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能苗
摘要:在当今新课改不断深入延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与全面关注的一大教育学术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主体概念、意义、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以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在教育创新化发展大环境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的脚步日益加快。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素质教育的一大完美体现。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参与语文各项活动的热情,而且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获得质的提升。
1 解读核心素养的主体概念及意义
从主体概念来讲,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位学生应具备的符合自身以及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品格与个人能力。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背景下,我国已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中重点强调和规划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创新培养各项工作,这与新时代中国教育健康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总体要求完美契合。
从语文核心素养内容上看,其涵盖了学生构建与应用能力、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现如今,在新课标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无疑是语文教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并且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在逻辑的绝对中心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创新化教学意义重大。语文教师不仅能够确保语文教学目标明确、概念界定明晰、教育功效清楚、教学内容具体,而且能够真正做到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优质、高效的语文学习情境与空间,拉近师生距离,有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语文学习经验,提升实践能力,为将来高阶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2.1课堂教学效率低且教学方式落后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一定问题与不足。当前阶段,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缺乏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在窠臼中裹足不前,无法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优秀核心素养元素,结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并且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守旧且落后,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具体来讲,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新时代学生的了解与认知,无法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以及语文基础等方面有的放矢地选择最佳的语文教学方式,而是极为倚重自身多年积累的语文教学经验,结果导致落伍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另一方面,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有限,并且不善于应用信息化技术、新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创意教学,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技术含量较低,并且沉闷枯燥。这种与时代脱节的教学方式必然会让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变为“一纸空谈”。
2.2教师未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需要占据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当前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还是受传统语文教学思维与理念的束缚,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未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策略,结果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每况愈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与沟通,并且不能走入新时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激发,严重影响了语文核心素養的创新化培养质量与效果。
3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与有效路径
3.1创设优质语文教学情境与氛围,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情感提升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离不开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开展创新化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主动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优质语文教学情境与氛围,进而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思维发展,激发其语文情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所构建的情境中全身心投入,达到“入情入境”的最佳语文学习境界,在这种立体、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中培养自身语文核心素养。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为例,本篇课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抒情诗歌。作者舒婷用一种深沉的笔调与饱含炽热情感的创作抒发了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在具体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创新化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为班级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多媒体情境。
具体来讲,在课堂导入环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相应的影视作品资源,并且精心剪辑爱国题材电影的精彩片段。为学生制作一个视频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出,让全体学生能够在充满强烈爱国色彩的精美电影画面以及婉转优美的音乐背景渲染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之中。学生通过对精彩电影片段的观赏,对本课语文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探究欲望与强烈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语文教师结合本篇诗歌以及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氛围进行语文阅读讲解自然会水到渠成、流畅顺利。学生也能始终跟随语文教师的教学步骤与设计,充分体验与感受伟大祖国在多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以及从弱到强,到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创新发展历程,产生由衷赞美与崇敬,进而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家国情怀,彰显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育人功效。
3.2教师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其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想要让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有效化、创新化,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新课改教育主体方向与理念,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心理特征与情感体验开展创意化语文教学。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对学情进行全面掌握,并且考虑新时代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需求,让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贴近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拥有更多的语文学习主动权。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让其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举例说明,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与途径查阅诺尔曼·白求恩的个人事迹,从而更加深入、细致、全面地了解白求恩这个优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身上所展现的宝贵精神,感受白求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之后能够在心目中树立相应的榜样,获得人格品质的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与自我道德情操。
3.3教师应创新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语感能力
针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科学化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的语感形成与自身大脑皮层的内部神经系统存在必然联系。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讲,其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全面快速的发育时期,往往从早到晚都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学生的自身大脑皮层在清晨无疑最为活跃。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晨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而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语感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水平和表达能力。在当前初中语文晨读教学的策略與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性格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晨读策略。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在具体的领读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为学生进行良好的示范,在领读过程要语音标准、节奏明快、语调适当、情感充沛且善于变化,让学生能够在跟随语文教师进行晨读学习的过程中领悟与感受经典文章的脉络与情感变化。语文教师当然也可以结合晨读时间的长短,选择一种更为自由和轻松的晨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控制音量、节奏、读音以及情感等,对所阅读的文本形成情感共鸣与自我体会。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一课为例,这篇朱自清的精美散文特别适合学生的“晨读”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先“领读”后“自读”的融合方式,让学生对该篇散文进行反复朗读与全面感受,体会到这篇散文“形散神聚”之韵,并且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解析下,寻找到文章的主题思想,初步了解散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方式。进而在晨读过程中让自身的语言构建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让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充满创新色彩。
3.4教师利用古诗词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堪称一道精致且美味的“文化大餐”,能够给人带来饕餮盛宴般的文化品位与艺术熏陶。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之一就是要积极引领学生全身心享受与品尝这道“文化大餐”,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在当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都展现出了极强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与韵律之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教学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这两首古诗词教学为例展开分析。语文教师应当站在更高的教育视角对两首古诗词进行深度剖析与解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意化的教学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唐代两大诗人杜甫与白居易在创作作品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进而与诗人形成一种跨时空的思想共鸣,加深对两首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与解读,并且能够熟练背诵这两首古诗词作品。客观而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为学生遴选了一些优秀的古诗词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之中同样流露与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与含蓄之美。学生能够站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作者们的博大胸襟与爱国情怀,像诗人一样去豁达地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且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5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除了上述几大创新策略与有效路径之外,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想要获得创新化发展,语文教师还应当组织优秀的群文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品味、分析、鉴赏文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阅读综合素养。具体来讲,语文教师应当结合不同文章体裁与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分类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化、更进一步地对某种文体进行理解与认知,并且能够在群文阅读参与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语文教师也可以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或者相关优质文本资料的特定主题、思想价值以及情感内涵为学生选择更丰富的文本内容。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而且能够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增强对文章的探究欲望。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也需要利用趣味化、多样化、丰富化的阅读教学促进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让语文阅读课堂能够真正意义上“活”起来。
举例说明,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创意化地组织学生针对本篇课文开展一次“分角色”朗读活动。首先,让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全文阅读,掌握文章主体内容以及熟悉各个部分的结构特点与人物特性。其次,语文教师让学生针对文章的某个人物角色进行自主化选择,开展一次新意十足的分角色朗读活动。显而易见,在这种生动、活跃且个性化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与风格进行深入化了解,而且能够在一种真实情境与氛围中全面激发阅读兴趣与语文阅读综合能力,有效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化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自身需要充分领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体内涵与教育精髓,并且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利用趣味化、多样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力争让初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先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导向[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7):41-43.
[2]李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2):24-26.
[3]江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