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搏 明方向 优教法 促高效

2022-05-30 12:13赵俊杰
关键词:诗歌鉴赏高考中学语文

赵俊杰

摘   要:高考备考首先应该是师生共同深入细致地研究高考命题,既要清楚某一年份的真题特点,又要努力寻求连续或断续年份真题的命题联系,其中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要充分备考,比如研究高考特征并优化教学,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力争让学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提高,从而从容、规范应答,真正实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终提升高考成绩。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6-0004-05

高考备考首先应该是师生共同深入细致地研究高考命题,既要清楚某一年份的真题特点,又要努力寻求连续或断续年份真题的命题联系,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才能清晰把握高考命题的脉络趋向,进而明确教学方向、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考试题中,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就历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来看,学生的得分率普遍不高。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高效得分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全国卷中诗歌鉴赏题的研究,浅谈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摸索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与水平的方法,以期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保证高考的质量。

一、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的特征分析

(一)朝代特征分析

通观近三年的全国卷,命题率最高的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根据相关统计,自从运用新课程后,宋朝诗词就占了所有朝代的56.34%,而唐朝诗词则占据了26.76%,说明这两个朝代受到了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极度青睐。

高考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视这两个朝代是因为这两个朝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尤其是宋代诗词,继唐朝的诗歌发展后,宋人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其中,另辟蹊径,进行了更多方面的尝试。

2019年高考全国卷选的唐代的刘禹锡、杜荀鹤和宋代的陈与义等人的诗文;2020年选的唐代的陆龟蒙和宋代的王安石、陆游等人的诗文;2021年选的唐代的杨巨源,宋代的陈师道、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诗文。今后要更加重视对于唐宋诗词的研究。

(二)作者特征分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出现的诗歌,其作者大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了解的著名诗人,如刘禹锡、王安石、陆游、辛弃疾等;个别诗人重复出现如王安石和陆游。当然,其中不乏高中課本中未出现过、未涉及的诗人。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卷不会避开名家名作,这些诗人是学生较为了解的、课本中也经常出现的,所以高中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者,做到知人论世;还要注意考题主要选择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以保持陌生度。

当然也有学生不熟悉的,如陆龟蒙、杨巨源等,这也提醒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对名家、名篇,不然会导致常规思维陷入窘境。因此,为了避免在高考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学生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重视日积月累的功用,提前为高考做好准备。

(三)选材特征分析

近三年的全国卷中诗歌鉴赏选材范围较为广泛。如2019年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为题画诗、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为拜谒诗、刘禹锡的《插田歌》为田园诗;2020年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为酬和诗、陆游的《苦笋》为咏物诗、王安石的《读史》为感怀明理诗;2021年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和陆游的《示儿子》为寄赠诗、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为应和诗、辛弃疾《鹊桥仙  赠鹭鸶》为寄赠诗。

其中题材内容涉及景物、事物、人物,重在抒情、明理,还有鉴赏评价等内容。既体现个人情感与追求,又体现生活中对他人的情感与希望,还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可见,这些诗歌既有对“小我”的情感表达,又有对“大我”的关照。切近生活,弘扬正能量,培养家国情怀。

综上可见,解读鉴赏诗歌,要注意把个人置于生活之中、家国之中,理解诗中抒发的个人情感,对他人、对生活、对国家的情感,或者感悟诗中阐明道理甚至对艺术的鉴赏评价。

(四)体裁特征分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卷中的诗歌,律诗所考的次数较多,律诗包括五言、七言,其次是词,而绝句相对较少。对于学生而言,既要全面系统了解诗歌的类型,又要重点突破常见典型类型。

虽然曾经在高考中也出现过一些非主流体裁,但并未广泛普及,当然这一个偶然为之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广泛、全面掌握不同的诗歌体裁。这三年全国卷主要是以诗为主,这也是今后的教学重点和备考重点。

