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萍 袁梦
摘 要: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策略,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开展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对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加速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的红色资源、民俗文化和环境现状进行分析,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红色文旅结合为主线,对其环境场景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规划,从生态、文化、产业、教育、治理融合方面提出规划设计策略,构建红、绿、古、俗融为一体的高质量的红色文旅环境示范村,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
一、红色文旅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文献强调,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以红色物质遗存为载体,以所承载革命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党员、青少年、新闻媒体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积极宣传的旅游活动,有利于加强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乡村发展重点在于乡村“三产”融合、产业发展、商业体系建设、农民就业创业、绿色农村建设等;乡村建设在于乡村建设实施机制、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数字乡村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乡村治理重点在于乡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安等方面。本文红色文旅环境规划期望在乡村文明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为乡村振兴赋能。
(二)发展现状
红色文旅就是将红色爱国教育与旅游结合,发挥乡村红色资源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红色旅游发展的三期规划,阐述了红色旅游的重要性,并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1]。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不少红色景区人流量和经济下滑严重,经过景区管理安全防控、限流,出现峰回路转的情况。就目前局势来看,省内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成为人们选择的主流趋势。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项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手段。
在政策和经济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对于乡村红色文旅环境规划的研究如火如荼,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学者刘涛等通过游客满意度调查得知,游客对于景观环境的感知价值与满意度正相关[2]。但在实践中,由于存在红色旅游地区历史演化时间过短、专项设计和配套不完善、开发模式较为粗浅等问题,部分红色文化景观没有体现出文化内涵,景观质量有待提升。
二、乡村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对乡村振兴的
价值意义
中国的红色资源根植于乡村,红色文化受到乡村人文、地理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价值与意义[3]。正确运用红色资源,促使其与乡村环境形成良性共振关系[4],对于乡村振兴发展具有独特价值。首先是生态价值,合理的乡村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用正确的策略对当地的山林、民宅、道路、湖泊等村落进行规划设计,提升乡村环境的生态和宜居指数。其次是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乡村红色文旅的规划设计有利于乡村民俗文化的发扬,促进对红色资源挖掘的深入,在环境中表现出来,增加乡村环境的文化内涵。其规划设计还有利于引导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学习革命历史、红色精神中感悟战争年代的艰苦,体会现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提高当地居民以及外来参观者的文明素养。最后,还具有经济价值和科技价值,红色文化在旅游业延伸发展,创造多种乡村服务与产品,形成规模化,并发挥5G时代的技术优势,利用VR、幻影成像、全景直播、“5G+”等新技术,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的“智慧”体验,促进乡村经济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助力乡村的经济振兴,提升村民的就业创业水平和生活品质。
三、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资源与环境现状
(一)北孔村文化资源
在民俗文化方面,沁阳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怀梆(怀庆梆子)、唢呐艺术、高抬火轿、四大怀药种植、郑王词曲等[5],具有经济效益的黑陶制作工艺、闹汤驴肉等。北孔村还有丰富的农产品,如桃子、生菜、丝瓜、玉米等。在民居建筑方面,豫北地区20世纪70年代常见的乡村建筑模式是秸秆草屋顶或灰瓦顶、夯土墙或石土混合墙、木梁、木门窗。
关于红色资源,“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出生于北孔村,在流浪时加入八路军,投身革命,后在狼牙山战役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抵抗日军侵袭时英勇就义,后得以幸存,隐姓埋名回到家乡带领乡亲建设家乡。其在家乡所居住的故居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北孔村环境现状
宋学义故居建筑位于北孔村东北部,故居是常见的中原地方民居建筑,青砖墙体,灰板瓦覆顶,两面坡式屋面建筑,两进院落,前院为三合院,由街房、上房、东厢房及围墙组成,后院是杂院。故居前院以原状陈列为主,东厢房原为厨房,陈列着宋学义使用过的一些农具。上房还原的卧室场景,包括老照片和家具。后院为杂物。故居西侧有一院落以展厅展陈为主,分为两个展厅,展示了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关的文物,包含战斗示意图、照片、书籍、勋章及宋学义的生活物品等。故居外修建了饰有党旗的入党誓词墙。故居的这种图文并茂和实物展示、场景还原的方式较为传统和局限,浏览式的参观不会使参观者记忆深刻,缺乏互动体验,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不足,难以吸引参观者长时间滞留。
王曲乡北孔村的民居建筑為传统的聚集型建筑,除公共建筑外,大多民居建筑都是由居民出钱私人修建,多是拆旧建新,原来丰富的乡村韵味和历史元素逐渐被掩盖,形成了千篇一律的现代混凝土建筑,同质化严重,不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北孔村村落的景观设施能看出有较为明显的规划,是以宋学义故居为原点的景观设置,村落其他道路景观还存在垃圾乱丢的现象;其活动空间的设施较为欠缺,不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
四、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
(一)北孔村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总体构想
