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孟莉
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血液透析室,山东枣庄 277100
2型糖尿病是使患者出现慢性肾脏病以及终末期肾脏病的关键原因[1-2]。伴随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增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率呈现显著增加。针对此类患者,治疗期间血液透析作为替代疗法获得广泛运用[3-4]。透析过程中因为血流动力学呈现出系列变化,会使机体血糖稳态受到相应影响,从而表现出系列并发症,以低血糖发生占有较高比例。此外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因为胰岛素、肾糖异生与降糖药物清除减少等系列因素影响,使其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5-6]。低血糖出现不但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风险增加,而且使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对此针对低血糖采用有效方法展开对应管理意义显著[7-8]。该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选择常规措施完成疾病干预)和研究组(选择常规措施+低血糖管理护理方案完成疾病干预),旨在探讨采用低血糖管理护理方案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以期达到促进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提升目标,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纳入标准:糖尿病肾病通过病理学检查获得确诊患者;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呈现出较稳定病情患者。排除标准:表现出酮症酸中毒、继发高渗性昏迷等系列急性并发症患者;伴有恶性肿瘤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未经控制感染性疾病患者;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现象患者;伴有血性疾病患者。参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7~82岁,平均(59.29±3.29)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59.33±3.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参照组 在准备实施透析前,合理展开胰岛素注射干预。透析期间,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对低血糖现象密切关注。如呈现出系列症状,则利用血糖仪对患者手指末梢血糖进行测量。观察患者空腹血糖水平≤3.9 mmol/L,合理采用葡萄糖溶液(50%,40~60 mL)展开静脉注射。并且通知医师完成对应处理,在15 min后对患者展开重复测量,对空腹血糖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在透析期间,为患者准备营养餐。
1.2.2 研究组 在上述基础上,为患者对患者采用低血糖管理护理方案完成疾病干预。①针对存在低血糖危险患者,在准备实施透析前,合理采用胰岛素对患者实施减量注射操作。②合理完成低血糖预防方案创建,在进行交班工作期间,需要加强患者评估情况,对血糖监测及时性做出保证,透析过程中对患者进食给予鼓励,配合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③合理实施低血糖预防方案,对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认真观察,通常在透析后2~3 h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低血糖情况,对此于透析后2 h需要合理展开对应干预。加强血糖监测力度,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合理展开健康知识宣教干预,就低血糖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告知,对于疾病发生原因进行普及,要求随身携带奶糖以及饼干等系列食物,以对糖分及时补充。此外准备饮食指南发放,协助患者创建良好饮食习惯。
①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不同时间段低血糖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水平(入院时、开始透析、透析2 h以及结束透析);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利用医院自制问卷展开,其维度包括干预细节、干预态度、干预效果3项,0~100分,分值越高,干预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透析1 h低血糖发生率(2.38%)、透析2 h低血糖发生率(2.38%)、透析3 h低血糖发生率(4.76%)、透析4 h低血糖发生率(0.00%)均低于参照组透析1 h低血糖发生率(19.05%)、透析2 h低血糖发生率(21.43%)、透析3 h低血糖发生率(28.57%)、透析4 h低血糖发生率(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透析不同时间段低血糖发生率比较[n(%)]
研究组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开始透析空腹血糖水平、透析2 h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结束透析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 入院时 开始透析 透析2 h 结束透析研究组(n=42)参照组(n=42)t值P值9.16±1.29 9.17±1.32 0.035 0.972 8.12±1.69 9.07±1.73 2.546 0.013 5.03±1.69 6.15±1.52 3.193 0.002 4.13±1.16 6.83±1.35 9.831<0.001
研究组干预细节评分、干预态度评分、干预效果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s),分]
组别 干预细节 干预态度 干预效果研究组(n=42)参照组(n=42)t值P值90.88±4.85 80.66±5.19 9.324<0.001 91.65±2.59 80.68±6.02 10.848<0.001 91.73±4.02 80.17±7.03 9.251<0.001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在实施透析期间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低血糖现象,并且呈现出复杂原因,分析其与透析液使用不当、营养不良、组织针对胰岛素反应性改变存在相关性[9-11]。当前临床在预防低血糖发生期间,主要加入糖分于透析液中,并且配合胰岛素干预,但难获得理想效果。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后,因为高血糖刺激会导致系统活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病情加重,无法对患者残存肾功能加以保护[12-14]。含糖透析液实施,即使在低血糖预防方面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往往表现出细菌侵袭现象,表现出较高储存难度。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展开低血糖预防管理意义显著[15-18]。
该次研究发现,研究组透析1 h低血糖发生率(2.38%)、透析2 h低血糖发生率(2.38%)、透析3 h低血糖发生率(4.76%)、透析4 h低血糖发生率(0.00%)均低于参照组透析1 h低血糖发生率(19.05%)、透析2 h低血糖发生率(21.43%)、透析3 h低血糖发生率(28.57%)、透析4 h低血糖发生率(14.29%)(P<0.05);研究组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9.16±1.29)mmol/L同参照组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9.17±1.32)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开始透析空腹血糖水平(8.12±1.69)mmol/L、透析2 h空腹血糖水平(5.03±1.69)mmol/L以及结束透析空腹血糖水平(4.13±1.16)mmol/L均低于参照组开始透析空腹血糖水平(9.07±1.73)mmol/L、透析2 h空腹血糖水平(6.15±1.52)mmol/L以及结束透析空腹血糖水平(6.83±1.35)mmol/L(P<0.05);研究组干预细节评分(90.88±4.85)分、干预态度评分(91.65±2.59)分、干预效果评分(91.73±4.02)分均高于参照组干预细节评分(80.66±5.19)分、干预态度评分(80.68±6.02)分、干预效果评分(80.17±7.03)分(P<0.05),分析该次研究结果原因为,低血糖管理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能够通过明确系列问题以及创建流程等系列方式,有效提高干预力度,协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生活习惯。通过密切关注进食情况、透析前减停胰岛素、将血糖监测加强等系列方式,使低血糖发生率获得显著降低,获得上述理想结果,充分证明低血糖管理护理方案运用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低血糖管理护理方案有效运用后,患者不同时间段低血糖发生率、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干预满意度,均获得显著改善,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