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成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这充分说明了估算在数学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估算教学的标准把握不准,出现了各种教学误区。笔者在估算教学实践中就估算的现实意义、教学环节与情境的设计以及估算方法与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为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提供了具体经验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估算意识;估算能力
估算在国家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大到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年初预算、月初预算,风险投资、市场预测,小至个体的衣食住行都要先估计带多少钱,人们差不多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估算。因此,《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和落实这一课程标准呢?
一、提高教师对估算的认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重视精算而轻视估算,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估算内容时只是照本宣科,简单机械地教学。为什么教师会这样做呢,因为很多教师总认为“数学问题是严密的,数学答案是唯一的”。而且目前的学业水平检测中估算方面题目占比也不重。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估算教学,教师就必须重新认识估算的重要性和现实价值。
(一)估算的意义
顾名思义,“估算”就是对数(或数量)进行的一种大概的(粗略的)估计、计算。估算同口算、笔算、机算、珠心算一样属于一种计算方法,而且也经常被运用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成为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策略,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估算的作用
课堂上正确地运用估算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增强数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检验速度,有时也有利于确定计算结果的方向(取值范围)。
(三)估算与其他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估算与求近似值是不同的,估算是先估计,再精算,答案可能是不唯一的;而近似值是先精算再按一定要求四舍五入,答案是唯一的。估算以口算为基础,反过来又能巩固口算的能力。估算离不开精算。口算、笔算、估算,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在现行的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学习在内容的编排上比重偏少,缺乏整体性与延续性。因此,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要全面了解小学各阶段的课程设计及其理念,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估算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例如第九册有一道例题:“五(1)班56个同学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献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买图书,共捐献了292.88元,平均每个同学捐献了多少钱?”对这道题,教学目标中并没有要求学生估算,但教师可以在学生审题之后,列式计算之前,增设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先来估一估,平均每个同学大概捐献多少钱?并说说估算的过程。
生:学生思考,然后进行估算。
生(回答):把292.88估成300,把56估成60,300÷60=5,每个同学大概捐献了5元。
……
这样,不仅有目的地复习了估算,还为学生后面的计算结果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当学生计算结果出入太大时,就能及时发现错误加以纠正。再则,这样做又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估算的好处,变“要我估”为“我要估”。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估算,能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教材中便处处有估算,时时有估算。
三、估算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估算的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估算要求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估算意识”,那如何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教师要精心创设适合估算的具体的、特定的情景,比如缺少必要的计算工具和测量工具或是没有适当的计算、测量工具;或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是计算过程中包含有不确定的量(或因素)等,然后将学生置于这种特定的情景。这样学生的估算就不会是为估算而估算,而是为解决问题而估算,长此以往,就会增强小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其体会到估算的实用性。
如第七册第31页中安排了这样一道题:“估算下面的纸约有多少张?”笔者在教学时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估算情景,便在讲台上叠了足足1米高的一摞纸,然后告诉学生:“谁能说出这摞纸大约有多少张?”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对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对估算的态度,增强估算的意识。
(二)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估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估算技巧:用凑整法取数的近似值(如把98看作100,203看作200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些常用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如1m有多长,1kg有多重,1m2有多大等等)。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常用的估算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技巧去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笔者曾在一堂估算课中出示了这样两道应用题:
①每瓶饮料6元,95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②在一次游园活动中,有小朋友172人,如果按每6人坐一条小船,最少要准备多少條小船?
学生先各自估一估,再计算,然后再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第1题中能将95估成100吗?(不能)为什么不能估成100?第2题中能将172估成170吗?(不能)为什么不能估成170?最后教师总结:经过大家前面的讨论,在第1题中,钱估多了不行,因为差了钱是买不了商品的,所以这类估算只能估小;在第2题中,已知小朋友172人,在考虑需要准备多少条小船时,应将172看成180,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小船给小朋友乘坐,又能确保小朋友乘船安全。
像这样,在课堂上将学生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让他们先自由估算,然后相互比较,最后集体估算结果的可行性,从而掌握各种具体的估算技巧,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坚持估算练习,形成估算习惯
一个人在完成某项工作前,一般都会先对相关问题做一个初步的估计,从而确定完成该项工作的可行性。比如去餐馆吃饭、去超市购物或是外出旅游时都要先想一想总的消费额度,看看自己的钱够不够?学生的任何一种能力或习惯都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而形成,只有做到“时时估,事事估”,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如果一个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估算习惯,就能在生活中选择便捷的算法并快速估计出大致结果,或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问题及结果的直觉感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真正搞好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教师必须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估算教学的策略,让学生运用基本的估算方法,在教师精心创设的估算情境中,培养估算能力,让学生在估算过程中去体会估算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估算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参考文献:
[1]马绍军.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J]. 当代教育,2011,16(02):17-19.
[2]王立彬. 如何提高小学生在数学中的估算能力[J]. 小说月刊:综合,2016(03):45.
[3]方婷婷. 浅议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J]. 小学时代:教师,2009(03):70.
[4]郑庆雨.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5):165.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