(五)题型特征分析

1.从形式来看:选择题+简答题。

2.从考点来看:主要集中在诗意理解、形象分析、感情归纳、观点评析、手法判断与鉴赏、语言特点等方面。

2019年: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选择题A项考查诗意理解和语言特点,B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景物特点,C项考查诗意理解尤其是关键词理解,D项考查诗意理解,手法判断和感情归纳,其中错误项是C项,错误原因为曲解字词;问答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包括诗文表层含义和深层作者的感情与评价。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选择题A项考查诗意理解,B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手法判断,C项和D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感情态度,其中错误项是D项,错误原因为曲解诗句;问答题考查诗文的表达技巧和作用,包括诗文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刘禹锡的《插田歌》选择题A项考查手法判断和景物特点,B项和C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景物特点,D项考查手法判断和感情归纳,其中错误项是B项,错误原因为曲解诗句;问答题考查语言特点之语言风格,并设置了与教材内容的比较。

2020年: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选择题A项和B项考查诗意理解尤其是对题目的理解,C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感情态度,D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手法判断,其中错误项是A项,错误原因为不合情境、与题目情境矛盾;问答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和作者的感情与评价。陆游的《苦笋》选择题A项考查诗意理解,B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手法判断,C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情感表达,D项考查诗意理解、表达方式和观点态度,其中错误项是C项,错误原因为曲解诗句;问答题考查对事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比较。王安石的《读史》选择题A项考查诗意理解对观点态度的评价,B项和C项考查诗意理解,D项考查手法判断鉴赏评价,其中错误项是B项,错误原因为曲解诗句;问答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文中道理和启示的分析。

2021年: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选择题A项考查诗意理解和与教材内容进行联系比较,B项考查诗意理解、手法判断和感情表达,也涉及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与比较,C项考查诗意理解尤其是关键词理解,D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感情归纳,其中错误项是B项,错误原因为曲解字词;问答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理解赏析诗句。陆游的《示儿子》选择题A项考查诗意理解和表达技巧及作用,B项C项D项考查诗意理解和观点态度,其中错误项是C项,错误原因为不合情境、与情境矛盾;问答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与评价。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选择题A项考查鉴赏人物形象,B项考查手法判斷和鉴赏,C项考查诗意理解,D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感情归纳,其中错误项是C项,错误原因为不和情境;问答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人观点态度的评价。辛弃疾《鹊桥仙 赠鹭鸶》选择题A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感情归纳,B项考查诗意理解,C项考查诗意理解和氛围判断,D项考查诗意理解尤其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手法判断,其中错误项是D项,错误原因为曲解字词;问答题考查语言特色。

通过对近三年的诗歌题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卷注重对诗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考查形象分析、感情归纳、观点评析、手法判断与鉴赏、语言特点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寄赠诗和酬和诗出现频率较高,情境化特点更加明显,因此对题目和相关背景及注释的理解更加重要;其次是对比阅读题型,尤其是试卷中的诗歌与教材中的诗文之间的联系比较,既涉及到分析鉴赏诗歌,又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还有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是错误选项的设置角度,我们也要高度关注。

因此诗歌教学要更加注重考查诗意理解、情境化,才更能体现与教材的紧密关联。

二、全国卷诗歌鉴赏题的备考方向和教学建议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的能力层级为D级,难度较大。结合以上对于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的特征分析及预测,教师要做到就是努力明确方向、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在诗歌鉴赏题中得高分、得满分。

(一)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方向

1.建议以唐宋诗词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朝代。

2.重点关注熟悉的诗人,尤其是熟悉诗人的陌生作品;也要设计一些陌生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重视日积月累,提前为高考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读诗时把诗人个体置于生活和家国中,体会其个人情感,对他人、生活和国家的情感,或阐明的道理,甚至对事物的评价鉴赏。

4.在考点覆盖方面:诗歌理解(翻译)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始终,构建四大考点(感情、语言、手法、形象)知识体系。

5.答题技巧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选择题的辅助理解功能,让学生多见新题型。

6.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和比较。

(二)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高效引导学生科学阅读、精准审题和规范作答。

1.科学阅读。诗歌题目的考查,都是以诗意理解为基础的,大部分题目直接考查对诗意理解得是否准确,所以准确把握诗意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生科学阅读。

阅读诗歌,要以“读细”“读透”“读懂”为原则,阅读每一句或每一联时都要有收获。通过对该句或该联的字面翻译来分析其写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使用的手法,达到对于诗句浅层和深层意思的理解,这样就做到了“读细”。然后由局部到整体,通过对每个语意单位的分析及各个语意单位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对整首诗的把握,做到“读透”“读懂”。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能引导学生使用“两层六步”法来读懂诗歌。“两层”指表层意思和深层感情加手法;“六步”指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情语、抓意象、分析意象的修饰内容,其中看事件尤指明典故。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预设问题“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也就是要有从诗歌内容、感情和手法的阅读中有所收获。

