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继华
摘要:备课组建设可从研修内容入手,施行精准研修,从课程、课型、教材、课堂、育人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语文备课组要研究的对象很多,上述仅是宏观层面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备课组建设水平的因素也很多,并不拘泥于研修内容,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把握。
关键词:备课组建设;精准研修;高中语文;执教力
备课组建设,关涉所有专任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强有力抓手。我们认为,可以从优化备课组研修内容入手,着眼课程、课型、教材、课堂、育人五个方面,进行精准研修。下面围绕高中语文备课组建设试做阐述。
一、研究课程
研究语文课程的第一要务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篇幅不足5万字,但内涵相当丰富。研究课程标准要追求并坚守三重境界,读原文、看解读、悟原理;而且要反复看,因为理性的文字不容易让人记住且需要教师不断感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应该是语文教师的案头书。
同时,备课组要研读语文课程论。
广义上说,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论的一部分;狭义上看,语文课程标准是基于语文课程论建构的。语文课程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课程原理。课程通常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部分。课程设计主要研究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则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两部分。因此,研读语文课程论,可以更好地理解、践行语文课程标准。
另外,备课组还要研读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涵盖“教”的理念、原则、方法,也包括“学”的规律和原理等。备课组可以选择一本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兼备的教学论专著,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探讨,也可请专家辅导。当然,现在许多语文专著都将课程论与教学论合二为一了,这样更便于研修,如曹明海教授主编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论》。
二、研究课型
语文课型因活动主体、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各异,如自主阅读型、知识积累型、读写联动型、以文带文迁移型、合作分享型、生活体验型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型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
课标中“课程内容”列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等18个学习任务群,并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的学习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因为“课程内容”的大幅调整,一些新的语文课型应运而生,如“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等。这一系列新生课型,就是语文备课组要重点研究的对象。
就“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任务群而言,备课组应该研究些什么?
一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特征。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特征至少包含六个方面。一是真实性,学生有切实开展阅读的时空与各类支撑,阅读能真正发生。二是主体性,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直接告知学生。三是倾听性,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读者对作品的倾听。四是交往性,阅读结束之后,学生要同教师、同伴开展讨论和分享,讨论和分享就是一种交往。五是生成性,指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共鸣或新的感受。六是发展性,指凭借阅读,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鉴赏和思维能力、视野与心智等得以潜滋暗长。
二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实施。
“教学”即“教与学”,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教师为主体的“教”,一个是学生为主体的“学”,“学”即“阅读”。教师的“教”,包括三个小课型,导读课、引读课、助读课。三种课型大体相似,但侧重点不同。导读课,偏向读前指导,如编排整本书的阅读专题、研讨阅读目标、拟定阅读方案、介绍阅读方法等。引读课,偏向组织讨论,带领学生与作品对话、和学友沟通、同教师分享等。助读课,偏向解答学生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学生的“读”,主要在课外完成,通常包括通读、讨论、展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与教师“教”的三种课型是有机融合的。
三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实践中形成的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难度颇大。这些年,尽管语文界生成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操作中还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阅读研讨游弋于外在,许多活动重阅读形式轻阅读研讨,将重点放在文本细读还是多元阅读、主题阅读还是比较阅读等诸多形式上,以教师先入为主的视角确定新颖的研讨主题;阅读研讨停滞于浅表,学习者自说自话式的书本评论、搜寻答案式的零星回应、汇报想法式的单一罗列等现象依然充斥课堂,缺乏对阅读者的深度引领;阅读研讨局限于眼前,如对作者背景知识的记忆、应试备考的训练等,就这一本谈论这一本”。
三、研究教材
研究教材,首要的是熟悉教材的设计思想、编写意图、内容结构,尤其要熟悉与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相匹配的教材文本。教学中,备课组应重点研究这些教材文本中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资源,可以用这些资源教学生什么,以及怎样做才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研究教材的核心短语是“文本有什么”“教学生什么”。
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如何展开教学?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六国论》的价值点很多,我们至少可从这样几方面把握:
