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旅游理论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策略

2022-05-30 04:02丁野童永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生态修复

丁野 童永生

摘 要: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原先存在于城市外围的工业厂房逐渐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为环境污染和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这些工厂大多进行迁移或转型。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文化旅游规划,使工业废弃地重新焕发生机,对工业废弃地的文化内涵进行重塑,使其有效融入城市生态文化圈。

关键词:文化挖掘;生态修复;文化资源;历史体验

一、概念概述

(一)工业废弃地文化旅游概述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市旅游的国际化发展,工业废弃地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工业废弃地文化旅游的核心理念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这也是工业废弃地改造的关键。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旅游与消费并存。传统的旅游风景区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以欣赏美景为主,而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工业废弃地文化旅游景区则是一个集多种功能和产业于一体,整合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旅游地,可满足游客的多维度需求。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工业废棄地开发已成为城市与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废弃地文化旅游是顺应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特点的发展趋势、寻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融合与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

(二)工业废弃地景观文化的重塑概述

工业废弃地景观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紧密相连。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较多,并且当时的污染物处理技术水平偏低,很多污染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了厂区周边,对土壤、水源产生了较严重的污染,这使得很多人对于工业废弃地有了一种固定的刻板印象,简单地认为这种污染不仅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所造成的,更是无法修复的,在生活中必须远离。因此,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文化重塑是在修复景观基础之上的文化概念、文化精神重塑,这不仅仅是对于场地本身的一种“复活”,更是场地能否真正融入城市文化景观生态的重要考量。

二、工业废弃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兴旅游文化行业的兴起使地域性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推广,推动了城市地域文化品牌的创立,对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就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而言,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且以众多的表现形式位居当今时代发展前沿。近年来,更多人愿意选择到生态环境更好、自身文化特点更突出的旅游景点进行游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去了解当地文化的特色之处,愿意将自己代入到景观文化中去。

从工业废弃地产业文化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存在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简单、利用效率低、相关旅游线路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许多工业文化旅游景点缺乏主要工业废弃资源,缺乏创新的产业资源开发模式,以及缺乏品牌工业资源,造成工业旅游设施配套不齐全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人们对工业遗产旅游有着错误的认知与解读,导致工业产业创新率低、发展规模受限等多种问题。

此外,我国大多数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只是对景观进行简单的修复,并没有对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原有工业场地长时间对周边居民造成了生态污染、噪音污染等,因此对于废弃地的改造,环境治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场地原有的文化碎片,通过宣传和生态治理,改变周围城市居民对工业废弃地的印象。很多改造后的场地并没有深挖场地的文化核心内涵,赋予场地新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国内很多工业废弃场地改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看似场地焕然一新,实际上仍无法融入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态圈。

三、结合文化旅游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策略

结合文化旅游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策略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要着重强调文化这一主题在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全方位体现,要将旅游文化深入地融入设计[2],以文化为底蕴,并且进行切实的规划与具体的实施应用。

(一)文化主题在工业废弃地中的实施与运用

1.体现工业文明主题

景观设计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所以在改造工业废弃地的同时,需要保留好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并且加以修复,展现工业进程的同时,渲染其工业文明时期的氛围,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工业人的精神。保留修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还需要设计与工业废弃地和城市现代化相关联的景观小品,做到在文化旅游中,既能够带领游客感受工业废弃地的工业文明,又能通过改造后再利用,改善环境,转变其社会地位,让工业废弃地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

2.发挥娱乐性作用

在设计场地时需要考虑因地制宜的概念,合理设计空间,分出功能区。可以划分出一处表现文化主题的区域,展现工业文明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脉络,例如文化墙、历史角等,以景观小品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给游客,让人们在改造后的工业废弃地中加深对工业文化的了解,发挥工业废弃地娱乐性作用,发挥工业废弃地的娱乐性作用,促进文化的传承。

3.景观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很多都开始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体现城市特色。但工业景观设计相对来说较为单一,很难体现出城市风貌特色。因此需要将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探索分析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景观设计中加以展现,使人们能够感受来自城市的归属感。

(二)文化旅游规划在工业废弃地改造中的应用形式

1.挖掘场地工业文化历史遗存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遗存,可以在工业废弃地中调查研究具有历史遗留价值的建筑体,并进行修复留存。在设计改造场地时融入工业化元素,这样既能够保留工业文化,又能够增添景观新色彩。文化遗产包括在历史、艺术、科学或者人类文明等方面有较为突出普遍价值的纪念物、建筑群和古迹遗址。因此工业废弃地属于工业遗产的部分。

2.将自然景观与工业设施相融

由于工业化遗留的大型工业设施与环境格格不入,某些景观设施在拆除时耗费巨大,因此很多时候,利用现场的材料,就地进行废弃工业设施的改造是非常实用且环保的,而且往往一些大型的工业设施,如船厂的吊机、大型工厂使用的起重机,由于外观巨大且很有辨识度,在经过改造后很容易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自然景观相融,这种融合不仅是表面上的融合,更是从生态修复角度出发的多个层面的自然相融。例如种植高大的栾树,保留场地的原生植被,进行合适的景观氛围营造,保护场地的生物多样性,并且通过景观种植将每个不同的场地相互连接,解决工业区划分造成的景观生态支离破碎的问题。

