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树财 赵清芳
【关键词】重构,分解,细化,阅读与写作单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从单元类型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两册,共十六个单元(每册各八个单元),覆盖七个学习任务群,主要有三种单元类型:“阅读与写作”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综合活动类”单元。其中,“阅读与写作”单元十一个(上冊第一、二、三、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五、六、八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两个(上册第五单元、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活动类”单元三个(上册第四、八单元,下册第四单元)。“阅读与写作”单元占据了必修教材的主体,需重点研究。从单元编排看,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突破了以往的单篇、文体教学的固有模式,强化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对于“阅读与写作”单元,笔者提出“立足任务,整体推进”的任务驱动教学主张。具体来说就是,以学情为起点,依循课标,以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为抓手,明确单元任务群归属,依据课标规定的对应任务群的内容和目标要求,重构、分解、细化单元学习任务,整体推进单元教学。这一主张不是明悟洞开的发明创造,也不是毫无依据的闭门造车,而是受了新教材主编温儒敏、王本华先生的指引和启发:“新教材提倡的是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要先明确单元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然后以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不是课后练习,而是设计这个单元教学的依据。”[“1] 既可以从任务出发围绕任务解读文本,把握课文;也可以从课文出发,在读文本的同时,暗含着为完成任务提供支撑的内容。”[2]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重构、分解和细化单元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推进的三个重要策略。如何运用这三个策略,实施“阅读与写作”单元的整体教学呢?下面以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具体解说,希望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一、重构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将其转化为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
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是单元任务驱动教学的起点,也是重要的抓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就必须按照教材中单元学习任务的编排顺序来组织实施。究其原因,四川师范大学胡斌教授指出:“一些单元的学习任务蕴含的知识点有限,不能囊括单元之中所有文本中有价值的教学点。也许正因如此,教材在每课的学习提示中,对每课有学习价值的知识点进行了专门的提示。尽管如此,单元学习任务有时还是难以充分实现单元学习在整个任务群里的功能。”[3]
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该单元学习任务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主要是鉴赏诗歌意象意境、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分析点评细节描写。而实际上,仅凭这三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不足以支撑整个单元文本的学习。该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基础单元,是为文学相关任务群中其他单元任务的学习奠基。要学好这个单元的文本,实现这个单元的价值功能,势必要挖掘这个单元有价值的教学点,补充增加相关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梳理小说的情节、鉴赏小说的诗化特征等。为了应对考试,实现教考结合,也需要补充增加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
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情不一样,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也存在差异,没有必要刻板地按照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来组织教学。在理解教材编排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在不违背课标的前提下,我们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结合学情对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进行重构,或增加或删除或调整或重组,将其转化为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示例详见表1)
重构转化之后的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更符合学生学习接受的规律,也便于组织教学,体现了教学的进阶性和层次性。由此可见,重构是“阅读与写作”单元整体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推进“阅读与写作”单元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这一策略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能够循序渐进地有效完成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
二、分解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将其转化为每课的学习任务并确定课型
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经过重构,转化为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单元学习任务的自动完成。要实现单元学习任务的教学功能和价值,仍需通过“课”这一载体。学生只有在“课”的学习中才能逐步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因此,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在重构转化为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后,需要进一步分解到每一课。
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阅读与写作”单元的编排看,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与课的联系有三种情形:一是只与一课有关的学习任务,这类任务与选文的体裁有关,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两篇小说,能够与其关联的任务就是“感受细节与点评细节”;二是与两课有关的学习任务,这类任务一般是选文类型相同的课的学习任务,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和第二课,选文都是诗歌,这两课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任务——“鉴赏诗歌意象意境”;三是与整个单元所有课,即与整个单元的选文都有关的学习任务,这类任务一般是单元综合性学习任务,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合作探讨诗歌与小说语言和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依据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与课的联系情形,具体分解时可以参照如下操作(示例详见表2)。
只与一课有关的任务,可直接设置为该课的一个学习任务。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一课是两篇小说,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中的“梳理小说情节、感受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点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把握小说的诗化特征”只与这一课有关,那就可以将这些单元学习任务设置为第三课的学习任务。在课型设置上,需要视该课的选文数量而定:如果选文数量单一,可以设定为单篇阅读;如果选文数量较多,则可以设定为群文阅读。
与两课有关的学习任务,需要分解至每课,完成每课的学习任务,才能完成相关单元的学习任务。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鉴赏诗歌意象意境”,这一单元学习任务与第一课和第二课有关,需要分解到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和第二课四首现代诗的教学中,且每课的侧重点和教学方式不尽相同。这种情形的课型设置需要依据选文体式特征而定,不可笼统地设定为群文阅读或单篇阅读。如果将这两课的五首诗强行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也不是不可以,但《沁园春·长沙》与四首现代诗的体裁及风格差异较大,群文阅读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好操作。如果将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定为单篇阅读,将第二课四首现代诗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要容易得多。
与整个单元所有课有关的学习任务,则要专门增加一课——综合性学习课,一来是完成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二来也是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提炼。这类学习任务一般是综合实践或探究型的,在课型设置上以群文阅读为宜。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在学完了教材的三课后可以增加一课,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诗歌书写青春,编辑诗集;梳理探究文学作品(诗歌与小说)语言和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完成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就需要总结提炼前三课的学习内容,课型设定为群文阅读。
教学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分解为每课的学习任务后,每课的学习便各有侧重,这既保证了单元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使得每课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显然,在“阅读与写作”单元整体教学推进过程中,分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细化每课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课时及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单元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一课后,接下来就需要进一步细化每课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课时和每课时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对此可以借鉴四川师范大学胡斌教授的做法,即确定每课的基础学习任务、专门学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
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前提是读懂、读通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读懂、读通并不是说要把一篇课文里的所有内容和知识点都读通,而是包括需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是基础学习任务,主要是了解每课的基本内容及结构,为后面任务的快速完成作铺垫;二是专门学习任务,主要是每课中一些需要学习但与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关联不大的任务;三是单元学习任务,主要是分解到每课的子任务。[4]
参照胡教授的做法,我们将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每课的学习任务具体细化,并安排了相应的课时(见表3)。
在细化了每课的学习任务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安排。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如表4所示。细化保证了单元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有条不紊地推进,也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综上,在统编教材“阅读与写作”单元教学中,以教材单元任务为抓手的任务驱动教学是比较贴合一线教学的方式,而重构、分解、细化是这种教学方式中的三个重要策略。运用好这三个策略,会让“阅读与写作”单元教学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