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宝平
摘 要 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论是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武侠小说世界中的“内家修为”和“外家功夫”理念对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的出路进行了探讨,期待古典诗歌教学达到学生诗歌素养与解题技能同步提升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阅读教学 现状与出路 内家修为 外家功夫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历史。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不论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三年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诗歌阅读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对学生的诗歌阅读学习的导向至关重要,教师的诗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诗歌学习态度、学习成效。语文教师只有处理好教与学两者的关系,处理好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好课堂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充分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探究热情,学生的诗歌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古典诗词阅读教学和武侠小说中的概念作对应的比较,那么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就可以理解为武侠小说中的“内力”修炼,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外在“招式”训练了。当然学生的诗歌学习如果能到像习武一样内外兼修,那自然是非常理想的事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让学生的诗歌学习达到修炼“内在”与外练“招式”两者的完美结合却很难达到。为此,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就势必要区分轻重缓急,做到有方法、有步骤、有梯度地提升学生古典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本文试图借助武侠小说中的“内家修为”和“外家功夫”的理论对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探究,實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提高应试教育质量的最佳融合。
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虽然一直高喊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真正进入某一个具体教学情境、具体知识点的时候,许多教师都不由自主地引领学生去分析阅读技巧,带领学生直奔古诗词教学问题的答案,最终以找出近乎完美的标准答案为大功告成,诗歌阅读学习就此终结。实际上,现行的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让师生的教与学都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在这种功利性的强压和指导下导致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终结性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的一个考量体系,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而言,自己的考试成绩直接决定了今后的升学,也影响着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古典诗歌鉴赏是中考必考的一个分值较大的题目,没有哪一位老师和学生会放弃这道试题的分值而去做别的。所以在实际的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会把中考的诗歌知识点作为平时诗歌教学的重点,常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品味古典诗歌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引领学生去总结和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这样一来,古典诗歌阅读课就成为了教师给学生传授考试经验、解题技巧的课堂,就出现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记笔记,而懒得去思考的状况,从而导致学生在整个诗歌学习课堂的主体地位丧失。同时,教师还会常常采用题海战术,试图在不断的刷题练习中固化学生做题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答题的套路轻车熟路,促使学生尽量靠近标准答案而在考试中得高分,考试就成为了一切教学的中心,学生的文学素养被根本忽视。可以说,目前的古典诗歌教学,对武侠小说中的外在“招式”重视到了极致,无论教学,还是学生,都过于重视对诗歌阅读“外家功夫”的精巧利用。
在武侠世界中以招式见长的“黄蓉”和“赵敏”对付那些小人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可一旦遇到功夫深厚的大人物,他们的功夫就会失去定力。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郭靖”就是真正的高手,他有浑厚的内力,做到了“内家修为”。将武侠世界中的这种情形移用到古典诗歌阅读中,能够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分析古典诗歌的答题技巧犹如“外家功夫”,虽然在诗歌阅读解题中能够收到一些成效,让学生获得一时的考试高分,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却见效不大,不利于筑牢学生的语文根基。
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期待视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情,顺应学生古典诗歌阅读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学生的阅读期待与热情探究中,因为学习内驱力的激发,这种诗歌阅读学习能真实地提升学生的“内家修为”,这种诗歌阅读教学才能成为本真教学。不同的诗歌体裁具有不同的韵律和结构,教师应根据诗歌的不同体裁特征,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和文本之间的结构联系起来。例如,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和卢纶的《塞下曲》,因为学生在小学就对这样的词牌名有所认知,基于这种学情,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时期积累的诗歌知识,唤醒他们对这一题材词体的记忆,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诗的学习。在意象方面,古典诗歌的意象多种多样,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积累已经掌握了一些经典意象所蕴含的意蕴。例如,“月”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很多诗人把自己的爱恨情仇都寄托在“月”中,使得“月”在古典诗词的历史长河中流光溢彩。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作品中对“月”这一意象的描绘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初中学生对这一意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会期待所学的诗歌中蕴含着淡淡的乡愁和优美的情趣,所以我们在教学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关于古典诗歌中“月”的名言名句,唤起学生对“月”这一意象的阅读期待。从意蕴角度出发,初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情感也具有了一定的感悟,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学生已经对乡愁为主题的古典诗词比较熟悉,会在感悟古典诗词的时候期待感悟游子漂泊他乡的情感,所以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思乡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思乡主题为情感基调,设计课堂导入,用乡愁的典型主题表达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在文本的海洋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虽然在古典诗歌阅读中要更加注重于文学素养的“根基”培育,切实重视学生诗歌学习的“内家修为”,但是诗歌阅读的技巧练习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事实上,在注重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只有先打好阅读的基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学素养,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然后再训练阅读技巧,处理好诗歌教学的道与技的关系,将学生诗歌阅读中的素养提升与考试得分同步兼顾,我们的古典诗歌教学才算为社会和时代培育出了具有文学底蕴的新人。当然,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能够做到内外兼修固然是好的,但不是每个人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在武学世界中像“黄药师”那样“内力”深厚又“招式”奇妙的天才在我们的生活中极少见,更何况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做到根基和技巧的融合也不是一节课的教学能够实现的。所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坚定信念,不急不躁,不懈追求诗歌教学的根基牢固与树叶繁茂,努力追求学生诗歌素养与解题技能的同步提升。
总之,在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学中,在诗歌素养和阅读技巧都不可舍弃的前提下,更为注重学生诗歌素养的培育才是古典诗歌教学的正途。期待我们语文教师都能像武侠世界的高手一样,在注重对学生文学“根基”的培养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诗歌阅读技巧训练,举一反三,取得理想的诗歌教学效果。
[作者通联: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角弓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