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经方论坛国际协作联盟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临床上善于灵活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病、心脏病、肺系疾病等,以及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慢性疲劳、痤疮、各种皮肤痒疹、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乳腺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小儿发热等内科、妇科、儿科等慢性病、疑难杂症。
门诊时间:周四、周六下午
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先生创立的方子因药味少、配伍精妙等特点,被后世医家称为经方。张仲景所创经方中,单药成方的有15首,双药成方的有40首,三药成方的有45首,四药成方的有30首,五药成方的有28首,合起来五味药材以下即可成方的占比过半。经方虽小,却疗效不俗。
近代伤寒派大家刘渡舟先生在临床中,多次运用五味药以下的小经方,患者花钱少而疗效好,解除了顽固性病痛。刘老特别善用经方,尤其善用小柴胡汤,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所谓古今接轨方是指刘老独创的方子,他把仲景方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接合,将之称为古今接轨方。刘老将这些经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陈明教授师从刘渡舟老先生,从刘老十数载的行医经验和临床教学中习得一身本领,尤其是在经方使用方面。
在冬季,有一类中老年人群常见且高发的症状——眩晕,很多人会在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时、体位改变时、进食肥甘厚味比较多时,频繁出现头昏脑涨之感,但到医院检查却大都没能查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这时该怎么办呢?
陈明教授提示,如果您有体型偏胖、少食多寐、舌头淡苔白有齿痕,且发作眩晕时伴随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等表现,就说明您属于痰饮上泛型眩晕。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个两味药的小经方——泽泻汤,在家即可自行调理!
【药材】泽泻、白术。
【功效与主治】利水除饮,健脾制水。主治饮停心下、头目眩晕、胸中痞满、咳逆水肿之证。
【方义】方中泽泻归肾和膀胱经,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作为君药。泽泻在利水通淋的同时可以弥补阴之不足,也就是说泽泻在利水的同时还会保护人体的阴液。另一药白术归脾胃经,白术甘苦,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排水化痰,可助脾运化水湿,为臣药。两药相须为用,重在利水,兼健脾以制水,为治脾虚水饮内停之良方。
【用法】取泽泻15克、炒白术12克,煮沸代茶饮即可。
别看泽泻汤只有两味药,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泽泻汤对全身上下多处的痰饮都能很好地祛除,是经方中配伍精当、疗效显著的典范。而且泽泻与白术这两味药无毒无害,所以如果您有痰饮的相关表现,都可以在家以此代茶饮来日常调理。
另外,陈明教授还化裁出一道药食同源的白术香酥饼来从饮食上进行辅助调理。
【材料】白术15克、陈皮15克、鸡蛋3个、面粉450克,以及小苏打、猪油、盐、白糖。
【做法】①将白术和陈皮水蒸后研磨成末;②鸡蛋打至出现气泡,加小苏打、猪油、盐、白糖适量拌匀;③与白术末、陈皮末及面粉揉成面团;④摊成薄饼,放在油锅内煎烤至表面成金黄色即可。
【提示】可作早餐、晚餐食用。
陳明教授带来的第二个小经方也与化痰有关,它针对的是痰热型的胃堵。痰热型胃病一般会表现为胃痛、胃胀、胃堵、烧心、泛酸呃逆、嗳气等胃部症状,还会伴有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黏腻或便秘、舌质滑苔黄等情况。
刘渡舟老先生曾经接诊过一位女性患者,主诉为进食后胃部堵胀,且胃脘部会出现一鸡蛋大小的鼓包,这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患了胃癌。刘老接诊后,用三味药的小经方——小陷胸汤,彻底帮助她解决了问题。
如果您有胃部堵胀伴随舌苔黄、口渴咽干、便秘、小便黄等痰热症状,说明您的胃部也有痰热,需要化痰清热!
