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素描训练技巧探究

2022-05-30 11:51:49申福宏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训练技巧

摘 要:结构素描是现代素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现代美术的各个相关学科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结构素描训练也是每位美术工作者都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结构素描训练能强化美术学习者的造型基础能力,提升其审美意识,挖掘美术学习者的设计潜能。在接受结构素描训练时,美术学习者需要深入探究物象的形体、结构,加强对明暗关系的理解,提升绘画基本功。因此,从理解结构、把握结构、表现结构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强化结构素描训练技巧的途径,以提升美术学习者的结构素描训练效果。

关键词:结构素描;素描训练;训练技巧

基金项目:本文系“信息技术支撑下美术造型基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ZYB103)研究成果。

结构素描的最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是以线造型,其主要研究对象为造型、空间、内部结构。因此,美术学习者需要以理性态度理解与分析所绘物象,并对自身所绘物象进行深入探索,以正确抓住所绘物象的造型。素描是美术学习者开启美术大门的一把钥匙,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而结构素描是素描领域的重中之重,更需要美术学习者加大重视。但在实际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很多美术学习者缺乏对结构素描的正确认知,且不具备结构观念,接受过的素描训练也相对不足,因此素描基础不牢,综合绘画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美术学习者仍需加大对结构素描训练的重视程度。

一、结构素描训练内容

在进行结构素描训练时,应当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少至多的原则,从几何形体、人造物体、自然物象三方面先后完成训练内容,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提升结构素描技巧[1]。

(一)几何形体素描训练

结构素描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从几何形体入手,首先可开展简单的几何形体训练,以此对素描形成大致认知,再针对多种不同形态的几何形体进行组合训练。物象间的组合能搭配出更为复杂多变的空间关系,使结构素描训练更具趣味性与挑战性[2]。在多种几何形体的组合训练中,应当格外注意树立物体空间透视意识,在描绘物体时,应将其遮挡物看作透明体,连同被遮挡的部分也需要进行描绘,以此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最终按照结构规律与透视原理完成几何形体素描训练[3]。

(二)人造物体素描训练

人造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能够用于结构素描训练的物体也不在少数。一般情况下,在结构素描训练中,可选用各类器皿、工具、衣物、工艺品、雕塑、机械零件等进行练习,例如常见的用于结构素描训练的人造物品有花瓶、水杯、雨伞等,其中不锈钢制品的练习难度相对较大,美术学习者可在后续阶段再对其开展练习。此外,在开展人造物体素描训练时,需要注意三点。首先,应从整体上表现人造物体的形态,因而应尽量简化人造物体复杂的细节,避免选择结构不清晰的人造物体,同时也要避免将人造物体置于极端位置,并对所绘物体结构进行高度概括,将复杂的形体简化为基本图形,对看不见的部分进行整理与绘制,注重物体结构间的穿插。在简化过程中,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并始终注意整体比例和结构的穿插关系。其次,应注意弱化自身所绘人造物体的质感,将绘画重心放在形体结构与空间方面,同时对人造物体的形态功能与制作工艺等具备一定的认知。最后,为了提升画面效果与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可适当进行调子刻画。

(三)自然物象素描训练

自然物象素描训练位于几何形体训练与人造物体训练之后,因为自然物象素描训练难度最大,美术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基础后才能开展训练。自然物象不同于几何形体或人造物体,因此在对自然物象进行描绘时,需要在描绘过程中对其进行创造性提炼与加工。自然物象无论是形体还是颜色,无论是肌理还是结构,都具备较强的多样性,因此更适用于直觉性的表现手法,更强调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但在表现自然物象时,不易直接掌握形体,因此形体间的相互关系显得格外重要。在开展实际训练时,可将不同物体组合在一起,以此促进物象比例感与空间感的提升。面对自然物象,需要依照物象的大与小、高与低、宽与窄、曲与直、轻与重、动与静、多与少等各方面对比,对线性语言的形式因素进行深入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提升自身表现物象的能力,培养自身对物象的感受能力,拓宽自身对结构素描的表现范围。