3.赋予场地新的文化精神价值

对工业废弃地进行修复,生态修复居于首位,但是工业废弃地背后的文化精神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精神的重塑是一个场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游客不断前来观赏游玩的关键。因此,在对工业废弃地景观文化资源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要将场地独有的工业文化进行适当的保留,对每一种废弃设施的遗留物件进行特殊的修缮与改造,突出废弃、老旧设施的时代特征。还要通过改造烘托出当地特有的工业文化氛围,体现工业文化的内涵与科技的进步,使老一辈人找到精神上的归宿,使现代的年轻人能够体会到工业之美。

(三)文化旅游规划在工业废弃地改造中的设计原则

1.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首先要服务于人,所以在改造工业废弃地时,增添文化旅游元素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文化旅游空间规划需要符合人的活动需求以及精神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摒弃“利益最大化”的老旧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本身出发,满足其精神文化追求,从而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还体现在设计改造过程中设置更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行动的专属通道上,如智能爬坡轮椅步道、特殊扶手设置等。许多工业废弃地在改造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特殊人群的游览体验,在最初设计的过程中只是把改造地当成一个科普园或者生态修复场地,忽略了对各类人群观赏体验需求的满足。

2.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工业废弃地的地域比较特殊,所以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工业废弃地设计改造过程中,可以进行植物设计,种植能够适应当地气温、土壤等条件的绿植,打造工业废弃地生态环境观赏区域。在文化旅游的基础上,为工业废弃地增添景观的新鲜色彩,净化空气。并根据场地合理地规划空间,进行植物造景组合设计,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提高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性,实现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观。

3.秉持文化传承的设计原则

在工业废弃用地的改造中应秉持着文化传承发展的设计原则,尽可能保留工業遗址的文化本色,不但要尽量改造工业废弃地,而且要挖掘旧工业的文化财富并将之作为规划设计的主要元素。在改造中如果强行拆除或者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工业废弃地会失去原本存在的文化价值,因此需要应用文物保护的设计方法,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文化景观,使场地在文化旅游的基础之上,向游客传递工业遗产保护意识,展现当地代表性的工业景观,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在保留原有工业建筑景观的同时,还需要添加新时代的现代设计元素,这样既能保留其原有的建筑艺术价值,又能体现现代化建筑的意义所在,实现设计的新旧文化的共生与结合。

四、文化旅游规划对于工业废弃地复兴的意义

通过文化旅游观念与废弃工业用地结合的改造策略,将原本的场地打造为一个集旅居、购物、历史科普、生态培育等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场地。这样一来,通过合理的规划,一些游乐场地缺少文化主题内涵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地形设置和场馆设置也可以就地取材,减少过量的土方开挖,利用场地现有的工厂设施节省大量的成本。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就既能满足运动员滑雪的需求,又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工业风遗迹的场地特点。因此,大跳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运动员也对赛道的设计赞不绝口。其不仅在建设中节省了经济成本,而且相比于全新的人造场地,这样的一个新的赛道和整体的运动游玩场地是独一无二且具有鲜明的老北京工业风格的,为后续的场地文化概念塑造和主题物的打造提供了思路。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通过前期设计规划改造工业废弃地的真实案例,为其他通过文化旅游规划复兴工业废弃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一)有利于改变工业废地消极面貌

城市工业废地改造转变了工业废地原有的消极面貌,为破旧的工业废弃地赋予了新的生机,不仅极大地发挥了工业废弃地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尽可能地满足了环境设计为人带来的服务需求,充分体现了以旧创新的设计新思维,通过二次创新恢复了工业废弃地的功能性,使改造变得具有价值意义,并且还将城市居民活动很好地与工业文化、工业废弃地联系起来。

(二)有利于城市建设资源的充分利用

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地域建设情况来看,用地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紧缺,所以工业废弃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需要通过改造,将文化旅游的理念贯彻其中,让工业废弃地重新复活,焕发生命力。在用地资源的重复利用上,要更多地体现城市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旅游场地,让城市游客能够在此游玩交流,促进文化的交流。通过文化旅游理念对工业废弃地加以改造,使其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复兴并且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当前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具有自然更替的特性。将废弃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区域重新规划,增加植被覆盖率,创建新的环境服务区域,能够发挥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最大环保效益。此外,还可以对原有土地进行翻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恢复生态植被,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文明旅游城市建设。

五、结语

在对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改造的现实需求下,提出将工业废弃地与文化旅游规划相结合这一设计理念,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工业废弃地的利用价值,还在设计改造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性设计理念。工业废弃地的改造通过针对性的设计应用策略,为城市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将城市居民很好地与工业文化、工业废弃地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颖,宋德伟.关于法库县发展文旅产业的调研与思考[J].文化产业,2021(11):150-151.

[2]龚佳,周雪.乡村旅游功能视角下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修复困境研究[J].农业经济,2021(4):70-71.

[3]华怡雯,刘源.工业文化传承下的船厂废弃地景观更新研究[J].广东园林,2021(5):31-36.

[4]汪秋菊,周佳丽.国外废弃矿区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21(13):73-83.

[5]鲁勋洲.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路径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5-16,102.

作者简介:

丁野,常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童永生(通讯作者),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考古与艺术史。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生态修复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