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巨野县中医医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9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严重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我国儿童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儿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较为多见,随着病情的延长,患儿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导致儿童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病死率会更高。胰岛素补充、补液治疗是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基础治疗方案,但因为治疗群体的特殊性,需要医生在临床上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2-3]。为了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该研究中对2018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用了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并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研究已经伦理会审核,将该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纳入该研究中,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15岁,平均(7.10±1.08)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30±1.01)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13岁,平均(6.80±1.05)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10±0.9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中有关标准;②无胰岛素过敏者;③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④认知功能良好。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对该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伴其他器质性病变;④伴严重感染性疾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
两组患儿均接受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快速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等基础治疗,行持续的血酮及血糖等指标监测[4-5]。对照组患儿后续采用三短一长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在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S20100049,规格:3 mL∶300 U)0.5 U/(kg·d),早餐前30 min,晚餐前注射剂量分别为全天剂量的2/3与1/3。在患儿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060062,规格:3 mL∶300 U)0.5 U/(kg·d)[6-7]。
观察组患儿后续使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初始剂量为0.1 U/(kg·h),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患儿血糖基本恢复正常[8]。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指标改善情况、酮体转阴时间、补液量、治疗总有效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疗效判定方法:患儿治疗后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酮体检测连续3次为阴性,未见电解质紊乱则为显效;患儿治疗后血糖指标以及症状明显改善,尿酮体检查为阳性,电解质紊乱改善为有效;患儿治疗后血糖指标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患儿酮体转阴时间及补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糖、酮体转阴时间、补液量(±s)
表1 两组患儿血糖、酮体转阴时间、补液量(±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酮体转阴时间(h) 补液量(mL)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6.85±0.74 7.27±0.63 2.767<0.05 8.62±0.95 9.33±0.91 3.455<0.05 27.50±1.65 36.10±1.72 23.104<0.05 4 430.20±216.30 4 970.60±204.62 11.621<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0,P<0.05)。
因为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儿童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与成人患者有所不同,儿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较为多见,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约有2%~10%的儿童糖尿病患者因此死亡[9]。糖尿病患儿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缺乏症状,加之糖尿病患儿脂肪代谢与免疫力紊乱,严重的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具体机制为糖尿病患儿胰岛素缺乏影响了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肝脏中糖异生增加,大量糖外流入血液循环中,同时脂肪自身分解会产生酮体,而酮体会流入血液中并在血液中蓄积,肾脏也会将血液中蓄积的葡萄糖与酮体转移至尿液,过量排出可引发患儿脱水[11-1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可导致患儿死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大多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并伴有腹痛、进行性意识障碍等症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治疗以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纠正酸碱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补液治疗为主。在此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胰岛素补充治疗,一般胰岛素补充治疗在补液1 h后开始实施。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有休克现象,则需休克恢复、补液开始1 h后应用胰岛素治疗[13]。该研究中使用的门冬胰岛素是一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能够对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进行模拟,其作用时间与患儿进餐后血糖升高峰值时间点基本相似,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4-15]。甘精胰岛素是临床上常用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与生理状态下基础胰岛素分泌曲线更加贴近,血药浓度平坦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患儿血糖水平。三短一长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用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糖水平,能够促进酮体转移[15]。然而,这种治疗方案需要频繁监测患儿血糖波动,同时患儿血糖波动较大,尤其是夜间容易出现血糖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低血糖发生率较高。该研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三短一长皮下注射门冬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而采用这一治疗方案时,低血糖发生率为36.59%。
该研究将胰岛素泵持续输注门冬胰岛素用于部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治疗中,考虑到患儿群体的特殊性,采用了小剂量胰岛素泵注的治疗方案。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9%,充分说明了这一治疗方案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低血糖的发生。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机体尚在发育过程中,所以恢复时间与成人患者相比较长,研究发现胰岛素泵注门冬胰岛素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患儿酮体转阴时间及补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这一结果证明胰岛素泵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证实了这一治疗方案的应用优势。除此之外,配合补钾等基础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补钾治疗时,如果患儿入院时,血钾在正常范围内,可暂不进行补钾治疗,但需严密监测,一旦血钾在4 mmol/L以下时需立即进行补钾治疗,若患儿入院时无明确的高钾证据,则应尽早进行补钾治疗,后续可根据病情变化改为口服用药。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治疗时,需要每小时检查患儿血糖以及酮体情况,每3小时左右重复1次血电解、质血气分析,便于医生更好地掌握患儿病情,并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血糖指标,可以更快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也能够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