一政策实施的现实性,本文对江苏、辽宁、山东、上海等16省、直辖市、自治区190所高质量高等职业学校2017—2019年的新增专任教师来源及学历等调研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了解我国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现状,为优化高职教育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一、总体情况

(一)新增专任教师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

高职学校专任教师来源主要有高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调入、学校内部转岗、其他院校调入、劳务派遣等。课题组依据总计为9670份的调查样本(见下页表1)分析了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来源结构,我国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来源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占比超过50%。随着国家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高校毕业生占比逐步减少,2017—2019年下降了约3%。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比例增加,从2017年的25.42%提高到2019年的27.97%,高校毕业生与企事业单位人员之比大约为2∶1。此外,来自中高职学校调入、学校内部转岗、劳务派遣人员的比例三年无明显差异,三者合计占比约20%,高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人员、其他来源教师三者的比例大致为5∶3∶2。可见,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大约占一半,这在优化教师团队结构的同时也契合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二)新增专任教师学历以硕士为主

从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的学历来看,2017—2019年新增本科学历专任教师的数量从2017年的512人增加到2019年的797人,年均增长24.77%;新增硕士学历专任教师数量从2017年的1838人增加到2019年的2727人,年均增长21.81%;新增博士学历专任教师数量从2017年的215人增加到2019年的344人,年均增长26.49%,三者增速相差不大,从高到低依次为博士、本科和硕士。从高职新增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2017年新增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其他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分别为19.86%、71.30%、8.34%、0.50%;2018年四者分别为20.42%、70.69%、8.45%、0.44%;2019年四者分别为20.51%、70.19%、8.85%、0.44%。总体来看,一方面,新增拥有硕士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渐减少,新增拥有博士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拥有硕士学历专任教师是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主体,占比在70%左右,本科占比20%左右,博士占比约10%,即新增拥有本硕博学历教师比例为2∶7∶1。通过此次调查可知,新增的专任教师中80%拥有硕士、博士学历,表明全国高职院校建立了一支高水平专任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三)不同来源教师学历情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高职学校教师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各种来源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一定差异。为此,我们对不同来源教师的学历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不同学历教师的来源构成来看,1964拥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有49.19%来自高校,23.83%来自企事业单位,10.95%来自外校、7.23%来自学校内部转岗、8.81%来自劳务派遣;6832名拥有硕士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有53.21%来自高校,26.41%来自企事业单位,9.44%来自外校、6.44%来自内部转岗、4.51%劳务派遣;830名拥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有50.12%来自高校,38.43%来自企事业单位,6.75%来自外校调入、4.70%来自学校内部转岗。可见,拥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来源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但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任教师与来自高校的专任教师比例差距不大;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大多数学历较低而实践能力强的观念有所差异。该调查结果同时也提示我们,企业单位来源的专任教师在学历结构上与高校毕业生来源的专任教师相比并无明显劣势,且呈现出“少而精”的特征。这同时也揭示了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依托企业对教师进行学历与技能上的培养可以作为“双师型”教师养成的重要解决途径。

二、区域比较

我国区域之间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高职教育发展及新增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区域划分的标准,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此次调查的省份中,东、中、西省份比例为2∶1∶1。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各地针对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确成效,但由于建设基础不同,采取的措施各异,各省份和区域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深入研究各省份及不同区域高职教育新增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差异,有利于各地相互比较、准确定位与彼此借鉴,形成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发展格局,促進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各地区新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质量人才需求增加的趋势,高职学校越来越重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新增教师中拥有硕、博士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但区域之间新增教师学历结构存在不均衡。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三年来东部地区新增专业任教师7453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其他学历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9.79%、63.29%、15.30%、1.62%;中部地区新增专业任教师1249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其他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23.86%、69.58%、3.44%、3.12%;西部地区新增专业任教师970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其他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43.30%、56.39%、0.31%、0%。可见,2017—2019年西部地区新增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明显滞后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新增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學历的人数占比为56.70%,明显低于东、中部新增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78.59%与73.02%的水平,也低于三地区平均水平的75.67%。东部地区新增专任教师中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

从三大区域内部不同省份之间来看,东部地区不同省份之间(除海南省外)新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差距不大,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都在80%左右(海南省为73.46%,且无博士研究生)。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部地区的河南省,河南省高职新增专任教师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61.36%,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差距。西部参与调研的4个省份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广西高职新增专任教师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68.32%,而甘肃则只有45.59%,是西部调研省份中最低的。由此可见,2017—2019年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学历以硕士学历为主,说明我国现阶段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另外,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不同区域之间新增教师学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门类众多,其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具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职业教育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高职院校发展水平对高学历人才吸引力不足,新增专任教师中高学历教师较少。

(二)各地区新增专任教师来源结构不同,东部地区最优

从专任教师增加情况来看,录用高校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调入教师都处于增加态势,从中高等职业学校调入的专任教师数量也逐年增多。2017—2019年三类地区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中,东部地区调研学校新招聘教师7453人,高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其他来源之比约为4∶4∶2;中部地区新招聘教师1249人,高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其他来源之比约为6∶3∶1;西部地区新招聘教师970人,高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其他来源之比为8∶1∶1。不难看出,三类地区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但三大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中的福建、广东和天津三省市企事业单位调入的专任教师数量与占比超过了高校毕业生,其中广东省的比例最高,为45.95%,说明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与契合国家政策实施力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实施国家政策力度也与部分院校人才引进政策相关,如天津许多高职院校招聘人才明确规定要有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但东部地区的海南、山东以及西部地区所参与调研的学校的企事业单位调入专任教师占比不足20%,这些地区高职新增专任教师中的高校毕业生占比都较高。中部地区的高职学校专任教师来源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其中湖南占比最高,为74.27%。在西部地区,参与调研省份的高职学校专任教师来源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比例为80%左右。中高等职业学校调入、学校内部转岗与劳务派遣这三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职业院校教师的流动性,东部地区的职业院校之间专任教师的流动性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新增专任教师来源结构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应促进各省份内部结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在发展专任教师数量的同时也应不断优化来源配置。