二、提升结构素描训练技巧的途径

(一)理解结构,树立物象概念

结构素描侧重于培养美术学习者的造型能力与设计思维,因此美术学习者要想学好结构素描,则需要对自身所绘物象的结构进行深入理解,抓准物象造型。但相当一部分美术学习者在绘画过程中更倾向于“临摹”物象,并不理解其结构,仅从视觉方面判断绘画方法,看到所绘物象中的黑色部分就涂黑,看到所绘物象中亮的部分就留亮,并不能对自身所绘物象的明暗关系进行合理选择,而是全部照搬,依样画下来,对物象涉及的明暗成因的理解不够深入。此种绘画方式并不能有效提升绘画水平,并且以此方式开展再多训练也无法实现美术水平的飞跃。同时,此类绘画方法仅属于被动临摹状态,不能主动表现自身所绘内容。因此,美术学习者应当避免走入此类误区,需要从理解结构开始,逐渐学会真正运用艺术手法表现自身所绘物象[4]。

为了实现理解物象结构的目标,美术学习者可以先树立体积观念,再掌握立体描绘要领与技巧,最终学会整体绘图方法,提升驾驭绘画工具的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美术学习者要学会对自身所绘物象进行细致观察,理解其造型特征,以此实现全面理解所绘物象的结构变化,抓住物象本质结构与普遍造型规律。理解所绘物象结构涉及的内容较多,美术学习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常识,找准照射在物象上的光線位置,推测物象被照射部分与未被照射部分的明暗关系,并正确理解光线在物象表面的反射现象,最终全面理解物象结构,为后续在绘画中正确运用黑白灰关系表现物象结构奠定基础[5]。

(二)把握结构,解决形体偏差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与观察习惯对美术学习者来说极为重要,正确的观察方法与良好的观察习惯能使其终身受益,且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也能更易把握结构。为了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美术学习者应避免孤立地观察单个物象,而应将所绘物象当作整体,从整体层面理解物体间的局部对比。结构素描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所绘物象自身结构,物象自身结构并不受其所处环境中自然光线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观察物象自身结构时,美术学习者可忽视物象表面的明暗变化,强调突出物象结构特征,将观察精力投入寻找物象的支撑框架方面,在观察过程中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标。在观察物象时,美术学习者更应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以从整体上把握物象结构。在此环节中,虽然不需要注意物象表面自然光线照射的问题,但仍需在理解结构阶段强调光线为物象带来的明暗变化,以此对结构概念形成整体认识,为后续正确观察物象奠定基础[6]。

在实际开展素描训练时,因对物象形体结构把握不准而造成偏差较大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是美术学习者的造型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基本技能不扎实且疏于练习,但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美术学习者对自身所绘物象的结构缺乏理解,对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缺乏认知。物体存在于空间中,其客观反映一般可归纳为形状与结构两种,二者彼此依存,共同构成物象形态特征与结构特征,要想准确描绘物象形态,对形状与结构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首先应掌握认知物象的基本原则,学习实用的观察方法,进而在大量训练中逐步把握物象结构,使自身的造型能力得到提升。在此环节中,美术学习者可使用理解、概括、比较等方式认知物象的形状与结构。例如,在学习素描时,美术学习者大多处于平视状态,对几分之几侧面的描绘掌握得相对更加清楚,并且大部分美术学习者都能胜任此类练习。但在俯视或仰视状态的练习中,即使与模特面对面,也仍有相当一部分美术学习者画不准,甚至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此类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美术学习者对头部结构与五官结构缺乏全面认识与正确理解。如果能在前期采取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意识里对头部结构有全面的认识,则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头部在素描结构中可视为球体,五官分布于球体上,在俯视或仰视的情况下,要明确五官的空间关系与位置关系。此外,美术学习者在绘制人像时,如果具备结构观念相关的理论指导,则练习效果会得到大幅度提升[7]。

