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鑫艳
摘 要: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了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高考改革。2021年,江西作为第三批高考改革的省份,正式跨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行列。在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高中语文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加契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 部编教材 课程改革
教育部在2017年12月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与国际教育接轨,全面提高了对基础教育质量的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解决高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是推进课程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新课标”紧紧围绕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落实到语文课程当中,则表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改变原来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无法保证教材编写质量的情况,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统一的语文教科书(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
一、守正
“正”,是向目标或方位行进的意思。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守的“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优秀成分,是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中的得失经验,是以往语文教材编写中值得借鉴的东西。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设计编写的过程中,保留了人教版教材的以下特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语文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既体现在语文本身是人们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也反映出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与此同时,语文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是人们思想内涵的载体,承担着帮助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重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亲近自然”“人性光辉”等栏目强调写作要投入感情,也强调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既有对“人文主题”的弘扬,也有针对语言文体的实践。
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对“青春的价值”进行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抒写青春,学习写作诗歌,将“诗歌创作”的要求与“青春激扬”的人文主题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写作与阅读有机结合
写作和阅读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教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十分强调读写结合。例如,必修二的阅读鉴赏部分就选用了大量的古今写景散文,在表达交流的栏目着重强调通过抓住景物特征去“亲近自然”。部编版教材也保留了这一特征,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篇目中选择了三篇“人物通讯”,单元任务则要求学生关注身边平凡的劳动者,强调人物的刻画必须关注事例和细节。
(三)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相同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个体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让学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张扬自己的个性。人教版教材从教学任务和学生需求出发,构建三维课程目标,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教材中的写作专题也包含了“话题探讨”的部分,给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部编版教材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必修一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设计调查报告,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二、创新
(一)高站位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遵循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指导思想,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设计,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材的设计过程中,必修教材主要围绕“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来组织单元。“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强化落实中央“立德树人”的要求,紧紧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思想纲领,以新时代高中生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作为隐性主线来安排内容,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这些人文主题涵盖了社会道德的多个方面,既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又尽可能与学生个体、社会发展关联起来,多样的人文主题对塑造学生健全的社会人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严落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反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要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材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且将原来课程标准中的五大课程目标发展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严格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始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本,通过有机整合,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完成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保证了语文工具性的落实,通过单元任务的形式整合单元教学,将过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习,通过语文学科基础的“听说读写”,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重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教育的发展也不能停滞不前,必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目光聚焦在个人和时代的发展之上,关注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得教材更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也更适合新时代公民基础教育的需要。
首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兼具典范性和时代性,做到了文质兼美。选文既保留了《沁园春·长沙》之类的具有典范价值且契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文本,也顺应时代的发展,筛选了一批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其次,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教材也选用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类的评论性文章,意在鼓励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更加强调任务驱动,将原来课本中的课后练习替换为“学习任务”,倡导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引导学生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艳玲,王玉伟,陈松.“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J].前线,2017(10):40-42.
[2]陈佳冰. “人教版”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的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