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思考

2022-05-30 18:21李学娟
格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幼师幼儿教师

李学娟

民间文学含有不同的地区和民族特质,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凝练的成果,是人们在岁月长河的变革中和进步历程中缔造的文明,是具有继承性、流转性和创造性的最重要工具和方式之一。民间文学类非遗是优秀的文化作品,它起源于民间,流传至今,是群众的思维、文化、情怀和生活的反映,具有深厚的教化作用。因此,将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中非常有必要,它一方面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特色幼儿园建设,又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民族,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将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幼儿教育中能够促进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延续和发展。

阻碍民间文学类非遗引入幼儿园教学的问题

幼师运用民间文学类非遗的水平有限

研究和走访表明,很多幼师对民间文学比较熟悉,但对其内涵却认识薄弱,尽管认同民间文学的教化作用,但并没有积极了解其文学价值。幼师应从繁多的公共文献中选择适宜儿童的资料,并恰当地进行改写,以保证儿童思维变化的需要。在实践中,大多幼师受本身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等的制约没有达到标准。

缺乏课程探究的能动性

民间文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会成为幼儿园计划的优秀材料,但现实中幼师极少应用民间文学类非遗。园本课程开发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开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还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制作相关的活动道具,需要幼儿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很多学前幼师觉得自己能力一般,工作也很困难烦琐,所以,它们参与幼儿园项目的开拓能动性较低。大多数学前幼师在幼儿园活动中偏向于根据综合学习材料进行教学。

对非遗文化的运用不恰当

很多幼儿园将民间文学融入教学是为了幼儿园的各类教学任务,忽略幼儿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一般都是将其融入语言类领域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课外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幼儿社会发展和认知、意志品质、审美情趣和生活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老师在讲解课程的方法单一,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忽略了游戏教学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儿童的兴致以及活跃度不高,文化处境通常很难对儿童的进步和开展产生有效作用,这是幼儿园教学的弊端。

组织民间文学非遗教学质量低下

很多幼师工作烦琐多样,特别是一些幼儿多老师少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幼师在开展民间文学类非遗教育任务时,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长期开展与家属的交流等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部分幼师受自身能力影响,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能力有限,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缺乏深刻的了解。因此,幼师在开展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时,一方面,难以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难以设计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教育活动,也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运用民间文学类非遗教学能力相差较大

公立幼儿园更留心民间文学的利用、幼儿教学的建立、氛围的创设,而私立幼儿园极少采取民间文学作为教育材料。虽然多数幼儿园管理者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这一举措持肯定态度,但实际上,不同幼儿园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推动民间文学非遗引入幼儿园教学的方案

幼师方面

民众不但是民间文学的缔造者,也是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捍卫者。维持和延续非遗不仅是一些人的义务,也是社会的使命。民间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广博的知识,饱含地方特色以及人类在某一历史阶段的经历、感情和美好生活。尽管部分内容是虚拟的,但其中包罗的知识是切实的,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创设的。目前,列入非遗名录的主要是民俗和某些领域的习惯,其中有很多民间传奇。儿童心理的特性导致了儿童对这些传奇、奇幻的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兴致,因此,幼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态度,积极进行民俗文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幼师在选择民间文学类非物遗产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具有传奇色彩、生动人物,以及内容有趣的故事。应选择与学前教育相对应的文学作品,不要过度偏离教学的本质。民间文学的教学计划应着重于培养儿童的性格和世界观,改善品德和感情环境。所以,幼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身心变化特征,采用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并满足其成长需要。另外,幼师要非常了解所选择的民间作品。由于生活经验和理解的局限,孩子们很难理解公共文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的公共文学的内容和历史,并通过与教师共同学习获得各种情感体验,促进儿童在这一领域的能力发展。民间文学类非遗所体现的人物故事和品德思想有利于儿童的品格教育。因为年龄和剖析能力的限制,儿童不能充分认识社会文学的内容,需要幼师进行合理删减和改编。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凭自身的领悟力和设想解析非遗文学的社会内容和历史。幼师还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选择模拟角色,满足儿童的游戏需要,也能达到宣传非遗文学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文民间文学类非遗内容,培养幼师对民间文化的敬畏和热爱。幼师要通过了解民间文学非遗在幼儿园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不同地区公立幼儿园的办学效果,增加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度。幼儿园的老师虽然阅历充足,但家庭教育在孩子变化中也是无法取代的。在很多幼儿园,幼儿培育观念是通过家长家庭的合作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有助于它们发展现代育儿理念。更多的家长会一直关注家庭熏陶对孩子的作用,明白对孩子来说最要紧的不仅仅是文化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孩子联想力和发现力的成长以及孩子全面才能的发育。

例如,幼儿园应当推动幼师主动参加幼儿园基础课程的研究,寻求帮助幼师筹集适当的资料,请求家长多一些帮助。要持续提高幼师的引导水平,尽一切努力避免幼师无效教学。要恰当组织教育劳动,有效利用实际工作时间提升教学质量。此外,与幼师实行有效交流,听取幼师关于与幼师建立优良劳动联系和气氛的提议,对踊跃参加幼儿园基础学校课程研发的幼师给予适当嘉奖。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主动性,促进课程发展,调动幼师对非遗资源和幼儿园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增进儿童和家长参加幼儿园社区的建立,鼓励儿童和家长为儿童参与文学创作、非遗文学创作设计制作相关资料,提升儿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增加家长对文学非遗的理解,继而强化民间文化类非遗的理解和界定。

社会层面

当前在非遗文学领域,仍存在着很大的文化空缺,应该大力展开社会层面的文化培训。丰富文化是推动经济转化的良好方式。社会是人们生活的重点构成面,作用不容忽视。幼儿园要举办会议和定期宣传。传播民间文化类非遗的渊博的文化知识,对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通过促进相关知识讨论,从知识层面上帮助非遗加入学前培养,推动非遗民俗在幼儿园培养中的运用。在设计儿童学习课程中,不应局限于原创内容和趣味性,要允许它们自由发展和适应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要提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目标。运用社会的力量将民间文学带入幼儿学习,强化非遗和幼儿园的基本设置。幼儿园应设置适当的课程,統筹当地非遗文化。

民间文学类非遗中蕴藏着渊博的文化知识。一方面,我们应该将非遗产引入幼儿园教学,增添教学课程的全面性,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应该让幼师和儿童知晓文学非遗,巩固捍卫和传承文学非遗的能动性,推动民间文学和非遗的持续进步。希望未来相关从业者可以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加深研究进度,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幼师幼儿教师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男幼师荒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