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计类课程线上共创教学与设计研究

2022-05-25 08:15周赞董新稳
设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线上教学教学实践

周赞 董新稳

关键词:线上教学 共创教学结构 分布式共创教学 教学实践 实施建议

引言

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散点式疫情爆发,对高校正常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不仅是非被动之举的应对方案,也为现代设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机遇[1]。随着学习空间的转移、学习平台的变化,线上教学由之前的辅助工具变为了主导模式[2],其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文章针对高校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的问题与挑战,基于“共同创造”原则,在探讨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分布式共创结构的同时,以《服务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分布式共创教学实践研究,力求提升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质量。

一、高校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的问题与挑战

(一)教学资源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实物教学材料资源缺乏(如书籍、相关笔记、教案等)。疫情突发常导致师生的大部分课程资料无法随身携带,且疫情期间各高校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校园无法进出,造成了网络授课时实物学习资料的缺乏。其次是线上课程实践教学不足。设计类课程教学通常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虽然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的22个在线课程平台有设计类相关课程近800门,但是,大部分都属于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未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第三,线上各类学习资源较为分散。疫情防控期间,除了教育部推出的在线免费课程,各种公众号、线上讲座和专业平台也适时都推出了免费资源,但是教师缺少线上大规模教学的经验,短时间内无法对众多各类线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影响线上教学资源的利用度。

(二)信息传达准确性低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中,教学感知较为单一,信息传达准确性降低,影响了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尤其实践教学环节更为明显[3]。线上教学,师生活动分离,异步教学活动多于同步教学,教师无法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不能达到与实体课堂的实质等效[4]。

(三)教学管理难度大一方面,线上教学师生、生生分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由线下课堂中的同一环境群体管理转变为线上课堂中不同环境个体管理,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线上教学也经常会因学生反馈不足而打乱教师教学节奏[4]、无法有效监管学生导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失控等情况[2][5],并且居家环境中,学生易受周围环境干扰,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很难被及时监控和掌握,也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

二、高校设计类课程线上共创教学的可能性和结构分析

(一)高校设计类课程线上共创教学的可能性分析

共同创造简称共创,是服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6]。它包含“协同设计”和“价值共创”两个核心要素,包括服务设计过程中的共同创造和服务接触过程中的共同创造两个层面。在服务系统中,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则由原来的设计对象转变为设计的共同创造者[7、8],在服务接触过程中进行动态创造,进而更好地激发不同的服务接受者赋能服务系统,让服务系统更富活力[9]。

将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类比成服务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和共创发生于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进行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结合教学目标,协同学生共同探讨选择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结构,共创良好的课程线上教学生态系统。基于教学设计中的共创,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在教师协同指导下,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线上教学共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造”“共同赋能”,能有效缓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丰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感知,确保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二)高校设计类课程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的结构分析

共创教学能够突破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壁垒,但是,如果延续以教师为中心的中心式共创(见图1-a)将会成倍数增加课程的教学体量,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认知重复性及负荷。并且,中心式共创的单线共创路径稳定性不足,当任一学生主观放弃共创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创信息流就会直接中断,对课堂的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此,可以采用分布式共创(见图1-b)提升教学系统的可持续性,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共创效率。分布式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去中心化的、网络内所有节点平等共享信息的分布式系统,该系统试图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激发系统中个体的特长,通过个体协作的方式达到系统价值的最优化体现[10]。将分布式结构应用于设计类课程线上共创教学共创中,师生处于多种共创关系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共创生态网络,更有助于师生从各种不可预见的困难中恢复,也更易于维持课堂的可持续性。

当然,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来把握教学内容及节点安排,并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这也决定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因此,结合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的特点,文章重新建构了设计类课程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结构(见图2)。该结构将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规划了四个共创层级:第一层级是生生协同团队中学生之间的共创,团队学生围绕课程学习任务,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分布式共创;第二个层级是生生协同团队之间的共创,可以发生在课堂分享中也可以发生于课后讨论中,生生协同团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相互参与共创;第三层级是教师与生生协同团队之间的共创,也是核心共创内容。线上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共创,课后学生可邀请教师在线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团队共创。第四层级是课堂外部教学资源与师生的共创,进一步增强线上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增强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有效衔接的可能性。

三、《服务设计》课程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实践

(一)课程目标与学情分析

《服务设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产品设计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以下论述主要基于2017级产品设计专业33名学生教学实践),是在学生具备较全面的设计技能和一定的设计思维能力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强的系统设计课程,也是产品设计专业的高阶段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认知服务设计,了解服务设计概念、原则、方法与流程;二是指导学生运用服务设计方法展开选题设计,完成服务设计全过程的设计开展;三是让学生掌握服务设计思维与方法,能运用服务设计思维系统思考设计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服务设计》课程聚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中的共创活动,创新性采用分布式共创教学方法进行线上常态化教学,致力于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1.课前准备:全面营造师生共创氛围(1)精心准备先导课程。在正式上课前,组建课程微信群及QQ群,并提前在线上进行先导课程教学,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分布式共创教学形式、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方式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长、作息习惯等自由组建生-生协同团队(见表1)。

(2)充分准备学习资源。课前以教师自建的《服务设计》线上精品课程为基础,精心选择优质线上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库,例如湖南大学胡莹老师团队开设的《服务设计与商业模式》线上课程,XXY辛思想公众号等。并在共创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库进行共创,动态丰富教学资源(见表2)。

