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平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也是人类知识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与爆发的新时期,随着时代的进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将广泛使用于教育过程中。传统中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下产生的科学技术成果,可以達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分配和最大使用,会使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当教师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片、动漫、声音、色彩等信息内容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的介绍、说明转化为活泼多变的表现形式,并顺利地运用到课堂中,不但充实了课堂内涵,更使学生爱学、乐学,进而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把现代信息技术当作求学和解题的强大开发工具,使学习者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的新思想。
一、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更精彩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如果缺乏兴趣,那就是缺乏智力与灵性。然而,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外界事物的新奇和独特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心理需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进入与作者所处环境接近真实的境地,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与教师一起体验、感悟和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形象的情境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把自己内心的人物形象进行重塑,同时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间具体的、新的联系,使学生永远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望。
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特殊作用,可以把传统教学内容中的人、事、物重现于现代课堂,从而彻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也能够全面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兴趣,更有效地调动了学习者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背影》一课中“望父买橘”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细节刻画更能表现父子深情。但从小享受了太多关爱的现代学生却很难理解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这时可通过视频、音乐、朗诵等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去听、去看、去体会、去思考。当缓缓的乐曲响起,屏幕上的父亲戴着一顶黑色布帽,身穿一件黑色的马褂和深青色棉袍,一瘸一拐地走到铁路边,艰难地为儿子买来橘子。这一幕让学生触景生情,可能想到自己的父亲每天为自己的默默付出,自然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在情境中感悟到了父爱。
再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先通过视频播放水浒传中主要人物形象及简介,然后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设计为案件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审案、破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案件梳理设计如下:
如果你是对当年这起抢劫案颇有兴趣的小侦探,请你根据文章情节整理出案情卷宗,把主要参与人员的生平详细补上。
[时间]六月初四正午
[地点]黄泥冈松树林
[参与人员]
(1) 智多星——吴用
吴用,字学究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他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祝寿的十万贯生辰纲,后上梁山。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2) 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人称“托塔天王”。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遇险时,晁盖与其他梁山好汉一同劫了江州法场,将宋江、戴宗救出。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频而亡。
(3) 白日鼠——白胜
白胜,绰号“白日鼠”。在梁山上,白胜虽然地位不显著,却参与了很多行动。大聚义时排名第一百零六位,为地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受招安后,在征讨方腊的路途中病死。
(4) 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
(5) 赤发鬼——刘唐
刘唐,绰号“赤发鬼”,东潞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是晁盖的心腹班底。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一位,上应天异星,担任步军头领。
(6) 立地太岁——阮小二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二位,水性一绝。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屡立奇功。征方腊时在乌龙岭水路兵败自刎,死后追封忠武郎。
(7) 短命二郎——阮小五
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绰号“短命二郎”,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九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五位。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8) 活阎罗——阮小七
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条好汉,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
[受害者]
青面兽——杨志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汴京城卖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后护送生辰纲去东京,生辰纲被劫后,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
将案件按照情节发展,梳理如下:
杨志慎押生辰纲——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将自己融入其中,学得有味,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二、融合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显精彩
课堂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东西,也正是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如果一味简单、乏味地讲解,很难让学生了解和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或音频或文本或图形的立体呈现,就可以化难为易,让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而显得更为具体、生动、形象,并帮助学生把握重要内涵,从而在重难点内容上实现了突破。
比如,在《出师表》的教学中,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理解是全文的难点,因为文章是选集又是历史事件,如果学生不联系诸葛亮出山和出师北伐的相关情节,这个难点就无法突破。教师如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哭诸葛”的视频,并进行适当的点拨解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起因和后果,学生自然就能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之后已”的敬业精神,就能理解诸葛亮为什么会在文中言辞恭敬、恳切,也自然理解了“表”文的特点,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再如,学习《曹刿论战》时,文中“登轼而望”的“轼”在战车的什么位置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的链接或在多媒体中展示古时作战的战车图,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胜过老师口头讲述百倍。
三、融合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显精彩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对教学状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文的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相关思维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是对这个年龄的初中生而言,吸引他们的兴趣是语文课堂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并与信息技术融合,将比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先入为主,创设问题情景,逐步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从而逐渐使学生进入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良好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可以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学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而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也可以建立对知识的强大渴求。
如教学《春》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走出教室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画一画,并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成果,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然后让学生走进课文去读春、品春、赞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相结合。采用音频、录像、动漫、照片等手段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调动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更加广泛地了解课文教学内涵,为学生将来的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融合信息技术,建构知识网络显精彩
学生学习了散点知识过后,需要把知识系统化,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会记得牢,也才能熟练地加以应用。学习完一课、一个单元、一本书后,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网络化,将更有利于助推语文教学。
如学习完说明文后,可将说明文相关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知识也不会相互干扰。
学生还可以通过协作交流所形成的对探究问题的理解,利用网络共享的形式形成共识,共同完善,形成对问题知识的系统建构。
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关于赵州桥与卢沟桥是怎样表现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的,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图表展示出来,并通过图片介绍两桥的基本形状,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填一填、连一连,以增强学生的感官冲击力,以此实现对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建构。
五、融合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显精彩
岳先智在《教育信息化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中谈到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大多是热闹的形式,学生多半是在听、说、读、写中滥竽充数,而教育信息化的课堂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易达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观念。
因此,在教育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杨礼赞》一篇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就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一下关于白杨树的外貌、生长环境、作者创作的背景等内容,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白杨树的更直观的认识,进而在课堂上根据作品中对白杨树地描写,极易掌握白杨树的形態美、内在美,还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与教学中的独立性,进而提升课堂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改变原有单一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活动·探究”单元,与诗词教学相适应,重点是学会鉴赏诗词创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诗词创作,引领学习者更进一步地体会诗词的魅力,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本单元可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并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着重加强学生的“自主”练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明确每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表达的情感,再通过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美感,最后尝试创作形成诗歌专辑。这样的系列活动,学生全程主动参与,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国教育学家提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及理解,在不断地教学改革创新中应当将信息技术发展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成为课堂中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而存在。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打破了学习时空的界限,让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课堂。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空间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拓展教学空间和丰富教学方式。其次,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免费地获取教育机会是人类一项基本的权力,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用一半的努力、有限的时间和美妙的学习过程带来了两倍的学习结果。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我们将把信息技术合理、高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推动语文教育,并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