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敏如:精研中医六十载,悬壶济世启后学

2022-05-30 10:48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刘敏妇科临床

她聪颖好学,苦研善悟,深得卓雨农、唐伯渊、王渭川等中医妇科巨擘的真传;她融汇中西,师古创新,是中医界难得的医、教、研、管的复合型人才;她关心患者,坚守临床一线,被患者亲切称为“刘婆婆”。她就是中国首位女性“国医大师”——刘敏如。

结缘杏林,下定决心投身中医

1933年5月,刘敏如出身于成都一个书香门第,刘敏如童幼和青年时代获得了从幼儿园起至高中的全程基础教育和大学医学专业教育,全程系统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所建立的知识结构是他们这万涯坎坷的一代不易获得的!

她曾就读的成都市实验小学如今已是百年名校。“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校训百年未变,这个校训影响了刘敏如的一生。

时至今日,刘敏如仍感念于小学启蒙对她做人、做事、学好专业,以及医学思维和实践锻炼起到的积极作用。2018年,刘敏如在母校百年校庆之际把中医药普及文化引进校园。当看到她的小校友们戴着红领巾、举起小手叫出“学长奶奶好”时,刘敏如激动得热泪盈眶。

至于對医学的选择,则与刘敏如临近高中毕业时的一次机遇有关。“从小想当发明家、科学家,却没有想过要做医生。”1951年,恰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前身——华西大学医学院开始招生,当时“吃住全免”的待遇吸引了刘敏如。虽然当时只招收 40 人,但刘敏如仍以高分成为其中的一员,顺利踏上了学医之路。虽然学医始于偶然,但刘敏如从未懈怠。毕业后,刘敏如被分配到云南省干部疗养院工作。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的接生工作大多依赖产婆,破伤风、产后出血等情况频发。假期时,学校组织学生跟随老师到农村进行新法接生宣传并培训接生员。有一次,老师不在,刘敏如只好独自先行去往产妇家,没想到产妇产程加速,羊水早破。情况紧急,她只能一边努力回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一边忙着接生、剪脐带、包好婴儿、处理胎盘。忙乱中却忘记检查胎盘是否完整,等胎盘被丢掉之后才想起来。于是又赶紧跑去把胎盘找回认真检查。那次“冒险”经历,让她体会到做医生的不易,也感受到医生责任的重大,她决心一定要扎实地学好本领,踏踏实实地做个好医生。

1956 年,工作3年的刘敏如响应“青年向科学进军”国家号召,考入了成都中医学院,即现在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从此开始了她的中医之路。因为有些现代医学的专业基础,她学习比较轻松,还时时帮助同学学习。6年的学习结束后,她因成绩优秀而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妇科的教育、医疗、科研工作至今,一干就是60多年。在临床工作中,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总结了独到的学术思想,更在探索中医知识边界的同时,在中医传承、教育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至今活跃在中医传承工作第一线。

专注学术:妇科理论建树显著

刘敏如师从唐伯渊、王渭川、卓雨农等名医,学术观点鲜明,注重在基础理论上明确源流。但她并不拘泥于既有的经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刘敏如也会借鉴现代医学发展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中医学的新观点、新学说,尤其在中医妇科的研究、临床、教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学术上,刘敏如在整理和研究中医关于生殖的学说中,归纳了“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是产生月经的生理基础”,“脑—肾—天癸—冲任—胞宫是调节月经周期的轴心”等重要理论,首次阐述了脑与肾的关系。特别指出“肾主生殖,由天癸表达”,丰富了“女性生殖轴”理论。她在中医妇科教材编写会上提出建议,界定胞宫为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胞宫即是今天解剖学上的子宫(包括两侧附件)。这些观点对进一步研究中医妇产科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

她在“中医药对女性生殖轴调控”的研究方向中,和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持续地进行了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如“月经周期气血变化的实验研究”,初步证实了中医月经周期气血变化具有规律性,为进一步研究月经周期调节机理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据此形成了她极富特色的“肾气为根、保阴为本”的中医妇科学术观。

刘敏如领先开展对妇女生理带下理论的研究,阐述带下属人体的阴液,其生成有赖肾、脾、任、带的生理生化,禀肾收藏、施泄,经脾运化、输布,由任脉主司,受带脉约束。当肾气充盛,肾精充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固健时,阴液源源泌淖于胞中,布施于前阴空窍,如月事泌之有信,其作用与生殖有关,谓之生理带下。这些论点在继承中有创新。刘敏如对产妇新产后的生理状态概括为“产后多虚多瘀”。20世纪80年代,刘敏如和她的学生通过 760 例临床调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验证了“产后多虚多瘀”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对 203 例正常自然分娩初产妇给予有“补虚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方的疗效观察,获得了研究药物促进产褥复旧的结论,至今仍具临床运用价值,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围产期治未病打下了基础。

