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平
摘 要:创生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创生教育的本质是指创设适合师生成长的校园环境,让师生获得创造性的发展。文章基于科学素养的提升,就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环境分析“立体教科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生教育;科学素养
“立体教科书”指基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通过校园空间、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建设,让校园成为“处处能育人、处处为发展”的教育空间。校园生活承载着师生的成长,是教育资源,是生动的“立体教科书”。师生可以在重构的空间中获取知识,逐步培养自我获取、自我评价的能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生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包括创造与生成。笔者基于科学素养的提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生教育展开论述。
一、聚焦体验活动,创生特色课程
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学也不是按照教学设计单向传递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这些本来没有生命和情感的物体在教育者的设计下会变得生机勃勃。在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学校某些学科的特色课程,指向师生生命生长和生活的课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下册“养蚕”的相关知识时,处在城区学校的教师常常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桑叶去养蚕而犯愁。笔者所在学校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借学校原址新建的契机,学校在绿植区域开辟一小块地专门种植桑树,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外饲养、观察蚕的需要,使教师和学生能在亲历蚕短暂的一生中体验养蚕成功的喜悦,感悟生命的伟大。
又如,对于教材中的长周期观察活动,或是苦于没有场地,或是因其时间跨度大难于操作,让多数教师望而却步。笔者所在学校在重建校舍时在科学实验室前规划了供学生劳动的种植基地,利用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学校成立了学生社团开设种植课程,让学生从选种、播种到日常维护,主动参与管理,使学生既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相应的能力,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二、立足生活感知,创生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小学科学教学立足日常生活,创新教学方式,从教材知识延伸到学生可观察、可体验、可探索的生活知识,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转向师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适应和自我创生。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这一单元时,多数教师习惯借助多媒体或科学小实验让学生间接了解天气情况,如气温、雨量、风向、风力等相关知识,学生通常因为缺乏直观感受而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佳。对此,笔者所在学校在操场一角安装了“小气象站”,之后情况有所改观。小气象站“体格”虽小,功能却很強大。它可以连续测量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和雨量等多种气象要素。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小气象站,亲身体验气象要素,从而全方位认识天气和气候。
又如,一、二年级的教材多以贴近生活、亲近大自然的内容为主。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单元需要学生认识形形色色和多姿多彩的动物与植物;教材二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介绍了栽小葱、养蚂蚁、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等内容。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有经验需要借此机会通过自身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得到科学、系统地落实。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园资源,带领学生在大树下观察蚂蚁、在雨后观察蜗牛,还可以挖开土壤,寻找蚯蚓;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捡拾掉落的桃花、樱花等。亲身经历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使教材上的抽象知识形象化。
再如,许多学校不乏科技模型方面的优秀辅导教师。但是由于场地限制,参赛项目仅限部分小型空模项目和无线电项目,对于海模项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笔者所在学校也缺乏海模训练场地。团队教师善于发现,利用学校操场北角的人工池塘进行设备试水。虽然条件不及专业设备,但也给学生提供亲身测试的机会,训练成效显著,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结束语
当下的校园,从来不缺少知识,不缺少课程,缺少的是教育工作者想要给学生的一种情怀和一种生活。“立体教科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立足教师和学生发展,在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方面做出的一种新的尝试。“立体教科书”式的校园创生了包括体验活动课程在内的多彩课程,创生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同时也创生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王东敏. 生态教科书:致力于教育创生的校园空间重构[J]. 江苏教育,2018(10).
[2]蒋雪莲. 把校园建成“立体教科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