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22-05-30 10:48朱正娜
家长·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幼小家园幼儿园

朱正娜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如何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也成为学前教育中的热议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但幼儿教育问题并不是幼儿园单方的责任,家庭教育也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幼儿园要激励家长,促使家园合作效率的提升。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良好的教育可以为幼儿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更侧重于“育”而非“教”,换而言之,教师更倾向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生活习惯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与小学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了避免幼儿在步入小学校园后不适应,教师应采取家园合作形式,重视合理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一、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多是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很少会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步入小学校园后,则会发现学校与幼儿园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幼儿园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育人”,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习惯,幼儿更多的是在玩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而在小学教育中,儿童会开始接触到完整的知识体系,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加之教師会借助连贯的教材,采用成熟完备的方法展开教学,与幼儿园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有所不同。部分幼儿心态调整不及时,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对小学学习不感兴趣。如果教师在幼儿园阶段就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引导幼儿初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则可以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顺利地完成中间的过渡。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前,教师与家长要先明确地认识到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工作开展才更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学氛围要更加宽松、惬意,幼儿每天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游戏、做手工,更好地落实了在“玩中学”“乐中学”的教育理念。而小学的教学氛围要更加严肃,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学习知识,以在教室中听讲为主。这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存在的差异之一。另外,在硬件设施方面,幼儿园内的设施能够更好地迎合幼儿的喜好和特点,如玩具、生活配备、手工设施等,幼儿能够在玩耍或娱乐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小学阶段,硬件设备更多是课堂中的桌椅、电教设备及课外的体育器材等。而从软件设施方面,幼儿园教师更重视培养幼儿的习惯,鼓励其正确表达,而小学教师则更重视传授学生知识,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成绩。除此之外,幼儿园的氛围会更加温馨、具有童趣,而小学中因为要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所以班级氛围要更加严肃。

三、家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问题所在

要利用家园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就应该优先意识到当前家园合作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时地将其解决,这样才能够为后续合作的展开提供理论帮助。就当前家园合作的开展形式来看,最为突出的一项问题就在于,合作双方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明确。据调查,当前大部分家长缺乏对幼儿的管理意识,在他们看来,幼儿园是更为专业的幼儿教育环境,那么只要将幼儿放在一个教育环境、氛围较好的幼儿园内,就可以实现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而且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对幼儿的教育管理往往也会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大部分教师也会认为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辅助可有可无,这就出现了大量“5+2=0”的幼儿教学问题。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非但幼儿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面对升学的阶段,家长也会对接过幼儿教育指导工作的任务感到陌生,从而难以继续帮助幼儿过渡到后续的学习,使幼小衔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四、家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上述的几点内容阐述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与幼小衔接工作展开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想要通过家园合作而开展有效衔接工作的问题所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教师就要更好地进行后续教学活动安排,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时间上衔接,严格规定幼儿来园时间

部分幼儿由于家庭原因,每天到园内的时间有些许偏差,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虽然部分幼儿园对这方面管理得不太严格,但各小学都有明确的上下学时间,为了防止儿童在步入小学校园后不适应,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时,要以时间作为切入点,规定幼儿园大班孩子来园的时间,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制定这一规定后,教师要在家长来接幼儿时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请家长务必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每天早晨八点前准时将幼儿送到园中。在落实这一措施后,教师还可以准备签到本,让幼儿在进入园内后,通过观察室内钟表的时间,将来园时间记录下来。为了迎合幼儿的兴趣和喜好,签到本的制作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将日期、心情、天气、来园时间等都记录其中,并制作代表不同心情的贴画,鼓励幼儿在记录在各项内容后,将能够代表真实心情的贴画贴在签到本上。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帮助其养成记录日常小事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时间期限,如一月为期,评选出一个月内最遵守时间的幼儿,并授予其“遵守时间小明星”的称号,鼓励其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观念。

(二)睡眠上衔接,逐步减少幼儿午睡时长

很多一年级教师都会反映,部分学生在下午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情况,这是因为在幼儿园教师每天会给儿童留出固定的午睡时间,并由教师看管,长此以往,幼儿已经养成了固定的休息习惯。但在步入小学校门后,虽然学生仍有固定的午休时间,但教师和家长却不会要求其一定要午睡,因此,部分学生就会因为骤然取消午睡而不适应,从而影响下午课堂听讲效率。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逐步减少幼儿的午睡时间。如果幼儿的午睡时间是一个小时,则要先减为45分钟,再逐渐降低为30分钟,以此来适应小学生活。而在午睡中减少下来的时间,则可以用来组织开展其他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时间到活动区域中玩一些益智类或是手工类游戏,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幼儿逐渐适应未来的教学形式,又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将幼儿午睡时间上的改变及时告知,并获得家长的配合,在周末休息时间中,家长也要严格把握幼儿的午睡时间和时机,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意识上衔接,培养幼儿养成规则意识