北孔村发展的总体定位是:整合“宋学义”相关的红色故事、精神等资源,以宋学义故居为依托,以绿色环境资源、生态产业等为延伸,突出地方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放大宋学义精神与革命精神,打造集红色文化、古色风情、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情感体验、体能锻炼、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红色文旅示范村。根据北孔村的实际环境情况,科学规划,依据“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设计思路,打造北孔村特色,构建“一线两带五点”的总体环境结构。“一线”为游览环线,从环线中推进参观者情绪变化;“两带”为时空穿梭带和红色衍生品售展带;“五点”为宋学义故居、训练基地、采摘园区、接待服务大厅和停车场五个参观、体验服务点。在乡村整体环境中,恢复20世纪70年代风貌,提高空间的可读性,力争打造红、绿、古、俗融为一体的精品乡村环境示范村。
(二)北孔村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策略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可知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大方面的繁荣兴盛是衡量乡村振兴与否及发展程度的评判准则。因此为促进乡村红色文旅的发展,将这五个方面作为北孔村环境规划设计的着力点,具体规划有五个方面。
1.北孔村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是北孔村整体建设的基础,设计以游览环线为主体,利用北孔村本地植物、四季常青的植物、周期互补的花卉植物等满足观感需求的植物,根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的高低大小进行合理排布;控制生活、农业、养殖等污染源,避免环境污染;且保护当地野生动物,并引入一些不会破坏当地生态链的鸟类等动物,丰富当地的生态系统。利用当地农村的老物件,包含农具和生活用具作为村落景观小品,再融入革命人物和事迹营造红色景观,打造一条具有时代风貌、文化内涵的景观游览环线。
2.北孔村文化环境规划
文化环境是建设北孔村环境特色的重要条件,应充分挖掘、展现北孔村的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并体现在村落的每个角落,北孔村整体建筑色调以宋学义故居为参考基础,追寻20世纪70年代的风貌,采用土黄、黑、灰和木材的原木色,局部用红色装饰;在民居建筑结构方面,屋顶改为人字坡屋顶,围墙增加半坡顶收边,门窗在其方形窗的基础上采用中原雕花窗形式,增加立面的层次丰富度;墙体顶部边缘增加檐口线,塑造建筑立面的凹凸线。宋学义故居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建筑内和建筑外的广场上设置学习讲座、情景剧、唢呐和高抬火轿等融入红色内容的民俗艺术文化空间,提升时代氛围、游览体验,促进文化和旅游良性共振。
3.北孔村育人环境规划
青年教育是促进北孔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是环境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育人环境规划贯穿在整条游览环线中,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物事迹—训练基地—战争体验—丰收体验的游览线路中,串联线路使参观者的情绪实现平稳—激动—兴奋—平稳的转换,产生情感共鸣,加深记忆,以达到有效的信息传达。其育人环境规划如下:一是宋学义故居和广场,故居室内以原状陈列、场景再现、人物事迹展陈的方式规划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广场以宣誓、情景剧观赏、艺术场景营造等方式规划为精神文化传承基地;二是军事训练基地,以武器展示、体能训练、攀岩蹦极方式规划为国防体验教育基地;三是时空穿梭带,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与实物结合,以战争年代到民族解放的时间线为线索,营造三组动态场景,规划为历史情感体验基地;四是果园采摘,以绿色无公害的农业果蔬种植和水产品养殖,建成农产品科普基地;五是红色衍生品售展带,以红色产品售展、红色导视系统、红色创意产品展示等方式规划为文化创意培养基地。
4.北孔村产业环境规划
产业发展是促进北孔村红色文旅蓬勃发展的动力,其产业环境规划主要体现在农产品采摘园和红色衍生品售展带,在农业产业基础上设计红色文化的衍生品,发展当地经济。首先在推广上创造属于北孔村的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的IP形象和LOGO,结合官网、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推广;然后以北孔村当地的非遗文化怀梆、唢呐艺术、高抬火轿以及场景剧等表现手段,使当地红色资源“活”起来,激活北孔村的特色产业;再根据当地的农产品、美食等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文化创意产品,带动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效传播;最后,根据当地特有的黑陶工艺和草药种植等特产资源,在这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中,注入红色文化,实现北孔村宋学义精神的有效传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5.北孔村环境治理规划
乡村环境的治理规划是乡村环境建设和持续发展的保障,治理包含线上和线下的治理规划。线下治理是对乡村环境、组织活动、设备设施、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治理工作,定期或节日时举行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文旅的教育作用;在村里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宣传栏和标语,使乡村居民紧跟时事,了解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决心和不懈的精神。线上治理是针对北孔村红色文旅的App、官网等信息管理,如今VR线上游览是不可或缺的宣传手段,在线上发布北孔村红色旅游的基本介绍、VR全景游、教育活动、红色农产品、红色工艺品、红色文创、管理工作等信息并定期更新管理,拓宽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红色文旅爱好者参观,刺激当地经济产业振兴。
五、结语
沁阳王曲乡北孔村宋学义故居红色文化资源,应得到充分挖掘、保护、利用、传承,通过环境规划设计改善乡村生态、文化、产业、治理等。在乡村文旅环境规划中,针对复杂多样的设计元素应遵循一体化设计原则。对于红色文旅的环境规划设计不应只是照抄和模仿,要从设计案例中寻找共性,再针对所设计的红色文旅环境建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层,再进行一体化设计,使各个设计元素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且体现出红、绿、古、俗四种文化的乡村红色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仁立.红色旅游起源与历史发展分期新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3-77.
[2]刘涛,蔺宝钢,程圩.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红色文化景观感知研究[J].中国园林,2022(2):99-103.
[3]林峰.乡村发展:做好红色旅游文章[N].中国文化报,2019-
05-18(7).
[4]陈华钢.基于红色资源的乡村环境规划设计研究:以兴宁市“两镇五村”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2):1-6.
[5]胡新站.关于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02-104.
作者简介:
周艳萍,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袁梦,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