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大概念重构单元教学

2022-05-30 20:39:18汪宇飞王志军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

汪宇飞 王志军

摘    要:分析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可知,新教材把自然地理一分为二,在无形之中造成知识、逻辑思维的割裂,这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空间尺度、综合思维等学科思想。而依据大概念的提取和论证方法,确定学科大概念,重构学习单元,可以充分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选考复习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需要,突出统筹整合的意识,以思维导图引导知识体系的统整,以基础填空促成知识内容的统整,并精选试题促进尺度思想的统整,挖掘教材深化情境素材的统整,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教材内容整合

浙江省内各高中已于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新教材,有关新教材的各种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笔者目前已经完成湘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以下简称“选必一”)的教学。笔者所在学校近期开展新教材研讨活动,经商议,笔者所在备课组将研讨主题确定为“从割裂走向统一:探讨新教材内容的整合与选考复习思路”。这虽然是迎合期末备考的需要,但更深层的意义则在于探讨新教材背景下高三一轮选考复习该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

一、透过目录剖析问题——割裂

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湘教版、沪教版、人教版、鲁教版、中图版等高中地理新教材陆续出版。

笔者结合朱翔老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要点》,对湘教版新、老地理教材的目录进行分析,发现:(1)新教材必修一具有科普性的介绍、思维的初步启蒙等特征,选必一具有知识的补充与升华、传递学科思维、渗透地理原理等特征,选必一是对必修一的深化,这两个模块形成“T”字形结构;(2)新教材必修一和选必一的内容几乎等同于老教材必修Ⅰ(新教材增加了海洋地理、海—气相互作用等内容)。基于此,将老教材一本书的内容分割为两本,新教材所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割裂——知识的割裂、逻辑思维的割裂,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些影响。

(一)教师:紧急制动,意犹未尽

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教师更钟爱自然地理(老教材必修Ⅰ)的教学,因为自然地理逻辑思维缜密,是地理学科“理科”味最浓的部分。新教材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地球科学等其他内容;选必一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突出自然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把自然地理一分為二,必修一侧重基础性和科普性,淡化地理原理、地理成因,造成了习惯于老教材的教师不得不紧急刹车,放低要求,并随着地“理”味变淡,产生意兴阑珊、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学生:知识不系统,思维受牵制

本以为学生未接触过老教材,对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也是一知半解,即使自然地理被一分为二对学生也没什么影响。然而,高一某次联考中学生的答题情况令笔者认识到,这种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地理教师要正视这一问题。例题如下。

例题:读四幅地貌景观图(图略,分别为丹霞山、黄土高原、雅丹地貌、长江三峡),回答问题:人们常用  __________ 形容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这种地貌特征可能造成 _________    等地质灾害。

该题第二空得分率非常低,绝大多数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水土流失”。究其原因:一是审题中未抓住“地质灾害”这一关键词;二是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滚瓜烂熟、根深蒂固,容易陷入惯性思维。

所以,如果我们刨根问底,便会发现教材的编排不利于学生的概念体系构建。湘教版新教材对自然灾害进行了穿插处理,把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融入流水地貌,将风沙活动融入风成地貌,将洪涝灾害融入水循环。虽然从知识的衔接角度来看合情合理,却在无形之中让自然灾害这一概念被割裂,学生很难完整地形成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这一概念系统。相比而言,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第六章)和湘教版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设置了专门的章节系统地介绍了自然灾害这一概念,就可以很好地规避概念割裂、知识不系统这样的问题。与此同时,教材的割裂也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空间尺度、综合思维等学科思想,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加以例证。

二、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学习单元——重构

用大概念统摄单元教学,充分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1]。学科大概念,是指能够反映学科的本质,居于学科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2]。大概念内涵深刻而丰富,具有多重教学意义:能反映学科的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学科结构的骨架和主干部分;能统摄或包含大量的学科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解释力;能提供理解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关键工具,可运用于新的情境,具有持久的可迁移应用价值[3]。因此,大概念可以成为学习单元重构的学科逻辑主线。

笔者基于对湘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和选必一第五章这两章教学内容的研究,依据大概念的提取和论证方法,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为学科大概念,重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学习单元,详见图1。

高中地理复习课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需要,通过学习单元的重构,可使学习目标明确指向核心素养[4]。基于学科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重构学习单元,有助于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复习内容处理策略——统整

学习单元的重构必须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优化[5]。面对新教材的割裂现状,选考复习要突出统筹整合的意识。笔者以湘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和选必一第五章为例,来谈谈统整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策略。

(一)思维导图——知识体系的统整

由于这两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通过新授课完成了两章内容的学习后,对二者之间的关联会产生一种“愤悱”心理。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初步判断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水平,并了解学生在整理知识体系时所产生的疑惑,以便在复习时对症下药。因此,笔者在复习学案的第一部分设置“搭建知识框架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整合。

从学生的整理情况(图略)来看,他们初步认识到了两章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会运用箭头的形式,将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表达。不同的表达方式孰优孰劣并非我们考量的重点,学案的第一环节设置知识体系的架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章内容,为后续的深入探讨作铺垫。

