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胜
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一线教师积极贯彻落实。而聚焦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任务也逐渐成为研究话题。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作业来逐渐减轻师生的负担,我主要做了如下的研究。
通过研究原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以往的作业设计缺乏理性研究,强调了“时间”“场域”“容量”三个方面: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在规定的场合完成,规定每次作业的容量。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带有强迫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因此,需要针对传统课后作业存在的诸多弊端,依据教育本身的特点、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从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各种因素着手,建立一个低中高有序、课内外一体、听说读写交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校合作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新体系。
例如,以往设计作业时,教师注重作业时间,强调随堂动笔,着重分派任务,目的是巩固和整理。而对作业目标的设定、类型的设计、难度系数、学习特征等设置没有具体的设计和考量,甚至出现生字抄写十遍、课文抄写一遍等重复机械的现象。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教与学变革呢?对作业设计的意图、完成方式、作业评估、综合运用、作业内容等如何进行改变和创新呢?如何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时长,加强完成指导和批改反馈呢?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作业呢?我认为可以实施如下作业设计研究的策略。
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关注作业目标设计,关注知识巩固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让作业不再成为教学任务的“附属品”,而是学习效果的“催化剂”。
1.课前作业简单化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改革是焦点,也是难点,更是激发思考的创新点。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作业、课中即时性作业、课后巩固延展性作业,让学生由课本走向自然,由课堂走向生活,由學校走向社会,由社会走向未来,在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业水平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如在教学《读书调查问卷》的综合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从书的种类、出版社、作者、内容等方面设计读书调查问卷,走进图书馆进行调研,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品质,也使他们阅读与欣赏的能力大大提升。学生走进了图书馆、书店或者报亭,从自己脚踏实地获得的数据中体会到阅读的必要性和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通过汇报展示,学生不再纠结于家长、教师而进行“被迫性”“强迫性”的阅读打卡,这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主动开展阅读。
2.综合性作业生活化
聚焦“双减”,立足校本研究,不断深化作业改革,让“多元”和“开放”在作业设计中生根发芽,助力学生成长。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厚植爱国情怀!
如虎年新春恰逢北京冬奥会,在创新寒假作业形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很自然地把冬奥元素融入寒假作业中,倡议学生观看冬奥开幕式、闭幕式,学习冬奥知识,制作冬奥作品,录制一分钟“我为冬奥加油”短视频,为北京冬奥会助力。同时,学生也能从运动员获得竞技奖牌的故事中增强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学科作业多元化
在班级学习成果展示区设计作业展台,分别展示优秀作业、读书征文、实践打卡、主题手抄报、书法绘画、文学创作、创意读书虫、多彩日记、诗意绘画等特色作业,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寒暑假让学生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动画片、百家讲坛、新闻等。教师可以设计观看的主题,如“古诗词飞花令”“从美食文化看家庭厨房”“时事政治天天说”“我给电视台提提小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和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4.作业活动迁移化
“双减”教育环境下,教师提升了视野,扩散了探究思维,增强了迁移应用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创造素养、实践能力。作业的设计要能够以生为本、思行合一,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
在进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名著《西游记》。学生从小就听到过《西游记》的很多情节,也看到不少有关于《西游记》内容的影视剧、动画片,作业就可以设计小组交流、故事表演、制作板报、开展讲书等活动。讲书之前,学生深入阅读书籍,以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整合,并积极撰写讲稿、制作课件。讲的过程,也能不断锤炼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讲书虽然重在讲,但也兼顾了读、写、做,这就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作业设计层级化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自主层级作业、拓展选择性作业。教师也要因材施教,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
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古诗《春晓》,教师设计这样的作业:背一背,把古诗的韵味表现出来;唱一唱,把春天的气息表达出来;画一画,把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之情展示出来;展一展,把春天的古诗词积累起来……这样,布置分层作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都能得到尊重和发挥,他们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也都能被调动起来,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6.作业设计信息化
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尤其是钉钉直播间、腾讯会议等已经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也能够设计自己的二维码,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制作微课与大家分享。
“双减”教育环境下的作业设计,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到“我想做,我能做,我会做”,让“能力培养”“品质提升”“健康发展”等得以落实。
1.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要结合部编版教材,设计创编创新性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是收集资料、编辑手抄报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也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审美力。
如可以给古诗词配画,让古诗词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设计小学古诗词的思维导图,进行古诗词的分类作业,让学生在古诗词领域中分类别学习,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和人文情怀。
2.“听说读写”要家校共育
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家校共育”。低年级学生开展“听说”训练,需要家长协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中高年级学生开展“读写”训练,希望家长增强督促和管理。这样的“家校共育”学习效果更明显。
总之,“双减”背景下,设计良好的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之一。教师要重视练习的重要性和巩固作用,使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从而激发兴趣,培养技能,提高能力。
作者简介:云南省普洱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