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摘 要】正心是修身的基础,修身是正心的归宿。正心先要正德,正德方能正行。正心教育是引领人心归向正道的教育,使人朝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正心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正心”教育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正心教育 学校文化 路径与策略
古人说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心是修身的基础,修身是正心的归宿。道德是做人的根基,正心先要正德,正德方能正行。正心教育是引领人心归向正道的教育,使人朝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正心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学校正心教育的路径有多条,其中学校文化建设是正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战略性、内生性、发展性等特点,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支柱,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和力量,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构建学校文化体系,用多维文化去涵养和改造学生,洗涤和净化学生的灵魂,使他们正心正己,成为崇德尚美之人。
一、塑造正心物态文化,熏陶感染人心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元素。物质点缀了环境,正是有了物质的存在,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造就人,物态环境是一种文化,可以起到育人的效果。校园物型环境具有美育、德育等多重价值,对学生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耳目一新,使人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助长学生的精、气、神。校园物态环境还具有育德价值,能够润心养德,它是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心理具有暗示和启迪效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德,造就完美的人格。
物态环境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内容,它具有具体形象性,是可感可知的,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以物质塑造的环境文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感官,调动学生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从而促进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我们首先塑造正心物态文化,熏陶感染人心。我们围绕“正心”教育主题,设计和布置校园物型环境。譬如,我们把教学楼命名为“正心楼”“正德楼”“正行楼”,将学校小池定名为“洗心池”。我们在学校各处放置了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文化石,文化石上雕刻着学生书写的“崇德”“尚美”“正人正己”“修身养性”等正心主题方面的文字。我们在学校主干道两侧设置了“正心”文化长廊,介绍“正心文化知识”,推介优秀学生,宣扬正能量。在学校物态环境建设中,我们在突出其思想性的同时,还兼顾艺术性,彰显出较强的美感,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观察思考,起到潜移默化的怡情养心的育人效果。
二、培育正心精神文化,润养纯真心性
正心教育的主旨在于使全校师生心性端正,内心完整和谐,让全校上下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正心需要内外兼修,既要用外在的物态文化去涵养,又要用内在的精神文化去滋润。如果说物态文化是外在的、浅层的,那么,精神文化则是内在的、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推进物态文化的动力,物态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展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心精神文化领域宽广,涵盖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审美观念等,是各种正面的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是一种内核性的基因,是真善美的化身。
正心精神文化具有极强的浸润性,可以润养学生纯真的心性,促进他们向善向上。正心精神文化不是空穴来风,是由师生共同努力所形成的,它浸润在师生的言行举止中,是在正心实践活动中丰富、完善起来的。培育正心的精神文化,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三风一训开始,通过构建正心校风、正心教风、正心学风,帮助师生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增强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在正心精神文化的构建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爱精神、奉献精神,教师模范引领、言传身教,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培育正心精神文化,要用活动去助推,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弘扬精神文化的舞台,以润养学生纯正的心灵。如在建党日、国庆节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展“诚信”“友善”等主题活动,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习练文明礼仪,提升综合素质。
三、健全正心制度文化,筑牢约束机制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想象,在一个没有规矩的学校里,将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师生的德行将会如何。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有了制度,人们的行为才会有依据,才會变得规范有序。制度是一种文化,制度文化是有组织的规范体现,是文化层次的理论要素。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是物质文化的工具。一个国家有国家层面的制度,一所学校有学校范畴的制度。学校制度是师生行动的指南,学校教育的有效保障。有了学校制度,各项工作才会井井有条,师生的言行举止才会合乎规范。
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纪律,是一种集体准则,是一种外在的影响力。学校制度文化对师生产生约束作用,通过约束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念意识、日常规范、行为习惯。建设制度文化是正心教育的重要路径,通过制度文化去影响学生心理,去约束学生行为,以实现正心正行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健全正心制度文化,筑牢约束机制,夯实思想根基,端正学生心性。学校制度文化是方方面面的,大到教育法律、教育制度、教师道德等,小到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学生守则等。我们在教育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建立健全各种学校规章制度,如学校规范、班级公约等,为学生编织一张牢固的正心防护网。在执行规范过程中,我们本着人文主义,坚持“激励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采取赏识教育,激励和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构建正心课程文化,深层涵育心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正心教育的主要源泉。近几年,课程专家们提出课程文化这一概念,课程文化包括了物化的形态与行为等。课程物化形态是指教材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等,课程行为是指学校里的各种活动以及师生的行为表现等。专家认为课程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最基层、最根本的规定性,是主体发展的文化资源。课程文化是一种主体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精神、道德等具有引导与控制的功能。因此,在正心教育中,我们可以依托课程载体,构建正心课程文化,深层涵育学生心灵。
在建设正心课程文化中,我们应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构建立体多元的课程,在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用的基础上,联系学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挖掘现有课程中的正心教育内容,整合重组各种资源,发挥现有课程的育人价值。如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阵地,同时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正心教育。我们还应结合校情,开发应用身边的素材,创生一些校本课程,开拓正心教育渠道,丰富正心教育资源,提升正心教育实效。譬如,我们利用学校闲置土地,开辟一个种植园,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劳动,有机地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将其开发为正心教育课程。再如,我们还设计了“学校是我家”正心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欣赏感悟校园之美,带领学生寻找学校不和谐的场景,教育学生爱护草木、墙壁、门窗等学校公共设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五、打造正心课堂文化,凝聚正心合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与文化的碰撞便形成了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课堂文化以人为本,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课堂文化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特点,是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彰显了师生的精气神。课堂文化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是和谐课堂氛围的展现,是良好班风学风的体现,是学生素质聚合力的结晶。
正心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尊重学生,教学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教师是学生生命的守护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站在课堂的中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尝试体验,自我探究建构。在正心课堂中,教师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主动走进学生中间,亲近学生;教师能够包容学生的过失,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赏识激励,愉悦学生心情,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对学生守望相互,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正心课堂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的习得,而且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生命发展。
让我们开辟多元路径,吸聚正心教育资源,构建多维文化体系,采取多元策略,营造正心文化场域,浸润学生心灵,用正心文化去滋养学生身心,为学生正心、正德、正行,让学生端端正正做人,使学生成为堂堂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