(三)三类地区不同来源新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如前所述,东、中、西部新增专任教师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学历以硕士学历为主。不仅如此,在三类地区和各省份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来自高校的3075名新增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分别为13.76%、75.06%、11.19%;中部地区来自高校的611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分别为23.57%、75.61%、0.76%;西部地区来自高校的817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分别为43.08%、56.67%、0.24%。东部地区来自企业的2912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分别为21.02%、63.26%、15.73%;中部地区来自企业的366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分别为22.28%、77.20%、0.52%;西部地区来自企业的58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分别为67.24%、31.03%、1.72%。由此可见,东、中部地区来自高校与企业的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同样也可以分析来自中高职院校调入、校内转岗和劳务派遣等来源的教师学历结构。从不同学历教师来源在三大区域的表现来看,以占比最大的硕士学历为例,东部地区的5185名硕士学历专任教师中,高校毕业、企事业单位、其他来源的占比分别为44.51%、35.53%、19.96%;中部的地区的936名硕士学历专任教师中,高校毕业、企事业单位、其他来源的占比分别为49.36%、32.69%、17.95%;西部地区的539名硕士学历专任教师中,高校毕业、企事业单位、其他来源的占比分别为85.90%、5.19%、8.91%。可见,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

经过上述三方面对我国高职专任教师三大区域及各省份调研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新增专任教师结构整体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且在教师流动性上有一定优势。西部地区新增专任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滞后于东、中部地区。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产业门类众多、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高职学校教师发展状况好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在于我国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在师资培训上具有资源上的先发优势。但具体在不同指标上,高职学校教师发展在省际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从学历结构上来看,教师中拥有博士学历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准备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光电技术等高新产业的省份,新增拥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数量和比例提升较大。总体而言,高学历新增专任教师东部地区多于中部,中部多于西部,且中西部地区新增高学历专任教师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不同学历教师来源结构上看,硕士层次教师来自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多于来自企事业单位,而拥有博士层次学历教师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多于来自高校毕业生。可见,企事业单位人员在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對高职院校新增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为适应技能型社会建设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施好1+X证书制度,深化“三教”改革,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国家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通过对16省、市、自治区部分高职学校新增专任教师的调研分析结果不难看出,高职院校新增专任教师来源多样化,从企事业单位来的人员比例在逐步提高,这有效提升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但总的来看,优化高等职业学校新增教师的来源结构仍有巨大空间和值得探索的地方。

(一)严格与完善我国高职专任教师准入制度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部分地区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增长状况逐渐出现从增量竞争到存量竞争的趋势,这也意味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关注点要逐渐完成从提升数量到提升质量的转变,其中,提升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制定和完善各种标准、制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了高职教师准入门槛,即“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人员进行公开招聘”。从调研结果来看,190所高职院校从企业招聘的人员几乎没有专科学历,且本科毕业生比例也较低。这个结果一方面符合且高于国家政策文件的要求,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高职院校新增专任教师中高校毕业生的占比过高,受限于高校毕业生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专业阅历等方面的不足,高职院校在后续“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时针对性的培训资源成本也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应当严格与完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准入制度,与职业教育本身特征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逐渐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与准入的标准中跳出来,形成独立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

(二)加快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特点。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双师型”教师也可以到职业院校任教。也就是说,职业院校教师资格准入有两个条件,二者择其一。这两个条件,一是三年企业工作经历,二是院校培养的“双师型”师范生。这样就构建了教师资格准入的双轨制,能够发挥两个场所培养人才的优势,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改能力,彻底改变完全来自企业人才的弊端。需要指出的是,传统观念认为师范教育主要为高中及以下阶段学校培养教师,高校教师不需要专门的师范教育,这样就出现高职院校教师谁去培养的问题。事实上,普通本科高校培养不出“双师型”教师,职业技术师范教师只能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这必然产生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真空”。对此,需要改变传统的认知和固有的思维,客观上需要建立健全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三)加大对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引导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教师在学历层次方面存在劣势。但是,高职院校不是不需要高层次教师,问题在于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教师,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双师型”教师。为此,一是国家要尽快出台“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引导各省份结合自身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台“双师型”教师标准,来指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高职院校研究生学历层次教师比例刚过一半,虽说学历层次与教学能力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但教师的学历层次能够在一些方面反映出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认知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的水平,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此,国家或地方政府在教育或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提出高职院校学历层次的数量或比例规划。

(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协同育人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培养途径在于校企共育。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尤其是产教融合企业、产教融合城市等的兴起,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条件或环境不断完善。人社部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以及职业院校建立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工作站”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师教育平台。国家应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或实施相关计划,推动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同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同时,要按照类型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教师教育类课程可采取全国统一的自学考试的形式,考试合格后加上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就可以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或博士研究生教育,促进大量高水平大学参与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用专门章节来强调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并对企事业单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专兼职教学工作给予了更多关注。一方面,提高了专业课教师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技能人才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合格后,可以担任职业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可以根据其技术职称聘任为相应的教师职务,对于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教师可以视情况降低其学历要求。可以预见,这些新规定对于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中来自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比例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Z].2019-08-3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01-2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