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2-05-30 08:02吴学宏范津华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工学信息化教学混合式教学

吴学宏 范津华

摘  要:课程思政背景下优质信息资源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机电类课程带来了新机遇。面对机遇,針对这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理解较难的特点,以及传统实验教学模型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无法充分达成学习目标,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机电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重要的解决路径。将工科中的电工学课程作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试点进行改革,创新性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文章通过打造线上信息化平台,构建线下优质课程,采用4C法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等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主动创新的自主意识和不断实践的探索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工学;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124-04

随着“互联网+”与产教融合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将互联网的优秀成果深度融合到高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国家对于产教融合及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根据电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与创新,形成了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以AR、VR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已展露出出色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这种数字化体验模式下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并可高效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2]。

一、课程现状及建设的相关思考

(一)本课程开设情况及不足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之前,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全部采用课堂教学,理论内容与实操脱节,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进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的消化能力有限,课堂配合度差,教师获得成就感极低。

传统教学由于模式陈旧、不灵活、不全面,加之学生受时间、空间限制,个体差异较大等多方面原因,已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的多种信息化、实操化、理实相结合的教学要求。

(二)课程建设相关思考

《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指明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明确目标和主要任务,使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建设思路更加清晰[3]。加大课程“创新计划”和“挑战度提升计划”实施力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渗入、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改革;计划重新修订教学任务,并创新任务发布方式,改革教学评价维度和方法。

1. 以高阶性的课程凸显创新性

电工学课程作为高职技能型专业课程,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接受和理解因个体差异存在很大的差距。需深入分析就业岗位需求,重新设置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地强化教学内容差异化设计,充分体现“高阶性”的外延和内涵[4-5]。

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授课内容的章节差异,相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虚拟系统模拟法、目标任务分组完成、成果展示法等,全面提升学生对本课程各个章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依据教学成果的积累,逐步建立时时更新的机电课程教学资源库,为今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操提供智库资源[6]。

2. 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通过不断丰富课程的内容,引入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建立“双师”工作室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以“成果导向”思维改革考核形式。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参与院级、市级、省级、国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7]。

二、打造课程建设实操平台

(一)打造线上互动与教学综合平台

根据数据调研分析,线上教育平台和机电类课程App软件工具较多,在建和已建成的教学资源库也种类繁多,这就给部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提供了可开展实时和非实时、同步与异步在线教学的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好、更优质的高职教育。

机电课程根据线上教育资源最终以超星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的蓝本,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和章节内容。教学采取专家、教师直播,学生线上随时互动研讨,教学效果线上评价等形式。

此外,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和反复打磨,不断强化课程的优质化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8]。根据机电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着重把握章节中各个重点内容、难点部分、重要概念的分布、依据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学生接受;建设可视化、立体化、多样性的教学资源库,包括AR/VR技术、MOOC、头脑风暴、抖音、学习通App、学银在线平台、线上章节测验、根据学习内容自动形成思维导图、逐步搭建校企合作项目展示平台等。在健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同时建立院级精品课程、推进省级共享精品课程,建立“一站式、多元化、共享性”学习港,让学生体验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快感。

(二)重视课堂教育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的无缝衔接

1. 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无缝衔接,造就“德技双馨”的机电产业工人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包含教学大纲的设定和课程标准建立,在编纂的过程中,必须着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在学习内容和板块的取舍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产学研教相融合为原则,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引入企业导师,将岗位过程、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选取模块,补充思政育人元素,如:爱国主义、红色文化、科学家故事等。

2. 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使用差异化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不断探索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使用多种差异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辩论式、模拟式等手段,使知识深深植入学生脑海。在此期间,加入生动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所体现的思想内容[9]。

课程教学全程注重“三全育人”,提倡学生动起来,教师以学术涵养、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对此门课程的重视和热爱,只要是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式都可借鑒。如:运用翻转课堂、师生互换角色、机电前沿技术案例教学、搭建小组任务合作平台等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爱上机电课程,终身敬畏自己的职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10]。

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小组探讨、竞答游戏、科技研发、专业领域科学家故事等教学环节的创设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针对机电专业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则重点进行技能提升,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示范、思维联系等方法,逐渐强化学生乐学、爱学、苦学、钻研的学习习惯,以团队化的合作模式,设置任务完成驱动,从而提升其团队意识和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实践