但在实际训练中,总有学生有些疏漏,导致理解偏颇、答题失误。在此,笔者再次强调,在具体阅读分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1)关注题目的作用。诗歌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有时提供重要的情境信息,所以它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也恰恰是很多学生忽视的信息。

如2019年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选择题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中“一扇小窗”理解错误,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题画诗,根据情境“一扇小窗”应指这幅画作,而非窗户。

再如2020年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选择题A项“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中“与外界不通音讯”明显与题目所表现的酬和诗的情境矛盾,既为酬和诗,就说明是与外界有书信往来的,因此要把握题目,准确判断。

(2)进入诗歌情境,懂得古今生活。古代诗歌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具备一定的古代、现代的生活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内容。而且基本的生活逻辑是古今相通的,很多时候用现代的生活逻辑去解读也能化解难题。因此,我们要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诗歌情境,走进诗歌的生活,真正读懂诗歌。

如2020年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由题目和注释就能创设出具体的情境:给一位因病不能出门的好友的一封回信。我们进入情境,联系生活,不难想到“什么是好友?在朋友生病孤单时,你应该表示起码的安慰吧,是不是还要鼓励友人战胜病患、一起向未来,祝愿友人早日康复、生活更美好”等。然后结合诗文内容和生活情境,具体答案就出来了: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怅惘遗憾之情;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此外,再联系诗中写诗人自身的心理与感情的内容,从自身作答,答案就又准确又完善了。

所以读诗还要懂生活,进入情境,联系生活,事半功倍。

(3)读懂诗文,要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尤其是题目中所考诗句中的关键词。如2021年: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

诗句: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错误选项: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错误原因:误解“似衣带”的含义,诗中就是写景物特征而非典故。

再如辛弃疾《鹊桥仙 赠鹭鸶》

诗句: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错误选项: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错误原因:误解“听”的含义,这里是教材中积累的“听凭、任凭”(《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意思,而非听觉。

因此,题目考查的诗句,关键词理解很重要,因为题目设置的错误点有可能就在此;同时也要注意对课本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4)阅读时多进行拓展和比较。近三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对阅读比较的考查较为凸显,无论选择题还是问答题,均有涉及,具体举例见前文的“题型特征分析”,所以应充分备考。

(5)关注诗歌中的语言特点。语言特点是备考时容易简单处理的一项内容,但是高考卻不简单对待,仍会以各种形式来考查这一知识点,因此备考时也要高度重视。

2.精准审题。近几年的高考题,情境化凸显,常规题淡化,很多题目都可以说是“反套路”,这实际也是进一步对学生阅读分析文本和审题答题能力的考查。因此,一定要学会精准审题。

精准审题,要学会审题拆解。每一道题目的题干不单纯是设问,而且提供了作答的思路、角度、要点切割等重要信息。通过认真审题,明确考点范围: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明确已知信息、设问角度及关键词和任务指令。

如2019年: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

问答题: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另外,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还要从情感表达角度和结构安排分别作答。

再如2021年: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

问答题: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审题: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另外,选择题审题时也要分割切片信息点,与诗文进行比对,理解比较,找出错误点。

会审题即会答题,审对题即答对题,因此,日常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具体训练很重要。

3.规范作答。精准审题后要规范答题,这是最后的重要保障环节。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在形式编排上求新求变,但评价依然相对标准化,这就要求作答更规范,规范到思路安排、要点切割、表述逻辑、概念应用等。

因此,日常训练中,多关注答题过程及答案表述的完整呈现,细致地梳理答案与命题的对应关系、推敲答案要点关键词的应用范围、概念术语的精准表述,尤其作为学生,最好养成梳理答案要点、对照辨析正误答案、聚焦答案得分关键词的纠错习惯,而不是错了就错了。

另外,在日常训练中,多注意同题异构现象,并及时做梳理提炼,可以发现许多规律方法,而这些规律方法可再到新的题目中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

总而言之,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要充分备考。研究高考特征并优化教学,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力争让学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提高,从而从容、规范应答,真正实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责任编辑 李晓旭】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高考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