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才
“双减”背景下,随着学生作业量减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减少低效课堂,摒弃无效课堂,让学生每节课都听得懂、学得足、抓得牢,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變“教师讲”为“学生讲”
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只需要针对所学精心设计一两个重要问题,将学生引入文本,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思考体悟、交流分享等获得新知。例如,教学《火烧云》一文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寻读、概括、表达等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文本的每个角落,最后落脚到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上来。教师只需稍稍点拨,学生就能讲解出来。
变“学文本”为“搞活动”
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组织话题讨论、演课本剧、交流汇报、演讲辩论、想象模拟等活动来理解、学习。活动式教学需要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文本再创作、再利用,前期准备花费的精力较多,但整个活动可以让教师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灵活运用知识,锻炼综合能力。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演课本剧。如果学生能把周瑜在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高兴的样子演出来,就说明学生把握住了周瑜的人物特点。活动式教学能体现出学生的学,将课堂变为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阵地,让学生在开放、民主、轻松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变“学一文”为“学多文”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在“双减”背景下,质量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不树立“大语文”观念,仅仅依靠弄懂几十篇课文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工具和例子,学生从中获得的语文素养是有限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就要增加阅读量。
一是要增加语文主题学习。为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增加阅读量,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相同或相近类目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学生在课内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只需点拨答疑,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品味,自主积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要大力拓展课外阅读。语文素养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读书读出来的。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亲子阅读、开办读书会、好书荐读、评选读书之星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书香伴着学生成长。
减负的实质是增效。“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应依据新课标,创新教学形式,积极开展特色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