下面以电工学课程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五部曲”任务为例,阐述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

1.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超星平台,自学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保护措施等内容,完成课前预习。后台数据会根据预习情况生成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每次建议和学情、教学任务分析,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体现四个方面的综合因素:一是学生层次的接受度划分;二是教学活动创新性设计;三是教学内容注重理实一体相结合;四是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最终采用4C(Connect、Construct、Contemplate、Continue)教学法。

为了比较此方法和传统方法的效果,特以机电一体化专业2004班和2002班为实验对象,开展教学实验研究。2004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新型混合式课程;2002班作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试验周期为一学期,学期末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以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满意度、最终学习成绩等作为教学效果指标,综合考量学习效果。详见表1。

实验中抽取实验小组与参照小组各30%的样本开展教学活动,课后对学生进行详细访谈,主要分成表现良好和表现欠佳。

经实验发现,实验前后表现差异较大的学生共24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总结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样本中的所有学生开展教学全过程的检测,让教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谈话,最终获得的真实数据是:88.52%的学生乐于接受混合式教学;81.7%的学生肯定混合式教学能让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上均有提升;81.4%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趣、更有挑战性;82.7%的学生愿意继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机电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手段能短时期内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和实操水平,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采用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使课程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结语与展望

目前,教育部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必要且紧迫。教师通过开展混合式课程教学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以赛事促提升课程信息化水平

教师要主动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素质提升需求相对接,参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通过积极准备参加国家、省、市、校教学能力比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提升教师在教学能力、实践技能、创新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以赛促教。

同时在教材编撰、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审核、教学各章节内容选取、机电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创新教学手段、信息化平台运用等多方面完善课程的改革与应用,实现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质的提升[11-12]。

2. 以精品在线共享课开拓学生第二课堂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需加强机电课程课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更新,通过日积月累,构建丰富充实的资源库。教师可利用国家级信息资源平台优势,建设校级、省级精品在线共享课,总结提炼教学成果,拓展第二课堂知识,拓宽学生专业视角,增加学习趣味性,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升华。

3. 以产教融合新方式促进课程质量

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号召,持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新途径。积极与产业学院、行业、企业进行深入沟通,通过合作建设创新工作室、双师工作室,联合编纂活页式、手册式开放教材,探索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新型学徒等方式将新型产业链对标机电课程建设,积极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确保人才培养过程及成果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的提升[13]。

参考文献:

[1] 王博. 教学的艺术[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5-58.

[2] 侯建华. 混合式教学在电工学课程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2018(08):58-60.

[3] 俞妍,付少波,何惠英. 基于Multisim的电工学课程设计与分层次教学——以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为例[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3(10):61-63+68.

[4] 孙立功,周立鹏,栗素娟.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电工学混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8,5(10):121-122

[5] 曲宇宁,张海东,忻龙彪,等. 电工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 电子测试,2020,8(04):136-137.

[6] 张璠,孟宇,常淑惠. 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线上线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以“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4):150-151.

[7] 高路恒. “信息时代”优质院校碎片化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为例[J]. 科技风,2019(05):17-18.

[8] 霍小静. 基于MOOC平台大学英语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及实施实验研究[J]. 智库时代,2019,13(04):245-246.

[9] 李莹,孙淑君,董伟健. 基于“SPOC+翻转课堂”理念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06):47-49.

[10] 陈乃超,王昊,赵阳. 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21,15(12):87-89.

[11] 刘静,万明,赵小惠. 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J]. 大学,2021,13(50):46-48.

[12] 吴亚君.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 决策探索(下),2021,8(06):76-80.

[13] 孙美美,王晶,陈佳琪,等.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21,7(05):112-116.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甘肃省省级科技计划(创新基地和人才项目)青年基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JR5RC608);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gszyjy-70);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S[2021]GHB1772);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19B-293,2019A-28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4375003,202114375005, 202114375006)。

作者简介:吴学宏(1986—),男,硕士,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智能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化建设;范津华(1982—),女,硕士,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电工学信息化教学混合式教学
电工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专业引导在“电工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