【药材】 法半夏9克、黄连9克、全瓜蒌15克。
【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各种胃炎所致的胃痛、胃胀、胃堵,烧心泛酸,伴心烦口渴、溲赤便秘、面生痤疮、口臭等,舌苔黄腻;亦可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证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咯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方义】方中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用时先煮,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臣以黄连苦寒泄热,清胃火,除痞满;半夏辛温散结,入胃化痰。黄连与半夏合用,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
【专家提醒】用药须谨遵医嘱。另外,小陷胸汤中的黄连和半夏都不属于药食同源之品,因此不建议在家自行使用。
虽然冬季寒冷,很多人却有胃热、郁热等问题,经常胃部不适、口干、上火、失眠等,如何调理呢?陈明教授告诉我们,穿越千年的两味药——大黄与黄连,就能解决这冬季里的大问题!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世界上最早的代茶饮,此方也是由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先生所创,被记录在中医经典古籍《伤寒杂病论》中,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陈明主任告诉我们,大黄黄连泻心汤主要用于治疗由胃热引起的多种疾病和不适。
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胃热的情况却非常常见,而且相比较于其他季节,胃热在冬季更为高发,原因有3个:一是进补过度。冬天正是进补的季节,但也要注意度,过度进补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二是热量难以散发。冬天室内都开暖气、空调,而且大家穿得多、动得少,流汗的机会少,身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发。三是压力较大,情志不舒。冬季正值一年的结尾,一年的学习、工作都要进行整理收尾,压力大也是上火的重要原因。
胃脘有热的患者常出现泛酸、烧心、胃堵、胃中嘈杂等胃部不适症状(亦多见胃炎、胃溃疡等病),或伴有咽干口燥、口苦口臭、牙痛齿衄、鼻衄(出血)鼻干、耳痒眼痒、目涩眼屎多、燎面、面部痤疮、脱发等上焦火热之症。这些胃脘有热的症状均可通过大黄黄连泻心汤来解决。
【药材】大黄3克、黄连3克。
【功效与主治】清泻上、中、下三焦之火。主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不可下,宜此药攻其痞。心下即为胃脘部,“心下痞,按之濡”是指胃脘部有堵闷窒塞之感,但按之却柔软而不坚硬疼痛,是为无形邪气壅滞之气痞。
【方义】方中大黄苦寒为主药,泄热和胃而通畅气机。黄连苦寒,清泄胃中邪热而复中焦升降之职,方名“泻心汤”者,因心属火故也。黄连清胃火,大黄泻胃热,以大黄、黄连之苦寒,导泻心下之虚热。
【用法】如果用煎煮的方式,大黄析出的有效成分多,可能会引起腹泻。所以通过“冲泡”的方式,让这个方子既起到作用,又不至于腹泻。具体做法:将大黄3克、黄连3克用滚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专家提醒】胃热患者必须对症才能用药,胃火大者可适量加量,脾胃虚寒者忌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延伸方也有神奇的功效,陈明主任曾用它们治好了一位出鼻血长达6年的患者。有鼻出血、脱发、长痘等症状的人可以尝试此方。
1. 治燎面、痤疮方(长痘):大黄6克、黄连6克、黄芩6克、枇杷叶15克,水煎服用。
2. 治脱发:大黄4克、黄连4克、黄芩4克、川牛膝6克,煮水频服。
3. 治鼻衄(出血):大黄6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白茅根30克。
【专家提醒】服用代茶饮也要对照症状,仔细辨证,切记不可随意服用,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饮用。脾胃虚寒者不适合。
除了胃热,还有一种热邪在冬季也很常见,它会使人出现心烦失眠,严重时甚至坐卧不安,时间长了会引起各种严重疾病的发生。这种热邪就是郁热。
郁即郁闭、郁遏之意,冬季天地之间寒气较盛,阳气潜藏,天人相应之下人体也有着相应的阴阳运动特点。外界的寒气会让人体腠理闭塞、阳气难以外泄,这时人体就像一个暖水瓶,阳热之气郁闭体内,如果本身脏腑、体质存在偏颇,那么便可能出现郁而化火的问题。
不难发现,郁热不仅仅有热,还伴随着氣滞不能正常运行、排出阳气的情况,是一种复杂的邪气。其常见表现有心烦、失眠、胸中憋闷或胸胁满胀、喜叹息、打嗝、排气等。但是《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小经方——栀子豉汤,仅用两味药物就能起到解郁祛热的效果。
【药材】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
【功效与主治】清热除烦,宣发郁热。郁热是火和气滞结合的产物,火郁结在心、肺、胃的位置,让心不定、气不顺、消化不良,栀子豉汤可以起到清火、发散的作用,正好可以化解冬季郁热。
【方义】方中栀子味苦性寒,苦寒相济旨在清热泻火,故栀子有泄热除烦之效,可清三焦之火,且降中有宣,开郁解气;用的是中药淡豆豉,体清气寒,升散调中,起到发散风寒的作用,且宣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用法】煎煮代茶饮用即可。轻度的郁火可以仅用栀子泡水饮用。
(编辑 车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