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化引领信息技术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2022-05-30 18:27芦斌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科融合

芦斌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深入,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环境;内容、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五大主要发展动向的梳理,指出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因素,教师要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以此来创设并实现信息化时代教学创新发展的愿景。

《国家中长期教学与发展计划(2010-2020)》中,明确提出:“信息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变革,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实施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界的融合日益紧密,给我国的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信息化和教育领域的持续结合中,可以划分出两个典型的发展时期: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地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初期,即“量变期”;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学形式全面变革的高峰时期,即“质”的转变。

一、项目工程化引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

从“整合”到“融合”、从“课程”到“教学”,在全面優化和升级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使其具有新的内涵和意义,并深入到了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体系发生结构变化。当前,对“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入结合”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

而在较早的时候,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就已经提出了“资讯科技与课程深度融合”这个新的理念,它的定义是:把资讯科技与课程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资讯科技的教学情境;要达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点的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地利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这种概念符合“信息化教学和教学深入结合”的概念,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三大特征。只有牢牢把握这三大要素,我们就能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信息化与课程教学深层次结合的意义和本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由此推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

然后,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结合”界定为:在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感知和情绪的经验手段,将各种技术元素有机、高效地渗入到各个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中;在教学方法、过程和评价等各环节上,构建一种全新的信息教学情境,真正实现“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信息化人才的目的。

二、项目工程化引领信息技术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关注教学主体,发挥师生间双向交互的主体地位

1. 教师教学责任的集成化与广泛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是教师,科技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职责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课堂的主人,也是知识的传承者,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知识的传授。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还要承担知识建构的助推者、助推者、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育者。

而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进程中,则呈现出时空统筹化、教学客制化、课堂社会化的趋势。学习组合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部分教师容易产生“功能依赖”或“舍弃”的误区,对自身功能的盲目依赖,过分依赖于“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为单纯的资源提供者、组织者、解释者、学习评估者,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权力逐渐软化,从而导致教师的教育责任被错误地转移和转移。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又要有专业的教学基础,还要有技术应用的基础技能、教学设计的能力、持续的行动研究能力、反省和改善能力。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而教师则是“教”的主体,正确地维持“教书”和“育人”的关系,将情感培养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并充分运用身边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地资源开发。要充分发挥学习情感的助推功能,保持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塑造和发展个性,做好创造性、情感性和启发性工作,让教师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中获得胜利。

2. 学生学习收获的显性化与隐性化

在信息化和专业教育的深入结合中,学生以“学”的为主的,其学习成果有明显和暗含。从知识输入的客体到外在的接收,到知识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情绪的体验和内化的主体。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高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的学习对象呈现出多维、多元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结合是培养学生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因,其核心的意义不仅是对基本的知识和技巧的熟练运用,更重要的是开发其潜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而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的深入结合,则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认知需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很重要的。

深度整合要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核心思想,注重学生微妙的学习要求,真正实现信息化与教法、学法深度结合,实现由消极的学习向主动的转变,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服务,让专业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完美衔接,促进师生相互尊重、共同探讨,在探讨中互相启迪、教学相长,在共融中不断发展。

(二)理解信息技术,把握各信息媒介与教学的技术融合特性

1. 对技术耐性与技术惯性的把持

技术耐性,也就是对新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的耐力,而改变教育和教学则需要技术耐心。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并非一闪而过,也不能走上“科技快餐”这条错误的道路。

技术应用的最大利益要有“耐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结合的相关教育和教学人员,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磨合、完善技术应用中的缺陷,以达到技术应用的常态和成熟。而技术耐力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鼓励技术用户掌握技术惰性。

技术惰性是指人们在某种技术上形成的一种习惯,而改变教育和教学必须辩证地看待技术惰性。技术惰性是一种技术运用的好习惯,有利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常态化运用,改变学科教学和学习模式。

而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用户对传统技术的依赖性和用户群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固化。人们对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对某种特定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机械地、流水地使用,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和不适应。为此,有关的教育者要做好“把关人”,避免“技术保守”的陈规陋习,敢于面对新技术对教育和教学的适应性,敢于尝试和运用新技术进行学科教学。

2. 对技术单一与技术泛用的认知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将其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交流、合作、情感体验和内化,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实现信息化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却容易混淆了有关教育的实质,不知道该怎样运用技术进行教学,也不知道运用了多少技术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缺乏对技术的单一运用和广泛应用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各种形式的出现,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所谓,教无绝对,最重要的是使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某些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推动智能教学的发展,实现“精准”教学、“深度学习”的有机统一。不管是一项技术,还是多项技术,最终都要以教学需求为基础,适当地运用一定的技术或多种技术,在融合的过程中,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的价值信息。

(三)熟知学科教学,明晰技术加持下学科教学结构与特点

1. 技术加持下对学科教学的适用性

在整合的过程中,以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而资讯科技是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要明确教学和技术的轻重缓急,避免本末倒置。但在实践中,有些老师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盲目地将现有的知识和知识的结合方式复制到自己的学科中,认为这是一种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结合。那么,资讯科技是否能适应各种课程的教学?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可以在交互作用下实现有机地协调,技术应用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不同的课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不同的课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从课程中抽取出最好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清晰、规范、具体、易于观察和评估的形式,以清晰、规范、具体、易于被老师观察和评估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总之,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出发,从教学实践出发,充分利用教学智慧,为了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而创新地运用应用。

2. 技术加持下贯穿于学科内涵的纵深度

在中国以“全方位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各个专业的核心能力的颁布和落实,应明确掌握知识的纵向深度,根据不同学科的结构和特点,正确地运用媒介技术,掌握人才的全面发展趋势,注重影响学生的情绪、价值观念,以全球为教学材料,从大量资讯中抽取重要的资料并加以综合,拓展了资源运用的空間,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能力。总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组织和特征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格和基本素质。

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在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入结合的进程中,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重要和深远影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独特性,寻找创新的切入点和发展的思维,提高各个专业的教育质量,把信息化和专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提高到一个稳步的水平。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入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入结合必然与信息化建设同步。

猜你喜欢
深度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