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怀娟
在“初试身手”板块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从中找准针对习作单元重点难点的切口,有效开发其桥梁和铺垫功能,使“初试身手”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有显“身手”的多种机会。
针对每一个“初试身手”板块的内容,教师还要从纵横两个层面进行精心研读。一方面梳理在小学阶段“初试身手”训练安排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明确在单元内与其他板块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每次“初试身手”训练的编者意图所在,找准“初试身手”是教学方向。
一是分层设计,有话可写。习作单元的整体训练指向学生习作中的单项能力突破,在小学阶段主要有留心观察、大胆想象、把事情写清楚、按照顺序写景物、把事物介绍清楚、具体表达人物特点、围绕中心意思写和写出真情实感等。在每个习作单元中,各个板块承载着相应的教学目标,“初试身手”作为一个设置灵活的板块,与每个板块之间都有联系,视具体单项能力突破方向和不同学生表达能力之间的差异,可以分成多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层次设计“初试身手”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写。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安排的内容是按手指印画出想象的事物。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设计的策略:让学生对“圆圈”进行想象并画出来;让学生对墙壁上的痕迹展开想象,说出想象的内容。比起手指印,学生更熟悉这样的想象对象,也更能想象出丰富的内容,因而能够达成有话可写的目标。
二是聚焦问题,有所突破。“初试身手”中编者安排的两个训练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究竟用在什么时候效果更好,需要教师聚焦学生普遍容易出问题的时机,通过引导学生对“初试身手”完成的训练进行评改,使学生在单项习作能力上有所突破。
“初试身手”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属于前置性练笔,是编者针对单项习作能力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在教学中可以开发哪些类型用于进一步训练,这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现场的判断。
一是试错训练,找准发展方向。在“初试身手”教学中设计试错型训练,就是在精读课文学习之前,用单元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完成一篇习作。接下来,教师以交流平台总结的单项习作能力要求为标准,对试错型习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梳理,从中确定学生在这一习作能力上的发展需求,也是习作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方向。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主题是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让学生以《游__________》为题进行试错写作。教师梳理学生完成的习作,发现学生在未经指导的情况下所写的习作,存在表达顺序不够清楚、游览的景点之间缺乏有效过渡、景物的特点也不够突出等问题。掌握了这样的学情后,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注意分别针对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取能够体现游览顺序、景点过渡等表达上的范例,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是实践运用,提高写作能力。习作单元教学强调的是单项习作能力的整体提升,但这种整体也是分层次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习作训练需要趁热打铁,学生学习什么表达方法就用相应的方法去写,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换句话说,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巩固,教师设计运用型的“初试身手”训练效果更突出。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具体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学生写人物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人物模糊,缺乏个性特征,写上谁的名字似乎都不会出错。对此,在教学《两茎灯草》一课时,教师抓住课文中围绕严监生伸出两根指头这一独特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引导学生认识这是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由此可以设计运用型的“初试身手”训练,让学生在写人物时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所写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再通过评价确认所选择的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当这两个方面能够匹配时,这一运用型“初试身手”就达到了训练目标。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中的“初试身手”,不仅为学生进行铺垫性的练笔提出要求,而且以此为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支架,让学生顺利达成单元习作目标。
一是互动分享,实现材料优选。互动分享是统编教材在习作中提出的惯性要求,所落实的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生习作中出現千人一面的情形是容易受思维 定式影响的结果,破除这种困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选择材料开始,强调个性化、独特化,交流分享就能给学生带来启发,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材料,为个性化表达奠定基础。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初试身手”安排的训练是提供一个题目和一组材料,判断材料中哪些能够表达中心,哪些不能表达中心。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列提纲,列出选择的事例和材料。学生完成事例与材料的选择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分享,比一比谁选择的事例与材料最符合表达中心的要求,然后对自己选择的事例与材料进行调整与修改,使自己选择的事例与材料能够突出中心与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些选材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如果选择了不符合中心要求的材料,教师不要直接要求他们重新选择,而是认真指导他们通过适当修改,使材料能够有效表达中心。
二是比较观照,实现语言拔节。学生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表达训练,既要看选择材料、表达方法方面的进步,又要看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方面的提升。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都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范例,“初试身手”最直接的内容就是语言文字运用,教师通过“初试”前后语言运用上的比较,就能看出学生的进步与否。
总之,在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板块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整体和系统的立场上,优化“初试身手”的教学策略,让“初试身手”既能在单元内部发挥桥梁作用,又能帮助学生在习作能力提升上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