2.课堂教学:整体形成共创推进体系《服务设计》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改变了原有课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综合运用快问快答、自选案例分享、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及创造,探讨作业进展、教师参加各组学习讨论、小组自定义共创活动以及相关专业学生参与课堂等方式方法,形成生生协同共创、教师与生生团队共创、生生团队之间的共创及多专业学生与师生共创的分布式共创协同推进体系。

(1)理论学习快问快答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自学,通过小组讨论、共创得出学习结论,并选择相关服务案例进行辅助分析,以小组方式在上课前将结论关键词发送至课程教学平台。课堂中,教师根据平台信息挑选小组快速分享学习结论及相关案例,教师视小组分享情况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修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理论知识认知的准确程度。

(2)学生自选案例分享各生生协同团队需选择一个优质的服务设计案例,通过共创分析,在课堂上进行沉浸式分享。每次线上课堂教学,教师会随机挑选2-3个生生协同小组,让小组分享自选的优秀服务案例,这种方式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既能提升学生共创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学生的案例阅读量,加深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学习实践之间的衔接。例如,“很高兴为您服务”小组为了将先锋书店的服务设计案例更加切实地分享给大家,通过话剧形式结合图文、音乐为同学们创造了沉浸式的先锋书店体验之旅。

(3)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及创造要学生自学服务生态图、服务蓝图、用户旅程地图等常用服务设计方法并通过小组共创分别设计制作各个方法的操作模板,促使学生去理解实践环节的操作步骤、实践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规范学生实践环节的操作及应用。

(4)定时探讨作业进展课程进入设计实践环节后,各协同小组需要在线上课堂中每周汇报一次设计进展及阶段性成果。教师及其他协同小组可以对汇报结果进行指导及点评。通过定期汇报,推动学生按时高效完成设计任务,也能尽早发现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优化设计过程,完善设计结果。

(5)教师参加选题讨论生生协同小组在课后协同共创过程中,可以邀请教师进组参加讨论,及时解决共创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帮助学生专心围绕选题进行共创。

(6)小组自定义共创活动给学生充分自由,允许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就课程相关内容自定义共创,激发出自主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生生共创过程中,两组同学邀请老师做裁判,围绕着“利益相关人”和“参与者”从属关系举行了线上辩论;

(7)相关专业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共创服务设计是多学科交叉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心理学、经济管理学及相关知识。为了全面指导设计作业的开展,邀请了相关专业同学及优秀毕业生进入课堂指导学习。例如在用户研究理论教学完成后,邀请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为班级学生解读如何有效开展用户调研,并对用户研究的内容进行讨论,实施共创。

3.课程评价:纵贯实施多维共创评价(1)教学内容共创评价教学开始前,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学习需求及课程教学目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每次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了解并分析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动态调整后续课堂教学。

(2)学业成绩共创评价教师根据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汇报内容的准确性、课堂学习的活跃程度等对学生知识点汇报进行打分,形成学生过程性评价结果。

教师、学生和从事服务设计相关工作的毕业学生共同参加,对学生课程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赋分。综合运行共创形式,结合学生过程性评价结果、课程作品评价结果,形成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

(三 )《服务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从教学全程看,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线上相关教学平台,学生发言活跃、作业汇报十分积极,大部分团队很好地完成了共创学习。以课程作业为例,11组课程作业中有5组作业获得了学校工业设计竞赛一等奖,两组作业获省工业设计竞赛三等奖,1组作业获得全国工业设计竞赛铜奖。

(四)《服务设计》课程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体系基于《服务设计》课程分布式共创教学结构和课程的实践,明晰了共创的三大模块: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程評价,并对相关模块的共创进行了重点阐述,形成了《服务设计》课程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体系(见图3)。

四、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合理选择线上共创方法

首先,在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教学的目标,细化梳理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及详细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共创。其次,在不同的教学进程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有所区别。在教学初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共创,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合适的辅助及指导,例如明确学习主题、提供教学资源等。在学生适应了共创教学之后,教师则可以选择赋予学生更多的共创自由,激发学生的共创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共创效果。

(二)树立学生共创主体地位,全方位协助学生进行有效共创

当确定通过共创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之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共创主体性。在课堂共创阶段,要鼓励学生完整表达协同小组想法,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补充讨论,最终给出专业建议;在课后学生共创时,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邀请教师入组共创,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共创的顺畅性。通过疏通学生共创过程中的难点及障碍,全方位鼓励、协助学生进行有效共创。

(三)教师要围绕课程持续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深度

深度的知识认知和灵活的教学处置有助于教师及时处理课程教学共创过程的突发性事件和不确定性结果,从而保证线上教学的持续稳定性。因此,推进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要求教师持续学习,掌握课程的前沿知识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对课程内容要有专业、深度的认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畅、高效。

(四)合理利用课堂内外资源,提升线上教学深度及质量

线上共创教学突破了师生的空间壁垒,同时也突破了课堂内师生与课堂外优秀资源之间的壁垒。在线上分布式共创教学中,除了合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还可以积极引入外部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及共创,也可以积极拓展线上的专家讲座等优质资源进入课堂,从多角度提升线上教学的深度及质量。

结语

本文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和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需求,从师生共创、生生共创、课堂内外共创等多维度出发建构了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分布式共创结构,并以《服务设计》课程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线上教学共创实践分析,围绕共创内容、方法、结构形成了服务设计课程分布式共创教学实施体系,为高校设计类课程乃至其他课程线上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进一步探讨设计类课程有效性教学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线上教学教学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