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霞
日照市五莲县康复医院肾病康复科,山东日照 262300
糖尿病是临床比较常见、多发的代谢性疾病[1],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状态,会损害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和系统,导致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3]。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其通过仪器设备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可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及过多的水分,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6]。为了纠正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提升治疗效果,该文对不同血液透析方案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特选择该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76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选择该院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该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纳入标准:①满足《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中关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诊断标准;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③神志清楚、沟通交流能力正常者;④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两周出现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者;②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抗炎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或胰岛素增敏剂的患者;③存在肝功能异常者;④存在其他肾脏疾病或其他糖尿病并发症者;⑤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用药禁忌证者。
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60.43±4.11)岁;糖尿病病程4~14年,平均(9.65±2.82)年。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6~74岁,平均(60.52±4.17)岁;糖尿病病程5~16年,平均(9.80±2.8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糖、控压、纠正贫血等治疗,并适量补充叶酸、碳酸钙、铁剂。两组患者的透析液均为反渗水、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速分别为500 mL/min、250~300 mL/min,透析时间为4 h/次,3次/周。
对照组:低通量血液透析。采用低通量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器膜面积、超滤系数分别为1.3 m2、18 mL/(H·mmHg)。
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器膜面积为1.5 m2,超滤系数为37~40 mL/(H·mmHg)。
两组患者均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血液抗凝。
抽取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透析3个月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应用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3 5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5 min,取上层血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及转铁蛋白(TRF)进行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肾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即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指标,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透析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且两组的血糖水平均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同组透析前比较,*P<0.05
组别空腹血糖透析前 透析后餐后2 h血糖透析前 透析后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10.52±1.97 10.60±2.01 0.175 0.861(6.53±0.71)*(5.44±0.37)*8.392 0.001 14.91±2.20 14.96±2.25 0.098 0.922(8.24±1.89)*(6.86±1.10)*3.890 0.001
两组患者透析后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均较透析前升高,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数据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透析前比较,*P<0.05
组别TP(g/L)透析前 透析后ALB(g/L)透析前 透析后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50.63±4.20 50.70±4.24 0.072 0.943(58.75±4.92)*(65.94±5.83)*5.810 0.001 32.26±3.14 32.40±3.20 0.192 0.848(35.82±3.69)*(40.11±3.82)*4.979 0.001 TRF(μg/L)透析前 透析后93.31±6.50 93.39±6.58 0.053 0.958(99.16±8.19)*(107.67±9.63)*4.150 0.001
同透析前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透析后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透析前比较,*P<0.05
组别CRP(mg/L)透析前 透析后IL-6(pg/mL)透析前 透析后TNF-α(ng/mL)透析前 透析后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12.42±1.60 12.51±1.64 0.242 0.809(8.50±1.28)*(6.27±1.01)*8.431 0.001 44.58±5.07 44.64±5.13 0.051 0.959(28.97±4.38)*(20.14±3.17)*10.067 0.001 51.79±6.62 51.86±6.76 0.046 0.964(40.28±4.53)*(32.09±3.80)*8.539 0.001
两组透析后的肾功能指标均较透析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的BUN、Scr、β2-MG均比对照组数据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透析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BUN(mmol/L)透析前 透析后Scr(μmol/L)透析前 透析后18.42±3.20 18.48±3.28 0.081 0.936(14.05±2.71)*(11.27±2.15)*4.954 0.001 719.57±119.64 720.01±119.52 0.016 0.987(336.85±68.93)*(201.65±40.78)*10.406 0.001 β2-MG(mg/L)透析前 透析后15.25±2.60 15.40±2.24 0.269 0.788(11.94±1.11)*(8.68±0.85)*14.374 0.001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在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等刺激下会激活巨噬细胞系统[7-8],促使CRP、IL-6等大量炎性因子释放,从而介导并扩大炎症反应[9-10],促使内皮功能障碍[11-12];微炎症反应还可改变胰岛素敏感细胞内的胰岛素受体底物,对胰岛素信号传导进行阻断,导致胰岛素抵抗形成[13-14];另外长期微炎症状态会引起胃肠道反应以及内分泌紊乱,阻止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剧脂代谢紊乱,引起营养不良[15-17]。血液透析主要有低通量和高通量两种模式,均有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低通量血液透析在清除小分子毒素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方面效果较差;高通量血液透析的透析膜面积以及超滤系数均比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过弥散、吸附以及对流的方式能够较好地清除溶质,而弥散机制能够提高小分子毒素清除率,对流机制能够促进低分子蛋白的清除,对流及吸附机制能更加彻底地清除体内多种中、大分子,从而更好地减轻炎症反应[18-19]。同时高通量血液透析的生物相容性良好,使患者的补体激活、炎性反应情况减少,有利于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善。
TP在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免疫、营养作用以及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等;ALB可对机体的营养、渗透压进行有效维持,ALB水平下降可反映机体营养不良情况;TRF水平降低一般发生在营养不良时,因此可在评估营养状态时作为一项辅助指标。通过分析该研究数据发现,在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两组的血糖水平、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肾功能指标均较透析前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说明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血糖水平下降以及肾功能改善,且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降低微炎症因子水平;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相较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更加优越,这是因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更加彻底地清除炎症介质,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肾功能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胰岛素水平,故可调节血糖水平;同时能够补充机体所需物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因此能够更好地改善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治疗中,高通量模式优于低通量模式,血糖、营养状态、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改善幅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