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渗透

2022-05-30 10:54李全云
关键词: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德育

李全云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已然是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脉,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与小学德育相辅相成。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元素渗透结合,有助于达成立德树人目标。本文对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为行业同仁带来启发借鉴。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课程体系建设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5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去浸润学生的心灵,不仅有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和繁荣。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并不乐观,还未与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因此如何提出系统化、可操作的中国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仍亟待当下教育学者研究探索。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中渗透的意义

1.有助于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千年历史形成的德育观,无论是孔孟之道、诗词经典还是民俗艺术,都蕴含着独具中国特色的道德标准、审美取向,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学校德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教学资源。在小学德育中,教师若是能够充分挖掘利用传统文化,可以有效解决当下学校德育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促使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使新时期的德育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2.有助于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赖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认同,而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在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将德育目标按照学龄阶段,由低到高划分出四个阶段的教育目标,而每个阶段目标都提出了具体的中华文化教育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小学德育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若是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其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是大有助益的,可以真正实现小学德育“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有根中国人”的教育理念。

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构建“中国韵”艺术类德育课程体系

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开设以“中国韵”为主题的艺术类德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下,得到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具体而言,“中国韵”艺术类德育课程可以由乐艺教育和书艺教育两部分组成,并采用是“必修课+选修课+学生社团”的形式,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首先,乐艺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乐之邦的美誉,孔子也曾倡导过“以礼乐正人心”,因此艺术类德育课程的构建,乐艺教育自然首当其冲,教师可以从中国传统音乐出发,从唱、舞、器几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而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传统乐社会义演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次,书艺教育,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古人云“字如其人”,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潜移默化得到文化的熏陶。在“中国韵”的艺术类德育课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未能掌握中国汉字的间架结构,可以从硬笔书法开始学起,高年级学生经过铅笔、钢笔等硬笔书法练习后,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软笔书法,引导学生在写书法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汉字“峰不偏、形不滑、芒不露、姿不媚”的书写风格,这样的艺术类德育课程开设,对学生的道德、审美将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为学校的德育奠定根基。

2.构建“中国魂”礼仪类德育课程体系

中华民族本就是“崇礼”“尚礼”的民族,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时,为学生开展与“礼”有关的德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在构建“中國魂”礼仪类德育课程中,可以从“六礼”出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礼仪活动。如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开笔启蒙礼”、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文明风尚礼”、三年级学生开展“明德感恩礼”、四年级学生开展“十岁成长礼”、五年级学生开展“礼仪规范礼”、六年级学生“毕业励志礼”,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礼仪少年养成计划,助力学生健康发展成长。以“开笔启蒙礼”为例,此项礼仪自古有之,是古代每个读书之人必经的礼仪。而在构建“中国魂”礼仪类德育课程中,学校也可以效仿古人之礼,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中,对学生进行此项礼仪教育,如让学生“正衣冠,肃容貌”,怀揣感激之心,对学校教师行鞠躬礼。同时可以由教师指导,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写“人”字,开启人生写字学习的第一步。通过这样一种庄严而又隆重的仪式,让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产生敬畏之心,严格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这种礼仪教育不仅可以起到德育效果,也可以促使学生对传统中国礼仪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3.构建“中国功”健身类德育课程体系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塑造学生顽强拼搏、不断超越的品质,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时,构建“中国功”健身类德育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在课程构建中可以采用“必修课+课间操+运动会展示”的形式,如可以将中华武术作为“中国功”健身类德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锻炼体魄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武道精神,如“禁暴、保大、安民、和众、共定、戢兵、丰财”等,通过武术学习,实现武德塑人的目的。此外,课间操也是渗透传统文化,实现德育的有效契机。如过往的课间操多是以广播体操为主,而在构建“中国功”健身类德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太极拳与广播操相结合,编制出一套适合小学生锻炼的太极操动作,从而让学生在课间操锻炼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对中华文化的有效传统和创新。此外,在构建“中国功”健身类德育课程中,还可以利用运动会契机,在传统田径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抖空竹、舞狮、射箭、捶丸等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中,获得顽强、拼搏、勇敢的良好品性。

4.构建“中国印”诵读类德育课程体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先哲对自然、宇宙、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对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时,让学生多去诵读、学习国学经典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印”诵读类德育课程为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提供了保障,在课程构建中,教师可以从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性出发,为学生甄选出有价值的经典书目,如《三字经》《论语》等,确定不同年级学生必背、选背、必读、选读的经典篇目,从而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了解中国人伦精神,完善自我品格修养。而为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在构建“中国印”诵读类德育课程中,教师还应该配套制定完善的诵读制度以及明确的时间计划安排。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课间、午休等时间,如借助校园广播,让学生多去欣赏经典,了解经典文化背后的德育属性内涵,并且可以通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国学经典背后的文化道德内涵,从而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依赖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1.整体推进,建立完善德育目标

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教师必须要对学校德育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要立足于德育目标,实现德育与传统文化的整体推进,这样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得到真正落实,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德育目标必须要明确,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开发中,教师必须要预先对德育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要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有根的中国少年”作为教育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确保德育课程内容不偏移、课程时间不挤占,这样才能为教育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其次,德育目标要具体,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在纵向目标上要确保能够衔接各个学龄阶段,在横向目标上,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种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联系和校内校外的深入联合,在具体详细的目标下,推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有序开展。最后,德育目标必须要清晰,教师应该将每个系列课程所涵盖的传统文化道德元素一一列出,并进行融合编排整理,通过目标的清晰化,确保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2.活动为主,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通过实施主题教育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完成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得到有效渗透的关键。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感悟,学生的德育素质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如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开展关于德育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主题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或者,还可以利用地域历史文化遗迹,开展走访观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触碰真实的历史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将文化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深入调研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了解本地区民族文化风情,学习民间戏曲等,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以不同角度研究身边的传统文化。总之,在实施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不要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不要采用死记硬背的灌输教育方式,要通过校内、校外多元的实践活动开展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渗透传统文化的德育目的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3.多元评价,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是现代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也是如此,教师要立足于德育课程特点,构建多元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德育素质的养成,对此本人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要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以德育体系需求为出发点,使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德育评价,通过多方面主体的评价参与,全方位了解学生的道德养成情况、传统文化渗透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课程开展提供依据,促使传统文化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發芽。其次,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实施,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关注最终的教育结果,还要注重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因此建议教师转变传统知识测量型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及道德素质的展现。如教师可以为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书画作品、实践活动记录、自我评语纳入其中,通过这种创新、多元的评价方式,展现学生的成长进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评价激励方式多元化,在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教师应该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除语言上的激励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物质性的奖励方式,如可以每年评选班级中的“经典诵读小博士”“文化礼仪标兵”“传统文化传播大使”等,并为获奖的学生颁发证书和礼品。这样的激励评价方式,一定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得到更好的渗透落实。

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建议打造“中国韵”“中国魂”“中国功”“中国印”四个系列的课程体系,从而将传统艺术、传统礼仪、传统体育、传统国学与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有机渗透结合。同时为使课程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建议在德育目标上能够整体推进,以实践活动为主,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章希《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利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10期。

[2] 陆亚兰《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开发小学德育微课程》,《吉林教育》2021年第16期。

[3] 荆超、荆晓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融入》,《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年第4期。

[4] 杨振亭《传统文化与生活:乡村小学的一体化德育课程开发》,《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第4期。

[5] 陈丽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析》,《现代交际》2019年第24期。

(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LX[2019]GH023)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