(三)表现结构,画出空间体积

在日常素描练习中,美术学习者所绘物象往往处于不打灯光的状态,因而物象所接受的自然光源较为复杂,物象自身的明暗变化也更为丰富,此类物体更能吸引美术学习者的注意力,提升美术学习者的绘画兴趣,使其不加选择地描绘物体表象。但在对此类物象进行描绘的过程中,美术学习者不可能如照相机一般完全还原自然光线下的物象,即使已耗费大量精力,往往也仅能描绘出物象的大致轮廓与表象,缺少对物象内在框架的理解,导致画面显得缺乏整体感且形象单薄,内容也难以丰富。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可知,美术学习者固然存在技巧上的欠缺,但其本质原因是缺乏造型观念,难以从本质上对物象结构进行深入观察,因而无法树立深刻的结构观念,在尚未树立结构观念的前提下被物象吸引而急于动笔,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与盲目临摹客观物象表象的练习方式使其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从而容易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蹶不振[8]。

为顺利摆脱此种状态,美术学习者可在日常素描训练中有意忽视物象表面明暗光影,仅分析物象的内在结构线,以描绘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所绘物象的体积感。在此种练习方式下,即使所绘物象处于散漫的自然光线下,也能较好地表现出形态结构。而美术学习者在完成作品后也能意识到,即使仅表现所绘物象的结构,也能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绘画并非仅追求明暗光影等外在因素,从根本上抓住内在因素更为重要。同时,最重要的是,在描绘物象结构线之后,美术学习者能对物象内在结构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当再次面对物体时,也能在第一时间联想到物象的内在结构,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剖析,从而摆脱仅追求表面光影、明暗效果的浮躁心理,再次绘画时也能展现出物象的内在框架,而不再执着于描绘徒有其表的物象。结构素描的最终目的是对物象进行理解与剖析,因此在开展结构素描训练时,可适当忽略物象的光影、质感、明暗等各类外在因素,要从本质上观察物象,调动空间想象能力,在意识中补充物象被遮挡部分的结构线位置与形状,再以线条方式描绘出物体大致形体结构与构造结构、空间结构。在面对一组物体时,应当在观察过程中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分清物体的主次,找准大小物体间的比例关系。在动笔描绘时,应力争用线准确,展现出线条的轻重、浓淡、宽窄变化。在表现物象细节时,不仅需要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了解物象的体积感,塑造物象细节,而且还需要着重处理物象内外结构线与主次结构线的差异,再稍加线条刻画,表现出物象大致明暗情况即可。在绘制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物象局部或部件的整体感,因此可在画面中适当排除微小细节的干扰,把握自身所绘物象的最本质特征,从具体的现实形体中提炼线条,概括结构[9]。

三、结语

素描基础训练不仅能使美术学习者学会表现物象的技巧,更能使其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本质结构与造型规律。因此,结构素描是素描基础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美术学习者应当在此环节由浅入深,先后理解结构、把握结构、表现结构,从而在表现物象光影、质感、明暗关系等方面也能更为得心应手。在结构素描训练中,美术学习者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强化学习技法,进行科学有序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树立热情主动、勤奋求实的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以进一步探索结构素描的奥秘,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鹤.素描造型基础与形体结构之研究[J].名家名作,2021(9):138-139.

[2]盛江湖.初学者对素描学习的要点[J].艺术大观,2021(26):44-45.

[3]康瑜,莊柳明.关于新形势下中职素描课程的思考[J].教师,2020(27):119-120.

[4]王馨悦.静物结构分析对素描绘画的影响[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9):130.

[5]李毅敏.高中聋生结构素描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60-61.

[6]王佳星.浅谈中职学校设计专业中的结构素描教学[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74.

[7]张瑞雪.建筑美术中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之差异性[J].艺术家,2020(6):28.

[8]沈佳立.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探讨[J].南方农机,2020(7):202.

[9]杨文.浅谈高职院校设计素描的教学创新[J].艺术评鉴,2020(1):119-121.

作者简介:

申福宏,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动画。

猜你喜欢
训练技巧
大学体育教学中篮球体能训练技巧分析
刍议群众性合唱的训练及其艺术表达方式
浅谈初中校园足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
体育时空(2017年6期)2017-07-14 09:06:09
初中生英语作文训练技巧
合唱音色谐和训练刍议
艺术评鉴(2017年4期)2017-05-17 08:35:47
小学语文梯度习作训练技巧
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大观(2017年2期)2017-04-07 07:48:22
中考体育立定跳远高分攻略及训练技巧
浅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的训练技巧
俄语同声传译技巧训练
科技视界(2016年11期)2016-05-23 2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