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萍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混合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借助不同学习资源,经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的过程,确保学习目标实现的组合型学习方式。其基本流程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反思学习。
课前提供资源,引导自主学习。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必要的前置性学习。一方面,利用微课梳理单元要素。如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前学习导航中,教师制作微课,引导学生了解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动物”,以及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与同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相比,提高了要求。图文并茂的微课内容激发了学生探寻单元之间知识的递进关系和课文之间异同点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设计“导学任务单”驱动学习。教学本单元前,教师在“人人通”班级平台推送导学任务单,任务单设计了熟读课文、预习字词、内容感知、资料搜集、阅读质疑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读、写、查、想、问等方式,提前感受不同作家笔下所描述的动物形象,自我预设学习重点问题,做好学习准备。
课中设计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在课中教学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珍珠鸟》,人文主题是“万物有灵”,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體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阅读要素)和“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写作要素)。课堂上,教师预设了“要素感知—借助支架—合作探究—实践运用”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移情”“绘制图表”“阅读链接”等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具体任务中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运用语言,从而落实语文要素。如《桂花雨》一文,作者借桂花雨抒发思乡情,教学时,笔者出示琦君的同类作品《留予他年说梦痕》中的片段“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思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和母亲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课后巩固成果,促进反思学习。这一环节主要有以下两个教学策略。一是丰富阅读资源,促进素养提升。教师可以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外阅读”的编排思路和教学建议,通过整合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打造线上阅读平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叶圣陶的《荷花》后,产生了阅读描写荷花的诗词及文章的兴趣。在学校的“悦读悦美”乐读平台上,他们找到周敦颐的《爱莲说》,结合注释了解了荷花高洁的品格,并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有的学生写道:“诗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荷花的朴实、高洁。读后,我领略了荷花清水出芙蓉般的美丽姿态,决定也要像它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是借助语用实践,达成有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语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教师聚焦单元习作内容,设计了“亲爱的祖国,我想对你说”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悦读悦美”乐读平台,查找、诵读爱国诗篇;讲一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英雄或平凡人物的爱国故事;分享自己的见闻和阅读心得;写一封“亲爱的祖国,我想对你说”主题书信,抒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结合真实情境开展的阅读和习作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真切地将家国情怀根植在心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