第一,了解写作背景和动机,滋养学生理性的爱国情怀。苏洵生活在北宋的真宗、仁宗、英宗时期。那时的北宋经济发达,生活富庶。但统治者重文轻武,军事上屡战屡败,常常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苏洵内心郁结,忧思不尽,故借六国旧事针砭时弊写下此文,可谓是“贤者识其大”。从背景和动机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读书人的理性智慧和心怀天下的品格,教學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
第二,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延展学生的写作视域。《六国论》堪称议论文典范。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了支撑中心论点,随即提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一是“不赂者以赂者丧”,清晰明了。第二段即针对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运用比喻、对比、引证等方法展开论证。第三段对应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运用齐、燕、赵三国的事例摆事实,进行佐证。第四段则为六国分析不灭国的对策,挖掘灭亡之原因,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结论。第五段联系当时,劝诫朝廷,揭示写作目的。教材就是个例子,可借机引导学生向古人学写议论文。
第三,了解文章疏漏之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苏洵是文学家不是史学家,撰写史论,不能尽善尽美。如,文章说燕、赵“义不赂秦”,可历史上两国割地赂秦的例子并不少。再如,文章认为秦之所得主要是六国割让而不是攻占,实际上秦国直接攻占的土地很多。教师在这些点上多思考,可以借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研究课堂
语文课堂的研究,应从教学设计上发力。当然,教法和学法的预设也非常重要。但广义上说,教法、学法的预设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研究教学设计,要夯实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信息的传播为中介,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所进行的计划过程。”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备课组要组织教师重点研读。
二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分别是:目标导向原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集中在“指向、激励、评价”三种功能上;教学活动的整体化原理——教学设计必须彰显整體性、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有序性的特征;反馈微调原理——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效果,对教学预设流程进行优化和提升。
三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基于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提炼出的方法,才可能是有效的方法。由于学术背景和专业基础的不同,教师对教学设计方法的认知各异。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坚守自己的方法,因为适切的才是最好的。
在总结教学设计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提出聚焦“课眼”的主张,供备课组研修时参考。聚焦“课眼”的教学设计,通常包括课堂预设目标、文本相关内容、有效学习技巧。从文本相关内容中挖掘“课眼”是最常见的做法。如于漪老师执教梁衡的《晋祠》时,就以《中国名胜词典》中关于“晋祠”的介绍为“课眼”。
另外,我们还提出“语文课堂微教学”设计方法。“微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扣住一个语文核心素养生成点来组织教与学,于较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20分钟)达成一定目标的教学活动。以“微教学”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或研讨,可以单独组织上课。但单独只是相对的,现行教学体制下的班级授课,不可能只有20分钟。倘若将一次“微教学”放到整堂课中,它就是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一节完整的课,一般可以有2—3个“微教学”片段。余映潮老师独创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可以借鉴到“微教学”设计上来。
五、研究育人
语文的“育人”至少包括三方面含义,即语文课程育人、语文课堂育人、语文活动育人。教师最熟悉、运用最多的是语文课堂育人,所以,备课组的研修要在这方面发力。
语文课堂育人,其实就是“语文学科教学育人”,也可称为“语文学科育人”。这里的“人”,是指全面发展的人,包括人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审美鉴赏等。语文学科育人通常有七个切入口,分别是知识、语言、形象、美点、意境、主旨、对话等。当然,肯定不止这些,备课组不断研究,必然有更多新发现。
下面,以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几段文字为例,分析如何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莺莺与张生话别之前,老夫人对张生说的是:“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长老对张生说的是:“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当老夫人与长老先行离去,莺莺留下与张生话别时,莺莺说了这样一句话:“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提问帮助学生体悟三人吩咐张生的话。
老夫人、长老与莺莺的想法有何不同?很明显,前两人期待张生金榜题名,光耀门庭;莺莺则视功名如粪土。莺莺口中的“疾”字何意?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理?“疾”就是快,表现了莺莺担忧和盼望的心理及对张生的一往情深。
一句朴实的送别之语,将莺莺轻功名、重情感、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让学生感悟到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内在美。
高中语文备课组要研究的对象很多,上述仅是宏观层面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备课组建设水平的因素也很多,并不拘泥于研修内容。存在的问题要一个个解决,提升备课组建设品质的事务要一项项落实,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定会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