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利红 李冲冲
【摘要】本文阐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剖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着力点应放在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健全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上。
【关键词】高水平专业群 学前教育 大学体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150-04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樹人为根本,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动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输送更加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及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体育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要切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满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幼师”)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于2019年12月2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立项,由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体育教育、舞蹈教育5个专业组成,其中学前教育是核心专业,早期教育是核心专业的延伸,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是核心专业的特色支持,舞蹈和体育教育为核心专业提供基础性支持。
在广西幼师近三年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因《学前儿童体育》课程师资匮乏,逐步取消了这一门课程。涉及幼儿体育活动能力培养的课程仅剩《幼儿游戏设计与组织》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与指导》这两门课程,其中“幼儿体育教育”内容占比较低,且其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待考究,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工作能力培养难以实现,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同时会间接影响幼儿健康活动的科学开展。广西幼师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的立项和建设计划启动实施,赋予了《大学体育》课程新的历史使命,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在诸多高职院校中,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多以开课教师的个人喜好和特长专项(如篮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依据,不会因学生专业的不同和个人的兴趣差异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内容。譬如,广西幼师的《大学体育》课程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授课,每学期同年级的各班授课内容及教学进度相同,然而每个行政班级有学生约50名之多,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背景和身体素质,教师在课程中安排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容易出现积极性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高职院校开设《大学体育》课程,除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课外锻炼的好习惯及终身体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从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注重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考核评价较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走向,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以往广西幼师《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标准可以看出,学生最终的成绩是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两者比例为3∶7。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内容是整个学期所学习的技能以及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所有班级的考核标准是一致的。对运动能力较弱但异常努力的学生来说,统一的考核标准显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更没有关注到他们的学习态度。不考虑学生运动基础的差异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成绩差距过大,这不仅会打击学生课内外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师资建设缓慢无序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师质量则是教育质量的基础,伴随“高校扩招”展开,《大学体育》课程的专业教师愈加缺乏但未能及时补充,师资建设呈现缓慢无序的现象。2021年之前广西幼师两校区(南宁市和平果市)办学,大学体育教研室有专任教师8名,但同时上课的行政教学班有百余班,这样的局面隐含着诸多问题:一是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互相听课学习交流的时间难以保证;二是年轻教师较多,教学经验不足,整体教学水平难以保障;三是学校两校区办学,教师共同备课及教研时间不多,沟通不够深入;四是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甚少,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停留在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模式。
(四)场地设施匮乏难调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大刀阔斧地推行,各高职院校在校生人均体育活动使用场地面积正在急剧压缩,《大学体育》课程也面临着诸多相近专业“抢场地”的问题。广西幼师两校区共计10 000多名学生,室内体育场馆只有2个,每个可容纳2—3个班级同时上课,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严重不足,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安全性也难以保障;室外锻炼的场地条件较为简陋,仅有1个不足200平方米的室外田径场、7个篮球场、2个五人制足球场和1个网球场。平时一些班级的体育课程可以在校道上进行,但遇到烈日和下雨等特殊天气,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只能选择停课,学生的学习进度停滞,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着力点
学前教育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专业,其男女生比例严重不均衡,女生占总人数的90%以上,这样的情况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师资建设、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学前教育《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教材(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要点,从学生职业竞争力发展角度考虑,应在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背景下优化《大学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改革;从学生的男女比例来看,广西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居多,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应该设置更多适合女生身体和兴趣的项目。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是推动该门课程内容向专业化、职业化靠拢的重要思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多为幼儿园、早教机构、育儿所等,《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是培养能够开展幼儿体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因此《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要结合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设置。儿童体育活动的開展要考虑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水平、促进大脑发育等需求,《大学体育》课程教师应与学前教育专业健康领域的授课教师进行深入沟通,结合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等内容进行《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使学生既能获得体育专业的知识,又能掌握幼儿健康与体育相关的动作技能,以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提供了参考。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从学生的兴趣、需求、个性出发,通过设计适合学生、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020年上半年对广西幼师学生的体育项目学习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羽毛球、篮球、气排球、足球、瑜伽、健身操、体育舞蹈七个项目排在前七位;2020年9月,对广西幼师2020级《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以往的行政班级上课模式改为学生选课模式,学生先了解各任课教师的专项特长、开课时间,各项目特点及教学内容,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课时间等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将以往学生被动接收学习内容转变为现在的主动选择学习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兴趣推动下,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逐渐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健全考核评价方式
《大学体育》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体育技能(包含幼儿体育教学技能)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将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和改变程度纳入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落到实处,是达成体育教育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广西幼师《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将考核内容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各教学环节,在原有的终结性评价基础上增加了过程性评价,如《大学体育(一)》课程考核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进步程度、运动能力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价;《大学体育(二)》课程考核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运动能力、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将各运动项目班级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同一项目的课程班级同组进行比赛(如1班A组对2班A组、1班B组对2班B组、1班C组对2班C组),根据比赛结果进行评分,评分计入期末考核成绩;《大学体育(三)》课程考核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运动能力、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等将各运动项目班级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同一项目的课程班级同组进行比赛(如1班A组对2班A组、1班B组对2班B组、1班C组对2班C组),根据比赛结果或者班级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分计入期末考核成绩。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评价改革,从学生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学生的出勤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体育学习的兴趣、学习归属感以及身体素质均有明显增强或改善,相应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要完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教师是主力军,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广西幼师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在学校及系部的支持下,通过增加校内专兼职《大学体育》课程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该课程师资不足的情况;二是借建设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的线上体育课程、研发《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等机会,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把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进而组成优秀的教学团队;三是通过外出研修、学术访问、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达到了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的目的;四是将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落脚点,为体育教师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教科研氛围,实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错时排课”的青年导师制,采用“一课多师、一师多课”的模式进行集体备课,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共同进步。这四个方面的措施相互促进融合,有力地推动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成。
(四)完善体育场馆设施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既要重视软件的建设,也要重视硬件的建设,这是筑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基础的必要条件。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就是硬件建设之一。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不仅要满足常规的体育教学需要,还要满足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由于《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出现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变化,体育教学场馆建设也要相应做出改变,尤其是场馆的数量和类型,是建设的重点。此外,学校要对各类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提升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率和使用年限,为体育课程持续开展提供保障。
广西幼师于2021年下半年启用了新校区,新校区对体育场馆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仅增加配备了室内体育场馆和标准化的田径场、篮球场、艺术类实训室等场馆以及相应的训练设备,也制订了保障这些场馆使用的细则,使各类体育场馆能够正常有序运行。室内体育场馆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除了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需要,还可以满足师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需求。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形成、思想品德发展、生活与体育技能发展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全面发展职教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需求,将《大学体育》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艺术等领域课程深度融合,建设更具专业性、职业性的大学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积累组织儿童体育活动的技能与经验,为学生未来更好对接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幼儿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龙,王晓刚.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2]杨小明,邵斌,柏慧敏,等.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上海大学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专项建设项目“学前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GXYZ-XTHKC-8)、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构建”(GXGZJG2020B135)、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21ZJY78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岳利红(1987—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体育教育;
李冲冲(1986— ),通讯作者,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体育教育。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