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萍 余敏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市荔湾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发病原因是纤维环发生破裂后,其内部髓核突出于外,压迫或刺激窦-椎神经及神经根而引起〔1〕。目前,药物、手术治疗等均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手术治疗LDH具有良好疗效,但易产生后遗症,术后常见慢性神经性疼痛和功能障碍〔2〕。祖国医学认为LDH的发生及发展主要是由于机体感受风寒湿邪、劳累、外伤等因素导致肝肾不足,筋骨不健或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血两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愈,因此对于本病治疗应补益肝肾,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3〕。有学者〔4〕指出常规治疗联合活血化瘀药物超声导入能有助于改善膝骨关节炎关节液的炎症反应,另有研究〔5〕证实,多数患者经针刺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或消除LDH的临床症状。而目前缺乏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与针刺治疗联合治疗LDH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联合针刺治疗对LDH患者的临床疗效。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LDH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Ⅱ组行针刺治疗,Ⅰ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治疗。Ⅰ组男22 例,女18例;年龄60~79 岁,平均(65.46±7.18)岁;病程1~6年,平均(3.26±1.56)年。Ⅱ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6.17±7.32)岁;病程1~5年,平均(3.27±1.86)年。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关于LDH的诊断标准;(2)西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7〕中关于LDH的诊断标准;(3)经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CT等检查确诊,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突出程度;(4)具备腰背痛、朝下肢方向呈放射疼痛等临床症状;(5)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者;(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2)腰椎严重狭窄,脊柱结核,急性腰扭伤,骨肿瘤,脊柱骨折,腰椎炎症性疾病者;(3)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不全者;(4)中途退出研究或依从性差者;(5)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6)合并其他重要器官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Ⅱ组行针刺治疗。取穴:腰夹脊、大肠俞、委中、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使用环球牌一次性使用针灸针规格,刺入穴位,针刺深度除大肠俞、环跳用长针直刺入2.5 cm,其余根据穴位定位、患者体形和敏感程度,一般为1 cm,其中腰夹脊穴向脊柱方向针刺。后医师食指向前右转360°,向上提3 min,无插动作,行针7 min,诸穴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使针感向下肢放射为佳。应用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01330) ,采用连续波,频率为3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 30 min,1次/d,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再重复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②Ⅰ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治疗,始行活血化瘀药物超声导入治疗,化瘀消痛方药液浸湿药垫后放置于导药仪正极位置,明确患者疼痛部位开始导药治疗,调整导药仪参数至患者适宜,以轻微刺痛、温热感为宜,时间 30 min,1次/d,连续治疗 5 d为1个疗程,1 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再重复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针刺治疗同Ⅱ组,患者化瘀消痛液配方:川楝子、青皮、当归各15 g,杜仲、黄芪各12 g,白芥子、制草乌、狗脊、桑寄生、陈皮、丹参各10 g,地龙、红花各6 g。
1.3观察指标 (1)观察Ⅰ、Ⅱ组治疗前、治疗后1、2、4 w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背痛疾病评分评估患者症状,包括膀胱功能、日常活动受限度、客观体征、主观症状,总分29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改善越明显。(2)症状指标比较: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8〕评估腰部、下肢疼痛症状,总分0~10分,分数越低说明疼痛越轻;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9〕评价功能障碍,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6个选项(分值0~5分,得分越高障碍越明显)。(3)记录两组腰椎活动度,测量患者前屈、侧屈、后伸、旋转角度,每个方向活动度进行3次测量,取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评定结果。(4)观察两组失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估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痊愈:患者直腿抬高>70°,腰腿疼痛等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范围、生理反射正常,腰椎功能极大改善,能够恢复正常工作;显效:患者直腿抬高60~70°,腰腿疼痛等症状明显消失,腰部活动范围、生理反射正常,腰椎功能改善,基本能够恢复正常工作,但劳累后有轻微麻木疼痛;有效:患者直腿抬高40~59°以上,腰腿疼痛等症状减轻,腰椎功能有所好转,日常活动有一定影响,仍需进一步治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Ⅱ组总有效率(70.00%,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低于Ⅰ组(92.50%,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10)。
2.2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w,两组显著升高,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分,n=40)
2.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痛ODI、腰痛VAS、下肢痛VAS明显下降,且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指标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显著增大,且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见表3。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例(10.00%),恶心呕吐1例(2.50%)、皮肤异常2例(5.00%)、眩晕1例(2.50%)、眩晕1例(2.50%)〕与Ⅱ组〔3例(7.50%),恶心呕吐1例(2.50%)、失眠1例(2.50%)、眩晕1例(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比较
中医认为LDH主要病变部位在肾,因长期过度劳累,肝肾亏虚,肾无法主骨生髓,肝无法主筋藏血,不荣则痛;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邪收引凝滞,导致关节僵硬。LDH病程长,湿邪黏着阻滞,久病必瘀,使气血闭阻不通,阻碍气机,不通则痛。因此对于LDH的治疗应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10,11〕。针灸、推拿、手法整复等中医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已被证实切实有效,能够明显改善LDH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吴耀持等〔13〕研究指出,不仅能抑制痛觉传导,使人体痛阈升高,而且能扩张血管,使血液循环加快,提高新陈代谢,促进改善神经肌肉的恢复。陶亚杰等〔14〕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治疗LDH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通过降低血浆血栓素B2和血清炎症因子减轻疼痛。本研究结果说明电针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与邵萍等〔15〕研究一致,证明电针对LDH患者疗效确切。
本研究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治疗,疗效显著。已有研究表明〔16,17〕,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5-羟色胺(HT)、前列腺素(PG)E2 等炎性因子及疼痛介质指标与LDH的症状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能够为LDH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且有研究指出,活血化瘀药物超声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还可以有效调节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趋化因子(CXCL)12及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水平〔4〕。本研究将化瘀消痛药物应用超声导入并联合针刺治疗LDH,以期取得显著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Ⅰ组VAS、JOA评分、ODI、改善腰椎活动度方面均比Ⅱ组更优越,这与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的联合治疗具有直接关系,研究使用推拿结合化瘀消痛汤治疗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时发现,观察组在推拿、西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消痛药物治疗,患者腰腿疼痛及功能受限情况能够得到显著改善〔1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化瘀消痛药物中,川楝子可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红花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丹参可祛瘀而不伤正;配以制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使气通则血行;全方配伍,共奏补益肝肾、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17〕。由此可见,针刺治疗LDH后患者肌肉抗疲劳能力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功能障碍恢复,提升患者日常自主活动能力〔18〕,配以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可以进一步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综上,针刺治疗联合化瘀消痛药物超声导入治疗LDH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