从心理学研究证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普遍已经有6岁了,其能更好地完成教師指定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幼儿的入园初期就要重视培养其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步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并在课堂中听从教师的调动,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教学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秩序也是教师管理的重要部分,学生要自觉遵守课堂规律和班级规律,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对此,幼儿园阶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并随着幼儿的年龄增加,逐渐增加任务的数量和难度,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幼儿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活动来对幼儿展开培养。举例来说,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引出“规则信号”,这样能够让幼儿在平等、尊重和满足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其中的规则。如在午餐时间,教师组织幼儿排队领到午饭后,可以说“请坐好慢慢吃”“请将碗筷放整齐”等,这种在提醒的语句前加上一个“请”字,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意识到规则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除此之外,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还要为其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让幼儿体会到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四)习惯上衔接,家园共促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是儿童最熟悉的两个场所,其中幼儿白天在幼儿园中与教师和小朋友们玩耍、学习,早晚则在家里,在家长的爱护和指导下生活和学习,可见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想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需要教师在园内通过活动培养,还需要家长配合教师在家庭教育中也开展一些活动。当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与家长做好沟通,指导家长认识到这一教育的重要性,在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举例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幼儿经常会出现走神、溜号等分散注意力的情况,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学习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除了在园内要策划活动,引导幼儿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外,还可以与家长沟通并达成共识,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亲子新闻快递活动”“亲子模拟作业活动”等,让家校共育的环境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幼儿园与小学的作息时间有着一定的区别,为了防止幼儿在步入小学校园后不适应,教师还可以制定与小学作息时间相同的时间表,并认真记录每一个小朋友的园内活动情况,这样可以逐渐引导幼儿适应新的作息要求,降低幼儿步入小学后出现的不适感。

(五)心理上衔接,家园一致,增强幼儿信心

上小学是儿童学业生涯中的第一步,幼儿在渴望入学的同时,也会产生畏惧心理,害怕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师和新的同伴。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重视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让幼儿意识到,小学相比幼儿园来说,校内面积会更大、同伴会更多、受到的束缚也会更多,而且在与同伴相处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但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学习的重要场所,这样做是为让幼儿对小学学习阶段有正确的认知。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抵触上小学,在言谈中总是会过分地美化小学生活,然而在小学开学一段时间后,幼儿会认识到这与家长阐述的内容不相符,从而产生更大的心理落差。而将小学学习的特点都客观地讲清楚,会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真实、正确的认识。其次,教师和家长要重视给予幼儿信心,当其与小伙伴们谈及小学的事情时,要先祝贺他们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小学生了,语气要诚恳。幼儿可以从教师和家长的言语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并由衷地开始期望小学生活。例如,家长在与孩子相处中可以多提及一些与小学相关的事情,并多给予其表扬和鼓励,如“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为你感到自豪!”或是“做小学生就是不一样,真是懂事了!”切记要多鼓励、多引导,而不是利用小学生生活来为孩子施加压力,如“你已经是小学生了,不能再这样任性。”这就是一种错误的示范。最后,在幼小衔阶段,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到小学校园中转一圈,让他亲眼观察到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从而使孩子产生对美丽新环境的憧憬,避免形成心理上的障碍。

(六)行为上衔接,家园共育进行安全教育

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和家长还要重视行为衔接,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下学都需要家长接送,到园时家长会将孩子亲自送到教师面前,放学后教师也会在看到家长后再允许幼儿离开。但到了小学后,部分离学校较近的儿童,会尝试独立上学,而在放学时,也多是由教师组织学生排好队伍,一起走到校园门口,自行寻找家长。这两个过程中都涉及安全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对其展开安全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以降低安全风险。如果儿童能够独立上学,教师和家长要先教育其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学会如何安全过马路。还可以鼓励其与其他顺路的小朋友结伴上学,以保证安全性。如果儿童放学后没有第一时间找到家长,或是家长未按时来接,家长和教师要教导其第一时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不要一个人随便乱走,也不要与陌生人随便说话。教师在园内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创设情境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对真实的事例进行改编,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与陌生人搭话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部分儿童会反问教师:“如果他真的需要帮助呢?”教师则要告诉幼儿:“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成年人遇到麻烦时会向成年人寻求帮助,而不会找一个孩子来帮忙。”

五、结语

总的来说,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点,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地度过幼升小阶段,也关系到幼儿身心能否健康地发展。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地与幼儿家长沟通,构建家园共育模式,并分析当下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基于小学与幼儿园教学上的差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发展的幼小衔接策略,从而帮助幼儿顺利解决过渡期间存在的问题。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幼小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