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洋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在心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主要适用于因各种因素导致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命[1]。由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位置的创伤性及特殊性,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且较为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确保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注重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促使其正常生活状态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2]。综合护理体现了护理的全面性、人性化优势,并注重优化护理程序,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此,本研究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相关疾病[3]。对照组男性:女性为19∶15;年龄34~75岁,平均(50.07±2.19)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观察组男性:女性为20∶14;年龄34~75岁,平均(50.29±2.15)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10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排除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其他脏器病变患者;精神障碍患者[4]。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期间展开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监测心电图及生命体征,做好手术指导,告知其注意事项,评估病情变化并实施对症护理[5]。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结合上述常规护理干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①组建护理小组: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护理服务的落实,需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护理人员需充分掌握综合护理理念及方法,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技能,落实护理责任制度。②术前护理: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其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及术前准备方案,并结合心理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结合患者兴趣爱好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过度纠结负面情绪;结合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教育程度,展开系统性健康教育,确保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及护理配合相关知识,以使其客观的态度看待手术,积极依从治疗,做好心理准备;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适应术后床上恢复状态[6]。③术中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节舒适的手术室温湿度,调节手术野光线;待患者清醒时需注重对其的心理安抚,确保其维持稳定的情绪;术中密切监测是否出现胸闷、眩晕、气促等症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④术后护理:在患者回到病房后需注重病房安静,通气良好,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促使肌肉放松;早期以平卧位为主,可协助开展下肢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并密切监测是否存在切口异常,注重术侧上肢应制动;注重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给予饮食管理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注意脉冲信号,心电应激反应,一般于术后1周调快起搏心率,此时需严格控制活动[7]。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显效: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无并发症发生;有效: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伴或不伴轻度并发症;无效:生活能力恢复不佳,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心理评分的测评表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最为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个量表的标准分为50分,即焦虑和抑郁程度与分数呈正相关。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两组伤口感染、囊袋血肿、便秘、肩周炎及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定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概念、健康知识程度、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等维度,每项均42分,共计168分,自护能力与评分呈正相关。自我效能的测评表选用的是自我效能感量表(SUPPH),含自我决策(条目3条)、缓解压力(条目10条)和正性态度(条目15条)维度,每条数值是1~5分,共计140分,自我效能与分数间呈正相关。护理舒适度的测评选用的是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含环境、生理、社会与心理/精神,每项数值是1~4分,舒适度与分数间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Barthel指数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以上评分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较比(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较比(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电极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囊袋血肿、便秘、肩周炎等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经由以上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较比(分,)
表4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较比(分,)
2.5 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自我效能评分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以上评分对比,P<0.05。
2.6 两组护理舒适度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护理舒适度评分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舒适度评分对比,P<0.05。
表5 两组自我效能评分较比(分,)
表5 两组自我效能评分较比(分,)
表6 两组护理舒适度评分较比(分,)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属于创伤性手术,且手术位置风险较高,需植入电子装置发射脉冲刺激心脏,确保心脏的泵血功能[8]。术前、术后患者均可能伴随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担心手术失败、担心心脏起搏器未能发挥作用等,而负面情绪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大,难以维持稳定的心率,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9]。针对此种情况,需注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常规护理未能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且对并发症预防存在不足,护理效果有较大进步空间[10-11]。综合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全方位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主张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身心需求,宣教手术护理配合要求及康复要求等,确保患者维持稳定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及护理,利于提高治疗效果[12]。护理前,指导患者掌握手术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如掌握术后制动、并发症预防、药物使用等护理内容,能够使患者在手术后积极配合开展医护工作。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监测起搏心电图变化,评估是否存在异常,尽早对症处理,如发现电极脱位需重新手术[13]。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行综合护理期间需积极观察并发症征兆,在安装起搏器后可能出现感染或血肿表现,原因是患者的切口处理和无菌意识较差,术后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侵袭,故需严格清洁局部皮肤,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切口,保证敷料干燥[14]。其次,应进行生活保健和日常指导,护理人员需严格监测患者心态,针对性疏导其负性情绪,防止因异常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术后待患者的活动能力基本恢复后,可进行抬臂、爬墙等简单运动,而后过渡至旋转上臂、蹲起等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以恢复其肢体功能,尽快回归社会生活。最后,需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协助患者养成健康的习惯,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性,严格掌握起搏器工作原理与相关的操作标准,嘱其定期复查。最重要的是指导患者自探脉搏,向患者普及起搏器能量输送原理,告知患者监测起搏器的电力消耗情况,若患者存在心率减慢等表现应检查电池耗电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因高压电磁场或手提电话过近接触等因素导致全身异样感受,此时可远离电磁场和移开手提电话,起搏器会逐渐恢复正常[15]。自探脉搏时若出现心律减慢且全身不适等情况应制动患侧肢体,找到起搏器卡并入院治疗,避免擅自处理。本研究中两组总有效率、SAS、SD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存在差异,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各项评分更佳,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囊袋血肿、便秘、肩周炎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自我效能以及护理舒适度最终评分均有差异,具体为观察组的评分更高,P<0.05。由此提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消除负面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原因是综合护理措施全面且细致,可在手术全程落实精准化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自护意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诊治操作,进而改善其自护技能。最为重要的是,综合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护理舒适度。多数患者在置入永久性起搏器后伴有治疗信心缺失、自我效能低等表现,认为永久性起搏器会严重干扰其正常生活,从而降低其生活积极性。而综合护理的措施比较全面,可以精细化开展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度优化护理措施,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以此为基础,患者的舒适度也会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以后,联合使用综合护理能够比较显著的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优化其自我效能,使其可以积极的应对疾病治疗,同时可提高其护理舒适度和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尤其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