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亚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这是国家继《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之后再次对幼小衔接工作做出的要求。2021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都提到要做好幼小衔接,对幼儿园、小学两个学段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年内,三个国家文件都直指幼小衔接,体现了国家对幼小衔接的高度重视。以幼小衔接为抓手改善教育生态,是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应有之义。
教研是提高教育质量、攻克教育瓶颈的重要引擎,幼小科学衔接路径的探索离不开教研力量的支撑。幼小衔接背景下的联合教研对挖掘现状、突破瓶颈、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双学段的联合教研与同学段、同学科的常规教研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从主题化的角度探索幼小衔接背景下的联合教研路径。
一、困惑:幼小衔接背景下联合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文件发布之后,各省市相继发布有关政策,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很多实践者没有深入思考过联合教研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要开展联合教研、如何开展联合教研等问题。在行动先于思考的现状下,幼小衔接背景下的联合教研难免会遇到挑战。
1.沟通不同频
幼儿园参与者:这节识字课教师讲授的生字太多了,节奏太快了,孩子根本接受不了。在课堂中很多孩子参与度不高,教师没有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設计活动。
小学参与者:这节课的问题在于没有对课标理解透,没有把握这节课的重难点,每个字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都是平均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重点生字让学生着重学习和练习。
这是某区在一次联合教研中幼儿园参与者和小学参与者对同一节课所做的不同评价。可以看出,幼儿园参与者关注点在于儿童表现,小学参与者更关注对课标的落实。原因在于幼儿园参与者不了解小学课标,小学参与者不了解儿童入学基础。在常规教研中,参与教研的人员拥有同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但是,对于幼小衔接背景下的联合教研,幼儿园和小学从教学内容到一日活动(课堂)的组织方式、评价方式都存在差异,参与者的不同专业背景导致教研过程中沟通不同频。
2.教研不深入
幼儿园参与者:在课堂上,老师很有亲和力,对孩子们的回应很到位。课上用了很多游戏来进行教学,咱们小学的幼小衔接做得很好。
小学参与者:谢谢,我们会更加努力,我们也要跟幼儿园多学习。
这是在一次联合教研中幼儿园参与者和小学参与者在听了同一节课后现场交流的记录。在联合教研实践过程中,由于工作场域不同,参与教研的教师相互不熟悉,很难聚焦某一学段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教研中会出现避开问题谈优点、避开短板找长处的情况,没有发挥聚焦问题、突破瓶颈的作用,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二、突围:幼小衔接背景下主题联合教研的意义阐释
2020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应用推广活动,郑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区,“上海教研实践范式”是我市推广应用的教学成果之一。在优秀成果应用推广和幼小衔接联合教研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理论引领和主题教研活动的实践应用对幼小衔接背景下联合教研具有借鉴意义。
1.凝练主题,引领双学段同频共振
相对于常态教研活动,主题教研活动更重目标的鲜明准确,更注重活动的系统设计以及过程的深度互动。主题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凝练出的最需要、有可能解决的关键点,必须顺应儿童、教师的成长轨迹去整体规划,前期重点关注教学(一日活动)背后的“小学课程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可以让幼儿园和小学更加了解双方学段特点,促进双学段思想“同频”、研讨“共振”。
2.聚焦主题,引发双学段深度研讨
幼小衔接背景下主题教研活动中的主题源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幼小衔接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教师带着真实的需求来到教研现场,结合理论学习基础和实际问题进行教研活动。主题联合教研的过程是两个学段共同发力解决幼小衔接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相比于无主题的听评课或研讨,主题可以让联合教研更聚焦、更深入,由主题生成话题,话题分解为问题串,通过问题推动双学段教师深度思考与研讨。
3.重视成果,推动教研高质量持续开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而无果则耗,果而不用则废;用而不评则粗。”教研成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架,是教研活动之间的桥梁,是一次教研活动的终点,也是下一次教研活动的起点。主题联合教研活动聚焦于幼小衔接中某一个或某一系列的问题,由双学段教师以主题的形式联合进行教研。其教研成果就是问题的“答案”,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问题解决方案,推动幼小衔接教研质量的提升与持续发展。
三、初探:幼小衔接背景下主题联合教研的路径
郑州市在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实践过程中不断汲取“上海教研实践范式”优秀成果精粹,以问题提炼主题,以主题生成任务,以任务解决形成教研成果,以教研成果推广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幼小衔接背景下主题联合教研分为同学段区域主题联合教研和双学段主题联合教研,根据主题分别进行,本文主要以双学段主题联合教研进行阐述。
1.基于问题提炼主题
主题的提炼源于实践中的问题。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实践现状,基于现状通过现场观察等方式分析原因,提炼出主题或系列主题。主题提炼要关注三个点:一是主题要围绕一个中心——儿童,儿童是连接两个学段的桥梁,通过联合教研让幼儿园教师看到儿童将要走的“路”,让小学教师了解儿童曾经走过的“路”,了解儿童是联合教研的重要价值之一;二是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双学段共同参与,确保主题策划的科学性;三是衔接的主题要适宜,主题的提炼不宜过于空泛,也不宜过于具体。主题教研活动通常聚焦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与重大问题,主题空泛不易具体实施,会导致教研失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而主题过于具体不利于教师在教研中深入理解某一领域内容,失去主题教研活动的意义,一些比较具体的实践问题可以放在日常教研或是整合到一个大的教研主题之中。另外,主题具有生成性。教师在联合教研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活动组织者可以依据问题生成下一次的教研主题。
2.围绕任务开展活动
任务是主题联合教研实施过程中的有力抓手,主题生成任务,任务产生话题,话题分解为问题串,通过问题引导教师多角度进行思考与研讨。从一个个问题出发可以避免教师避重就轻地交流,以任务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是深度教研的重要条件,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研成果生成的过程。
3.突破主题分享成果
教研成果是深度教研活动的有力证据,有形成果的分享有利于教师将思想上感悟转化为可实施的行动路径,凝练和分享成果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复盘教研过程中的重点,在信息共享中提高教研质量。
总而言之,我们要以主题撬动幼小衔接中的真实问题,以任务驱动幼小衔接背景下的联合教研真实发生,以成果辐射区域幼小衔接均衡发展,从而让教研力量推动区域幼小衔接工作更科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