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25 08:46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肺结核病灶用药

姜 丽

(辽阳市胸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临床较常见的肺部传染病是肺结核病,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机体感染结核菌后,若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抵抗力降低时,引起临床发病,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传染性强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大部分患者在患有肺结核后存在一定的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等,若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则会损害呼吸系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研究表明[1-2],抗结核药物治疗本病的效果显著,但服药监督机制尚未完善。目前一些患有肺结核的患者自身对于肺结核的了解少之又少,这也导致患者经常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对于后续治疗和康复有着很大阻碍[3]。所以,当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了解肺结核的发病原理和康复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加速患者预后,还能帮助患者提升康复质量。调查研究人员表示,肺结核患者接受正确护理可以辅助患者顺利康复,而常规护理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忽视患者个人差异,而全面护理则能够改善上述缺陷,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护理方案,更加人性化。针对这一现象,本次研究分析了肺结核并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选择肺结核患者110例,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8.36±8.2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8±1.24)年;病灶分布:左肺19例,右肺18例,双肺1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是32∶23,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51±8.8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9±1.06年;病灶分布:左肺20例,右肺21例,双肺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选择符合《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肺结核病诊断标准;患者经X线、痰涂片及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患者存有不同程度乏力、低热及消瘦等症状。排除标准: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者;伴严重肺炎、慢阻肺及肺脓肿等其他肺部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者;认知、精神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病情,并积极满足患者需求,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定时叮嘱患者用药,随时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增加全面护理干预。①环境管理:住院者需提供单间病房,每日用紫外线清洁消毒病房,消毒液将物表、地面清洁干净,降低室内细菌密度,营造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调整室内温湿度适宜,平时叮嘱患者佩戴口罩,定期处理痰液、避免引起肺结核菌感染。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时沟通,了解患者想法,并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了解配合治疗的意义,告知患者此前治疗成功案例,排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后续治疗。通过多种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通过观看电视、阅读书籍等方式。针对患者病情制订合理饮食规划,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强化体质。每日饮水量≥2 000 mL,避免发生便秘现象,叮嘱其禁烟禁酒、少吃糖类及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缓解肝脏负担。④用药指导: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正确使用方式,邀请家属共同参与监督用药,阐述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阐述用药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叮嘱其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禁忌随意有漏药、停药等行为,促进疾病转归。⑤呼吸道管理: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予以患者吸痰操作,吸痰动作保持轻柔,确保呼吸道畅通,且吸痰前后予以通气处理,避免发生缺氧、窒息等。⑥康复指导:长期卧床静养影响患者病情康复、增加并发症风险,因此待病情稳定,鼓励其定期下床活动,劳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身免疫力,叮嘱循序渐进的运动,避免过度活动引起肝损伤。

1.3 观察指标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参照GQOL-74生活质量量表[5],主要分为身体、社会、心理及物质生活,每项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护理后统计两组咯血量。病灶吸收效果[6]:显效,肺部CT显示,病灶减少幅度≥50%;有效,肺部CT显示,病灶减少幅度为25%~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CT显示病灶减少幅度≤25%。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主要分为肝大、黄疸、腹胀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生活质量)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病灶吸收效果)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咯血量 观察组身体功能(92.84±5.96)分,社会功能(93.25±6.29)分,心理健康(91.85±6.27)分,物质生活(95.62±6.58)分,咯血量(308.72±122.04)mL;对照组身体功能(83.05±5.48)分,社会功能(82.48±6.02)分,心理健康(82.43±6.15)分,物质生活(85.43±6.09)分,咯血量(546.21±168.65)mL,t=8.9674,9.1738,7.9543,8.4288,8.46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咯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咯血量研究对比()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咯血量研究对比()

2.2 病灶吸收效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显效35例,占63.63%;有效18例,占32.72%;无效2例,占3.63%;有效率96.36%。对照组显效30例,占54.54%;有效17例,占30.90%;无效8例,占14.54%;有效率85.45%,经统计学计算χ2=3.9600,P=0.0465,观察组病灶吸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灶吸收效果比较[n(%)]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黄疸2例,占3.63%;未发生肝大;全身乏力1例,占1.81%;腹胀腹泻1例,占1.81%;发生率7.27%;对照组黄疸3例,占5.45%;肝大2例,占3.63%;全身乏力4例,占7.27%;腹胀腹泻3例,占5.45%;发生率21.81%,χ2=4.6809,P=0.03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21.81%),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对比观察[n(%)]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病症,其患病率、传染性均比较高,潜伏期是4~8周。其中≥80%的发病部位是肺部,主要传播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传播,常有低热、乏力及咳嗽等呼吸系统表现,若未及时治疗将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传统的护理方式相对比较机械化和被动,以护理工作内容为中心而展开,忽略了患者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因此护理效果不佳,也不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尤其是肺结核的患者,在饮食、生活习惯方面要求比较高,需要时刻注意不能传播给他人,护理措施需要更加全面和整体化。因此,早期实行针对性治疗、护理方法对于肺结核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7-10]。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咯血量较少;病灶吸收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与杨凤华[11]研究结果一致,可知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后,肺结核患者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作为新型护理方式,全面护理干预能够将人性化充分诠释,提高就医体验,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①首先,因患者缺乏疾病知识,单独隔离后常有焦虑、紧张及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用药依从性,予以合理的心理排解方式可以提升患者积极性,告知患者按时用药意义及疾病治疗重点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肺结核,更好的提升后续治疗依从性[12-15]。其次教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用药方面的指导,尤其是注意肺结核患者的衣物、餐具等要专人专用,最好不要和家人朋友同用餐具,饭前饭后注意洗手和消毒餐具。②正确的饮食规划能够提升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加速患者后续康复进程,且保持禁烟禁酒、少吃辛辣及刺激性较强的食物等,避免影响疾病转归[16-18]。③用药指导是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禁忌随意停药、漏药,引起疾病反复发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④呼吸道管理、运动指导均能改善患者预后,予以吸痰操作能维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发生误吸或窒息,循序渐进的活动能促进病情恢复,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19-20]。

综上所述,将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后续恢复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咯血量,改善病灶吸收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肺结核病灶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