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的临床意义

2022-05-25 08:46:00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喷雾剂鼻甲过敏原

王 磊

(鞍山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辽宁 鞍山 114000)

过敏性鼻炎在临床上很常见。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免疫力下降,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过敏性鼻炎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天花粉较多,发病率往往较高[1]。在我国,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17.12%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2]。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由易感个体接触过敏原,导致过敏性反应所诱发,患者以多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及鼻塞为临床主要表现。据统计,截止2020年,世界范围内11.25%~44.32%的成年人受到该病的困扰,在美国和欧洲22.51%的人口受到该疾病的影响。过敏性鼻炎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会影响其睡眠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亟需寻找有效的防治该病的方法。该疾病病因复杂,主要与过敏原、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该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过敏性抗体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其是机体接触过敏原,产生过量的特异性抗体,导致患者诱发免疫反应;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诱导患者个体产生特异性过敏抗体,附着于效应靶细胞表面,使患者处于致敏状态,当患者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相互作用,引起患者出现免疫应答,相应细胞发生破裂,释放组胺及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刺激局部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继而引起患者鼻痒及喷嚏等症状。此过程迅速发生反应,同时患者鼻腔血管内皮细胞在炎性介质刺激下分泌趋化及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重了炎性反应,导致患者鼻黏膜明显水肿而出现鼻塞。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8∶22;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0.00±9.7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9 kg/m2;发病时间5~15 d,平均发病时间(11.14±1.26)d;基础疾病:糖尿病2例,高血压4例,心脏病5例。试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43.00±9.8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6.1 kg/m2;发病时间4~15 d,平均发病时间(11.32±1.18)d;基础疾病:糖尿病4例,高血压3例,心脏病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鞍山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敏实验室检查确认为过敏性鼻炎,坚持接受药物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病和其他耳鼻喉类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贵州市云峰药业限公司,批号:1008001),每鼻孔喷雾剂3次,每日3次,每次0.2 mg,连续治疗16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批号961118,每片10 mg),每次1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患者下鼻甲呈鲜红色并无不良症状复发;一般为患者症状改善且患者下鼻甲呈微小红色;无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患者的体征未改善。总有效率=(有效+一般)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安全性指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鼻塞,1分为患者有意识,吸气时感觉;2分为患者间歇性;3分为患者几乎全天用口呼吸。鼻痒,1分为患者间断;2分为患者蚁行感,但可忍受;3分为患者蚁行感,难忍。鼻体征评分,1分为患者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尚可见;2分为患者下鼻甲与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中隅之间尚有小缝隙;3分为患者下鼻甲与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将得分折算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安全性指标评分:安全性评价的分级标准如下。1分为患者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检查无异常;2分为患者比较安全,轻度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3分为患者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不良反应,患者有轻度异常,需予以处理;4分为患者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检查明显异常。生活质量评分:本研究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来评估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各方面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过敏性鼻炎的远期疗效,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睡眠、眼部症状、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绪等。采用1~5分来评估影响程度:其中情感类项目中,0分为无,1分为几乎没有,2分为少部分,3分为有些,4分为大部分,5分为绝大部分,6分为所有;其余项目中,0分为没有困扰,1为几乎没有变化,2分为有些变化,3分为中度变化。将得分折算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5.00%(38/40),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临床评分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安全性指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情况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情况对比(分,)

注:a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的污染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免疫力逐渐低下,导致人们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及鼻咽疾病,特别是哮喘及鼻炎等[3]。在临床上,过敏原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鼻炎,主要由食物、空气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和其他过敏原所引起的[4]。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高发[5]。该病是一种鼻黏膜过敏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瘙痒、阵发性喷嚏等。过敏性鼻炎患者因病情长期反复发作而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出现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等严重并发症[6]。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增加。目前,全球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为总人口的20%~30%,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因此,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7]。其属于I型变态反应,变应原刺激患者机体,导致其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其在鼻黏膜前层,与表面的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结合,此时患者鼻黏膜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刺激患者鼻腔时,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发生“桥连”,之后激发细胞膜,从而导致其一系列类生化反应,导致以组胺为主的多种递质,引起的患者鼻黏膜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当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需积极的治疗,否则疾病进一步发展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鼻窦炎、喉炎等危及患者的健康[8-9]。环境控制是对该病防治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指患者应避免接触患者各种刺激物,积极改善居住环境。在春季,患者在花粉播散期,应减少相关户外活动,避免接触花粉,若必须外出时,患者应佩戴口罩或鼻腔过滤器等。但环境中导致患者发病的种类多样,播散广泛,通过环境控制,很难达到目标。药物治疗主要是根据发病机制选择药物。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前鼻黏膜层和表面而导致过敏的症状。鼻腔喷雾剂是治疗鼻炎以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特效药。抗过敏、抗炎症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效果显著[10]。过敏性鼻炎是一种以Ⅰ型变态反应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抗组胺类药物作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效果尚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且有较强的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11]。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为氮卓斯汀和西替利嗪,可做成不同的剂型,前者为喷剂,后者为口服剂,二种药物联合应用可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并对于鼻腔和非鼻腔症状及鼻腔充血具有很高的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12-13]。盐酸氮斯汀鼻喷雾剂是高效鼻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组胺作用。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药物。西替利嗪片是非镇静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选择性很强的受体拮抗剂。西替利嗪片对血脑屏障的渗透力较弱,故大大降低对患者中枢神经抑制作,且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HT作用。西替利嗪片能迅速从患者消化道吸收,不需要在肝脏进行转化,并能直接产生药物作用,是近几年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组胺药物之一。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缩短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疗程,安全性高,复发率低[14]。用温氯化钠注射液盥洗鼻腔,再给予鼻喷剂喷鼻,可使药物在鼻黏膜充分吸收,在诊疗过程中还发现患者因疾病反复迁延不愈,不少患者出现了心理和情绪异常,如烦躁、忧虑等心理障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有助于增加其配合治疗的程度。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安全性指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喷雾剂鼻甲过敏原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喷雾剂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喷雾剂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食品与机械(2017年5期)2017-07-05 13:24:47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07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缩宫素鼻喷雾剂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泌乳的效果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2期)2015-11-13 06:17:41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