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做到“以生为本”地创设优质高效生物课堂,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重要教育学术课题。基于此,笔者针对初中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构建策略与有效路径展开了一定的分析和探究,以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之中重要的学习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所面临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且学习负担较大。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往往较为固化、乏味且枯燥,加之生物学科的知识自身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无法被有效激发。想要解决上述教学难题,初中生物教师就要采用创新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教学体系,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优秀的生物综合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
1 解析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主体原则
平心而论,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想要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并非简单之事。想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构建效果,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主体原则。具体来讲,首先,生物教师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在初中生物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合理化、科学化、创新化特点,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较为明确、详细的生物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有限的时间中完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教学。制定良好的生物教学目标也是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的先决条件与重要基础。其次,生物教师应遵循重难点知识教学原则。在日常生物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将主要的教学精力与教学时间集中在初中生物重难点知识的创意化教学过程中,进而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理解与分析,突破生物学习的各种困惑点。再次,生物教师应当遵循多元化教学原则。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以生为本,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信息化技术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等方式让整个生物课堂充满活力,在增强师生交流与生生互动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基础。这项工作也是初中高效生物课堂构建的核心要点。最后,生物教师应当遵循实效性教学原则。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彰显学生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主体地位。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杜绝“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反复使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无论是在生物学科知识讲解、生物实验训练还是生物作业设计以及各类习题训练布置等方面,都应始终坚持实效性的主体原则,确保整个课堂教学能够高效率、高质量,这也是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的一大主体方向。
2 解析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固化且单一
初中生物无疑是学生开始生物学习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初中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与全面关注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并且要增强学生自身探究与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然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仍旧极为传统且固化,部分生物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安排许多令学生觉得复杂、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对一些重难点生物知识形成直观、深入、全面的理解与认知,并且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无法构建良好的学习体系与思维逻辑。
2.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乐趣
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蕴含多种类型知识以及内涵的综合性学科。但是部分学生却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甚至漠不关心,这与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紧张、枯燥不无关系。一旦学生在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中进行学习,必然会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产生抵触与负面情绪,并且无法静心学习。加之部分初中生物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以及解题技巧的提升而采用“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必然会让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互动与沟通。生物教师也无法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需求。这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每况愈下,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也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3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
3.1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工作、休闲、娱乐、购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先进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与渗透于教育体系的各个领域与范畴之中。当前阶段,想要构建高效化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系,生物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立体、直观的教学情境与氛围。众所周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开展生物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和克服传统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仅用语言文字和各类静态图片的单一化教学的弊端。在信息化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影响下,初中生物教师能够将复杂且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加深记忆、理解并掌握。客观而言,在以往传统视域下的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生物教师通常会结合教材内容及各种挂图图片将动物、植物的某些变化过程为学生展示出来。在这样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动态化的各种画面,必然会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各种生物知识中的动态变化现象直接通过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立体化、直觀化、细致化地观察事物运动以及传递与转变的过程,进而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举例说明,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起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精心制作一个微课小视频,采用动画模式以及纪录片形式将“人类的整个起源与发展过程”进行浓缩式的立体化、直观化、综合化呈现,让学生能够如同观看一部趣味十足又生动立体的科教片一样对人类起源有初步理解与认知。显而易见,在这种优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感染与引导下,生物教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必然会流畅顺利、水到渠成,让整个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得到迅速地提高。
3.2教师以兴趣为教学主导,调动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毋庸置疑,兴趣在探索与研究一个新鲜事物时,能够起到极为关键的引导作用。对于新时代的学生而言,只要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各学科的过程中必然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重难点知识也会相对轻松。实事求是地讲,生物学科是一门极为有意思的综合类学科,这门学科涵盖了许多与人类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兴趣为主导,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花一些“心思”,下一番“功夫”。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或者名人名言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迅速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在课堂刚开始的导入环节,生物教师可以设计讲故事、做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微生物”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较小且不容易观察,因此学生必然会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微生物不断“放大”,让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各种霉菌的平板展开近距离观察。霉菌通常都会有各种颜色,学生必然会对各种色彩丰富的霉菌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与探索意识。在教学导入环节中,生物教师可以生活化地为学生展示两个平板。上面呈现出学生在洗手前以及洗手后手掌具体的含菌情况,让学生进行主观对比之后,针对卫生意识进行培养与引导,让学生通过生物课堂生活化的趣味教学,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勤洗手、讲卫生的重要性。此外,生物教师也应当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感知身边的各种生物与植物,进而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更加乐于学习。
3.3教师借助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时期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针对课堂上的提问教学与启发探究无疑是引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的最佳教学手段之一。由此可见,生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为学生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努力思考、积极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途径。举例说明,在“被子植物的一生”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极具思考性和创意性的问题。例如,“种子的萌发过程需要经历几个阶段?”“植株的生长可以分为几个过程?请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等等。显而易见,在初中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过程中,生物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初中生课堂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类型、不同角度、不同难度的教学问题以及设计趣味化的教学任务,能够让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被全面激发。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与学习主动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
3.4教师应借助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观察力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不仅趣味十足,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实践活动去证明各种问题,进而获得相应的结论。某种程度上讲,生物教学也是一门培养初中生优秀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学科。想要在新时期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初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相关知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创新化地组织和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记录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的环境指数,并且记录每一天的体感,以及在一个周期内污染较为严重的天气。在观察周期结束之后,生物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分享,进而观察环境污染对大自然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具体影响。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河渠进行实地观察。可以先组织学生细致观察水流清澈的地方植被的具体生长情况以及居民环境情况,再去当地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针对植被以及居民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实践活动与实际探索,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有效培养和锻炼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
3.5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初中生获得各类知识与经验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就是在课堂聆听教师的教学与指导。另一大主要方式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也就是生生互动。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想要与时俱进地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完全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具体来讲,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初中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由组员选出组长,带领本组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客观而言,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难度并不大,但知识点繁多,并且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举例说明,在针对“血液循环”相关生物知识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科学化分组,组织学生积极探讨与研究如何才能选择最佳的方式正确记忆“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血液循环时人体众多的器官都会参与。鉴于此,各小组组长可以在小组讨论研究过程中让每名组员将血液循环所经过的器官一一展示和绘制出来,并且用相应的箭头描述血液循环的方向。毋庸置疑,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而且能够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提高生物教学整体质量,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3.6教师应选择多种评价方式展开公正评价
除了上述几大创新策略与有效路径之外,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想要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课堂教学体系,生物教师还需要以生为本地创设科学、合理化的评价体系,选择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展开公正、客观、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生物学习态度、情感、能力、水平、价值观以及实践能力,而且要积极鼓励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评价中获得学习自信,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视域下,构建初中高效生物課堂教学的创新化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初中生物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创设优质的生物教学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并且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力争让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质量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月君.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95-96.
[2]罗樟兰.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83.
[3]马广娟.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