悬壶60余载,苦研善悟的刘敏如与时俱进,关注临床出现的中医妇科新病种,20世纪80年代初,她首次提出并亲自主笔编写的“盆腔疼痛诸证”的相关内容被列入《中医妇科学》教参丛书,到20世纪90年代末,西医妇科才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病名。此外,慢性疲劳综合征、女阴白色病变证、盆腔瘀血证等均由她首次编写,并被纳入中医妇科高级参考书、《中医大辞典》。刘敏如高度重视中医疾病学妇科领域中的新病及疑难病研究,如经水早断诸证(卵巢早衰)、胞中脂膜壅塞诸证(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骨疏证等,补遗了中医妇科病种的缺如。。为中医妇科学的整理总结与开拓发展,她至今仍努力不懈。

发扬中医:传承学术有“三诀”

一生从医,刘敏如深耕中医妇科领域,坚守临床一线,为中医科研、教学发展探索新方向。在荣获“国医大师”称号后刘敏如常说:“岁月不饶人,传承时限紧。”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刘敏如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将中医更好地传承下去。刘敏如认为,要让中医发扬光大,不仅要传承中医学术优势,更要传得好、传得深、传得远。对此,刘敏如提出了自己的三个传承诀窍。

诀窍一:“圆周式”传承新理念。在一些人看来,中医传承就是老中医带徒弟,徒弟再接着带徒弟,不断传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刘敏如将这种传承方式叫“垂直式”传承,她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发挥的力量有限。那么,如何将学术思想更好地传承下去?以老中医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圆周式”传承理念,是刘敏如找到的新模式。“圆周式”传承就是老中青三代人,一起诊疗病情,大家相互探讨,共同学习提高。刘敏如说:“一起诊疗病情的模式,其实是集思广益,因为年轻人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在刘敏如看来,传承更应该博采众方、融会贯通、接受和了解各自的优势和独到的地方,不持偏见。随后,刘敏如搭建了多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中医妇科人才培养平台,在香港、珠海、成都、深圳、北京、杭州等地成立了传承工作室。一个以刘敏如为圆心,通过各地传承工作室,借助学术讲座、科研书籍出版、现代互联网等手段,从“医、教、研”等多方面、多途径传承中医的“圆圈”逐渐形成了。为了鼓励中医后学,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基金会下设的刘敏如女科医系教育发展基金成立。基金重点用于总结刘敏如等中医妇科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治经验,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队伍建设,提高诊治水平和能力。2021年5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开设“刘敏如班”,这意味着,这个传承的“圆圈”将越来越年轻,半径将越来越大。刘敏如说,“圓周式”传承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辐射,更重要的是在“垂直式”传承的中医妇科弟子之外,还跨学科地招收了针灸、刮痧、中药、基因、传播等领域的弟子。而跨学科融合,正是刘敏如传承中医找到的第二大诀窍。

诀窍二:打破门户,跨学科融合。作为一位专攻妇科的中医大家,刘敏如也收了不少专业在妇科之外的徒弟。在2016年之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房繄恭从未想过,自己可以成为刘敏如的弟子。因为他并不是学妇科出身的中医大夫,主要研究领域在针灸。但刘敏如却告诉他,自己对妇科和生殖领域的中医外治法很感兴趣,希望可以教学相长。专长刮痧的王敬也是刘敏如的弟子。师从刘敏如之后,王敬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理念,将刮痧运用到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比如用刮痧缓解痛经,有着相当不错的效果。

刘敏如表示,“要想更好地传承,必须去影响更多的人,实现跨学科的融合。”打破门户之见,打破流派之别,刘敏如在传承上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影响着很多弟子。刘敏如常告诫弟子:“中医药派系可能只总结了某人的某个较突出的领域,但还不足以形成完整的中医理论系统。传承,更应该博采众方、融会贯通,接受和了解各自的优势、独到的地方,做到不持偏见、相得益彰。”