(二)基礎填空——知识内容的统整

基础知识在复习课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脱离了基础知识,地理素养的培育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因此,在地理复习课中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笔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即整合“必修一的植被与环境”和“选必一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基础知识设计例题。

例题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    ,特别是其中的  _________ 条件和  _________条件,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带状分布,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体现了 _________ 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_________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   。

在中尺度上,受  _________ 的影响,植被类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  _________    随海拔增加而变化,形成了 _________   分异规律。

在小尺度上,受 _________   因素的影响,在较小尺度发生了地域分异,称之为  _________分异规律。例如,菲律宾的保和岛气候类型为  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  _________   ,但在 _________   因素的影响下,山丘上只长草不长树。

例题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就某个小区域而言,当地植被破坏后,容易导致:降水 _________   ,温差   _________  ;地表径流 _________ ,地下径流   _________  ,河水水位 _________   ;水土流失加剧,土壤 _________   ;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   _________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_________  特征。

上述基础填空题,可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各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认知。

(三)精选试题——尺度思想的统整

这两章最能体现地理学科思想中的空间尺度思想。必修一《陆地植被与自然环境》这一节,在论述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时,详细地介绍了大尺度、中尺度视域下影响植被的因素,并通过菲律宾保和岛的活动探究了解小尺度范围中地方性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在选必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中,教材第105页的图5-3(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和图5-4(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体现了空间尺度意识。此外,选必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节对空间尺度思想有所提及,但表述不够明晰,需要跟植被与环境中对空间尺度的表述进行整合。为此,笔者精选并设计了三组试题(备注:提示大、中、小尺度;试卷重新编号,略有改动),让学生在典型例题的探究中整合空间尺度意识。

第一组:大尺度

(2017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卷)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兰渝铁路示意图略)。

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第二组:中尺度

(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卷)图2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第三组:小尺度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卷)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两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笔者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答题,再让学生根据自我的现有认知,判断试题所考查的空间尺度,在试题题号前书写“大”“中”“小”。在学生订正后,让学生谈心得体会。最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概括提炼结论:在大尺度上,植被或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分或热量,纬度地带性分异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是大尺度视域下的水平分异规律;在中尺度上,垂直分异规律主要取决于海拔升高引起的水热状况差异,在分析雪线高低、林线高低、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差异等具体问题时要紧抓水热条件;在小尺度上,受地方性因素(土壤、地形、地方气候等)的影响表现出地方性分异规律。

(四)挖掘教材——情境素材的统整

湘教版新教材在每一节内容中均设置有“探究”“阅读”“活动”“正文”等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对这些情境素材的统整处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深化对不同章节内容之间联系的认知。为此,笔者针对其中的学习情境素材进行了充分挖掘,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土壤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自然环境各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等因素与土壤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土壤。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气候影响土壤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该案例将必修一的《土壤的形成》和选必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进行整合,使必修一的知识点与选必一的整体性原理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既可以落实基础知识,又可以深化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案例二:必修一活动“保和岛”与选必一的地理原理进行整合。

必修一教材第119页的“活动”设置了一个学习情境,即菲律宾中部保和岛的巧克力山,并设计了三个问题。为了将该情境与选必一中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理进行整合,笔者以此为素材,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1:保和岛巧克力山这种景观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问题2:推测影响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因素(     )

A.热量 B.地形 C.岩石土壤 D.水分

該案例将必修一教材的“活动”与选必一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相结合,合理地设计了一组试题,让学生对巧克力山这一地理现象与地理原理进行巧妙的整合。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将必修一第127页的“活动”(海南岛的土壤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进行整合,篇幅所限,不加以展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必修一侧重基础知识和思维铺垫,选必一侧重地理原理和应用,因此,以必修一为情境素材渗透选必一的地理原理是比较可行的整合思路,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针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存在的知识、逻辑思维割裂的情况,在选考复习时整合两本教材势在必行,而立足于学科大概念重构学习单元,可以使学习目标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以上,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以必修一和选必一的两章内容为例,提出了立足学科大概念重构单元教学的思路,并概括出教学内容统整的四条实施路径。但除了两章内容的统整外,基于学科大概念进行跨教材、跨学段的大统整也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宗录.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2上):4-8.

[2]顿继安,何彩霞.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19(9下):6-11.

[3]张素娟.基于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分析的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8):19-21.

[4][5]张素娟,陈坚实.高中地理复习课重构学习单元的教学实践探索——以“陆地上的水”学习单元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7上):69-73.

猜你喜欢
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
立足学科大概念 发展学生好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
建设项目化学校:项目学习走向常态化的范式选择
中小学管理(2020年8期)2020-10-20 06:23:52
基于“学科大概念”理念的 高中信息技术PBL实践研究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
化学教学(2019年11期)2019-12-05 05:42:16
基于“大概念”视角理解核心素养培育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化学教学(2017年1期)2017-03-01 13:26:35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1:22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4期)2016-06-18 17: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