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英 周彩霞
[摘要] 一个健康和谐的班集体,离不开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但是,把思想品德好、真心实意为集体服务的同学选为班干部并不意味着班集体必然健康和谐。本文从班长管理失效一例着手,结合理论和实际剖析问题,提出中学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中学班主任;班干队伍;建设之道
一、再现案例:班长被“告”,班干面临信任危机
新集体“翠荫班”成立快半个学期了,同学们渐渐相互熟悉起来,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按常规方法已经组建完毕,班级管理也已渐入正轨。
可最近小凯在周记中含沙射影地指责某班干部太拿自己当事儿,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不适合当班级领袖。小凯的言辞颇显不满,我断定他指的是班长小颖,因为他此前跟小颖结下了“梁子”。当时,因他不服从班长管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
为何一再出现不配合的行为和质疑的声音?班长这个排头兵出现信任危机了?班长在管理过程中工作做得不到位吗?为什么没有同学向我反映呢?
二、探析案例:全面了解,透视班级管理现状
1.民意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二天,我针对班级现状展开了“班干管理现状及改善问卷”调查。同学们对班长的整体评价适中,不过有很多同学都说班长过于严厉。班长因为纪律不佳两次把全班留堂到很晚,引起一些同学的不满。数学课代表小优还告诉我,班长为了小组常规评比能取得好名次,包庇自己小组的成员。小凯建了一个小微信群,在网上跟风非议班长包庇组员。这个谣传可能是导致最近一周个别同学不配合班长管理的重要原因。另外,通过问卷,我还发现班委和课代表分工很不明确。
2.非正式谈话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谈话是学生亲近教师的方式之一。第二天,我找小吴、小凯和两位纪律委员谈话。通过谈话,我得知小吴是因为好哥们小凯在他面前说过班长,于是跟风和班长唱反调。小凯则说其他班干部都不管,就她天天事多,还用“拿着鸡毛当令箭”来形容班长严厉的管理风格。
两位纪律委员说班长很强势,老师也很器重、信任班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什么事都让班长做了。通过谈话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相当于权力完全集中在班长小颖一个人身上了吗?
3.家庭走访
当天下班后,我便走进小颖家。通过与小颖妈妈的沟通,我得知小颖一方面自尊心太强,另一方面得到的肯定太少,导致管理方法冒进。“我们家小颖非常渴望通过管理好班级来获得所有人的認可。”她妈妈这样说道,我很中肯地当着她妈妈的面表扬了小颖在学校里的表现。在小颖送我回去的路上,我和她促膝交谈了一番。“班长,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帮我解决一下,可以吗?”我把难题摆在小颖的面前,小颖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意。我们想出了几项可以开展的工作,同时我也给她提了几条有益的建议。
三、破解案例:以生为本,重塑班级干部队伍
1.赏识教育,每个班干部都是潜力股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认可。”班主任无法做到关注、赏识每个学生,这让那些未被关注到的学生感到不被认同和重视。基于此,我和学生一同完善“翠荫班”的格言——“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参天大树,这个集体将来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为了让班干部得到更多认同,我召开了主题为“我来为TA点赞”的班会,让学生给为班级做出过贡献的同学点赞,引导他们发掘班级正能量。最后,让学生走到自己称赞的那位同学面前大声读出自己的赞美,并赠送点赞贺卡。近四分之三的赞扬指向了班干部或小组长。
2.正面管教,及时引导表达自我需求
很多问题就像洪水一样,“堵”是没有用的,那就试试“疏”。班主任变身为疏导者,让每个学生诚实地说出内心的感受,可以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针对班级管理问题,我布置家庭作业——用“我感到”句式表达班级管理方面的诉求。在反馈中,几个班干部写出受到认可后的欣喜,文字中洋溢着热情。我更惊喜地发现,小颖在文字中吐露出真实想法。小颖意识到自己的矛盾性,太想管理好班级的意愿导致她过于严格,使得同伴不敢亲近甚至招来非议,这让她产生挫败感。她不想辜负老师的厚望,希望成为一位好班长……我把她带到办公室,让纪律委员把这些文字在同学们面前大声而有感情地读出来。当小颖回到教室时,全班响起了响亮的掌声,我为孩子们的纯真感到
震撼。
3.监评激励,提升自主塑造的发展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习的动力来自发展自我的需要,管理也是如此。班主任引导所有学生找到能实现的目标,如学校的“干部标兵之星”、班级的“管理服务星”“学科明星”“小组出彩组员”等。这样一来,连普通组员都有获得认可的动力,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原则。此外,班干部工作需得到监督和评价,利用强大的学生综合评价数据平台记录下来,学生互评、班干部评价、科任老师点评、班主任总评,形式丰富多元,以点带面。所有的评价在网络平台公示期间有任何异议都可以及时反馈和修正,实现公平性、透明化。此举激发了所有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把集体目标变为个人目标,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自我激励和评价管理是促成管理自治的渠道,当每一个管理者将被动行为变成自觉行为,则达到了自我教育的境界,也就形成了自治能力的内化和升华。
没过几天,“翠荫班”里多了一个“小树屋”,树屋盒上贴着一条告示:“本树屋可容纳任何同学对班级建设任何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公开透明,请‘翠荫班’的成员们畅所欲言。”此外,为了激发更多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班级每月都评比出“干部标兵之星”“管理服务之星”。运动会后,我召开了主题为“有爱的‘翠荫班’”班会,让学生向为班级做出过贡献的同学致谢,引导他们发现班级的正能量。其中,有关班长的事例占了近一半。小凯大声地喊出:“谢谢班长在我长跑比赛前特意带队来给我加油!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功勋章里有她的一半!”全班哄堂大笑。之后他还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了一篇作文《熊掌班》,他这样写道:“我发现班长没有那么讨厌了。”读到这,我知道班长的危机解除了。翻阅着“小树屋”的畅言本,看到一个个“戴姐”的亲切称呼,关于我的信任危机也成为过去式了。
一支作风优良、团结向上、热情洋溢、能力不凡的班干部队伍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更要审时度势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我们面临的是一群生理和心理都在发展中的孩子,班主任应该给他们适当犯错的机会,但更需要不断走近他们、信任他们、赏识他们,关注他们真正的心理需求,正面去响应他们。还要打开思路,将传统方法和新理念相结合,重构班级管理的全新工作体系,千万别让信任危机在班级肆虐,坚守初心,也守望新生!
[参考文献]
[1]简·尼克森,琳·洛特.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3]商艳霞,张鹏.班长培养“四部曲”[J].科学童话:新课堂,2015.
戴 英 广东省深圳市布心中学。
周彩霞 广西贺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