诀窍三:临床带教让中医到基层。传承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医医疗服务百姓。因此,刘敏如常教导弟子:“不要仅仅坐在诊室里,应当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不只是山区乡村,而应该是指基层中医临床单位。我们要把中医药发展的信息带给他们,要和他们一起研究中医临床上的薄弱环节,共同提高。”几乎每个月,刘敏如都要外出一周左右,到北京、海南、深圳、香港等地开展临床工作、学术讲座等。她给弟子示范诊治,总是问诊详尽,力求诊断精准、组方精当。从2015年开始,刘敏如带领弟子深入到四川遂宁、沐川、绵竹、德阳、北川、甘孜州,陕西延安、西安等地为当地百姓义诊,对当地中医师进行临床带教,义诊人数超2000人次。如今,在香港和内地等多个城市,都设有刘敏如名医工作室。刘敏如还多次赴欧美及东南亚行医讲学,参加国际中医学术交流会,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走出去。”刘敏如的学生陆华表示,老师始终教导大家,中医是全科型、综合性、个体化的医学,只要有能力、有自信,“粉丝”一定会越来越多。如今,刘敏如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只有终身在临床一线,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提携后进,将自己的学术精华和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刘敏如说。在这条中医传承之路上,她也将继续走下去。

关注养生:颐养健康靠“三自”

健康,其实是医者的终极目的。医者医人、对抗疾病,目的是维持、恢复患者的健康,这就必须回答“什么是健康”,刘敏如通过多年观察,以其特有的健康观给出了答案。

刘敏如眼中的健康,其实是“形与神俱而为以应天地的生命活态表达”。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形是人的外在形态,神则指的是人的精、气、神的表达,俱是指神与形相抟。而“为”则是人的行为、行动,是一种适应社会交往、自然环境的能力。刘敏如强调,健康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概念里的“无病、无残、无伤”,而是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完美结合。

这样的健康观可以成为中医医者的健康“标准”“标杆”,符合之则健康,背离之则患病,其背后蕴含的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自然哲理,更凝聚着刘敏如数十年的探索与总结。这样的健康观成为很多临床研究、理论研究的起点,更为中医养生提供了指引。

刘敏如虽已鲐背之年,却依然体态优雅,精神矍铄,并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刘敏如眼中的养生健康,术与道皆有所重。刘敏如坦言其养生方式概括起来就是“三自”:自在、自律、自为。

自在是指保持自我内心的和谐自在,正确看待生活的得与失,这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任性”“不拘束”是刘敏如常对自己的形容。生活中,刘敏如说自己是“想睡就睡,说熬就熬”。“比如我要是想打盹了,就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去睡一会儿,无论谁也拦不住我。要是有工作需要加班加点,我也会睡得晚些,完全随性。”饮食方面,刘敏如也讲究吃得自在。很多人觉得老年人不应该吃肉或者少吃肉,担心胆固醇高,但刘敏如却并不忌口。这样自在的生活态度让她的内心更加舒适和健康。刘敏如追求自在的生活,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很自律的人。谈起自律,刘敏如说:“自在和自律,虽然看起来矛盾,但只要把握好度,掌握好平衡就好了。”以饮食为例,刘敏如虽然平时“百无禁忌”,但是对于基本营养的摄入,她却有着严格的要求。刘敏如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吃鸡蛋、喝牛奶,保障基本蛋白质的摄入。由于条件限制,不一定每餐都能保证食物的种类丰富,但每天饮食的总量都会注重多种营养素的均衡。自为就是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人才会长寿。身为国医大师,刘敏如的爱好却出乎人意料地广泛。“钢琴我会弹,也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唱歌,空余时间还经常画画。”在她看来,这些爱好正是养生的一大秘诀。在繁重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刘敏如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这让周围的同事、学生很是佩服。

“三自”体现了刘敏如身心并调的养生观念。刘敏如认为,现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不单单是“生物—医学”模式,而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而中医的诊疗方式特点之一,就在于“身心并调”。在临床工作中,刘敏如也会兼顾患者的身心健康。“不论多忙碌,我都必须做到对每位前来求诊的患者和蔼亲切。要细心倾听,对她们提出的疑问不厌其烦地、深入浅出地进行解答。”刘敏如认为,对患者给予恰当的安慰辅导,使其身心调和,才有利于康复。

走进国医大师刘敏如,我们领略到的是她不畏艰难、苦研善悟的学品,心系患者、坚守临床一线的医品,以及她“自在、自律、自为”的健康观。她用自己的学识与行动践行着“爱我中华,兴我国医”的初心,正是如此,她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医药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编辑    董玲、姚宇澄、王幸)

猜你喜欢
刘敏妇科临床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血型也会改变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GENERAL SPLIT FEASIBILITY PROBLEMS FOR TWO FAMILIES OF NONEXPANSIVE MAPPINGS IN HILBERT SPACES∗
都是爱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 of Acid Scarlet 3R Adsorption onto Low-cost Adsorbent Developed from Sludge and Straw*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