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的教学与探索

2022-05-30 10:48洪晓燕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数学

洪晓燕

问题是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本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围绕着数学问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而学生则围绕着相关数学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与此同时,数学问题是具备一定情境的,且是具有一定递进性和层次性的,问题串是学生在探究某一数学问题本质过程中的必备载体。情境问题串是一系列数学问题的组合,教师要发散学生思维,使得学生数学素质能够在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师应该优化情境问题串的组织和设计,有效串联数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发展学生梯度思维。

一、优化导入环节的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探究激情的催化剂,也是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从教学流程上下手,关注导入环节问题串的设计与优化,重视导入环节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在设计组合导入环节问题串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当下学生年龄阶段的兴趣特征点所在,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导入环节情境问题串的设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被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画或者是有趣味性的问题所吸引,因此,教师可以从兴趣点出发来优化导入环节问题串的设计与组织。在利用色彩丰富的图画或者趣味性故事设计情境教学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递进性,即导入问题要具备引发学生思考的功能,促使学生能够逐步深思。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色彩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动画或者图片来设计导入情境问题串。比如,教师利用PPT依次向学生展示一棵茁壮的大树、两只飞翔在天空的小鸟、三个挂在树上的苹果、四只游在池塘里的小黄鸭等。随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几个问题,比如,问题一: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能获取什么信息呢?图片中有什么东西?问题二:同学们,你们了解了图片中的东西后,能够明确地说出图片中东西的数量吗?问题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数字正确地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场景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学生能够逐层深入了解到正确使用数字对于描述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有效作用,同时通过丰富有趣的图片或者动文化,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说出数字。在课前导入环节,合理组织设计情境问题能够有利于学生激发探究热情,鼓舞学生信心,使得学生在后续的课堂活动中能够发散思维,表达自己的疑问,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二、设置多种角度的问题串,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发散性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要开动脑筋、拓展思路,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基于此,教师在组织设置情境问题串的时候,就要考虑问题的多角度引导性,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發展学生自我个性。多种角度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世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从多角度来激发学生思维,比如,问题一: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么样的?尝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描述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问题二:千克与吨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么样的?尝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描述千克与吨之间的换算关系;问题三:克与吨之间的换算差距是较大的,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快速描述克与吨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差距?问题四:思考以下场景,如何测量出一枚硬币的重量?或者如何测量出一粒花生米的重量?以上这些问题能够使得学生准确、恰当地建立起千克、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联系,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在生活场景中合理利用千克、克、吨等单位来描述相应的数学现象。同时以上问题具备相应的递进性,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利用天平测量一枚硬币的重量,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考虑采用测量十枚硬币的方法来进行平均计算。

三、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联系实际

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是学生应该在学习阶段进行充分培养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其基础的知识通常都是来源于实际,例如“空间与图形”一节课,在课上教师会为学生讲授各种各样的形状以及其正面侧面以及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这一知识点便和实际中所观测到的物体存在很大的联系。如果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的生活中来,这便会使得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思考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样会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同时,将理论知识带到实际中来也能养成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难题的习惯,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学生便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变成一种生活的工具,充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知识真正被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向进行锻炼,而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便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在这里依旧以“空间与图形”这节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立体图形带到课堂上来,比如自己家里的桌子是由哪几种立体图形组成,其正面、侧面以及上面是怎样的形状?就是通过这种生活中物体的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将实际中的物体与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相结合起来,以数学的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创建合作性质的问题串,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一个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并且也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所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通过合作能够使得困难的问题模块化,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所擅长的知识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成长,还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都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时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在学生的小学时期,其往往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时候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难题的能力,这样不论是对学生的未来生活还是对于目前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也能够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达到较深的程度,这样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方式的制定上所应该注意的一个点,而采用合作性质问题串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创建学生之间合作解决问题的环境,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与周围的同学进行有效地合作,沟通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观察与测量”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提供若干张画有不同物品的图片,以纸质版或者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张图片,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指出图片中各种物品的大致尺寸并与实际的物品进行对比,这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将解答方式分成几个部分,例如几个学生进行估计,而其余学生进行实际测量,这样采用问题串形式可以让学生之间分工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此外,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与求证,这样便能加深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五、树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高效教学相长

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来说,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建立有效评价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及时反馈机制,也就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随机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目,随后教师检查课堂内学生对于所布置题目的回答情况,及时进行统计评估。根据具体的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所掌握的程度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这样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第二点就是课后作业的科学评价,教师在上完课之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其次,采用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检测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后教师对课后所布置的作业集中评阅,根据学生回答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制定学习模式与教学方式提供依据,采用这样的方式来为学生制定出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首先为学生介绍几种典型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例子或者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一些相对不常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参与到辨识立体图形中去,鼓励学生通过举手回答的方式踊跃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状况以及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来判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调节教学进度的快慢。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制相关立体图形的作业,通过亲自实践动手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了解绘制图形对于解决问题的便利性,让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所绘制的图形要进行相关的评价,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采用这样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于情境问题串的设计和优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梯度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导入环节问题串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置多种角度问题串来进一步发散学生数学思维,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励学生联系实际,创建合作性质问题串进一步提升学生合作能力,树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实现高效教学相长等教学途径来构建高质量的数学情境问题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内在综合素养。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研究课题《小学数学“问题串+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NG1451-136论文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