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凤鹏,何 求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随着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临床对男护士的需要量越来越大,男护士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精神科等更具性别优势[1]。基础护理学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必修的主干课程[2]。基础护理学实践性强,有大量操作技能需要护生学习,实训课时占比大。但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我们发现男护生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操作考核成绩均不如女护生,这也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技能,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3]。笔者尝试在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校护理学专业2019级23班的36名男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训教学;2019级20班的33名男护生为观察组,实施同伴教育。两组共69人,年龄18~21岁,在护生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以叶玲、刘艳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为教材。基础护理学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理论课、实训课由同一组任教教师按照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讲授。由于无菌技术、鼻饲、导尿、输液、肌内注射、吸痰6项技能操作步骤多,注意事项多,护生较难掌握,因此,以这6项技能操作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1.2.1 观察组(1)选拔同伴教育者。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时,我们将护生以16~18人分为一组(每组5~6名男护生),每组固定一位带教教师,提供7个床单元,2~3名护生利用一个床单元进行操作练习。先由带教教师讲解示范,之后护生自主练习,带教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操作考核。在最初的两次实训课上,带教教师观察护生的课堂表现,选出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操作成绩好的学生,向其说明同伴教育的目的、工作内容,征得其同意后,确定其为男护生的同伴教育者,将其与男护生安排在一组。每名同伴教育者负责1~2名男护生的带教与管理工作。
(2)培训。为了提高同伴教育者的带教能力,我们在基础护理学实训课前2~3天给其发送操作视频,要求同伴教育者反复观看,熟悉操作内容,于实训课前一天进入实训室观看教师操作并自主练习。带教教师随机抽取一名同伴教育者,要求其边操作、边讲解,最后带教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或需注意的地方。
(3)同伴教育者带教、管理男护生。实训课上,先由带教教师讲解示范,之后每2~3名护生为一组利用一个床单元进行操作练习。对于有男护生的小组,带教教师示教后,先由同伴教育者对同组男护生进行操作示范,然后再由男护生操作练习,同伴教育者全程监督指导。课后,开放实训室以便护生自主练习,期间仍由同伴教育者在男护生操作练习时进行指导。对不参与课后练习或练习不认真的男护生,要求同伴教育者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带教教师,以便带教教师掌握男护生学习动态,并作为男护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与同伴教育者保持联系,随时指导。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示范后护生练习,最后进行操作考核。
1.3.1 问卷调查 参考相关文献[4-5]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同伴教育的感受(4个条目)、团队合作与沟通(3个条目)、学习效果(4个条目)几方面,每个条目设支持、一般、反对3个选项。课程结束后,对观察组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3份,回收33分,有效回收率为100.0%。对基础护理学实训带教教师进行同伴教育效果问卷调查,包括男护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对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缓解实训带教压力5方面,设好、一般、不好3个选项。发放调查问卷6份,回收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3.2 操作考核 参照我校自编《基础护理学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学完一项技能后即对男护生进行操作考核,满分为100分,比较两组操作考核成绩。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6位基础护理学实训带教教师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4人认为观察组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更高,5人认为观察组教学效果更好,6人均认为能减轻实训带教压力。
对两组无菌技术、鼻饲、导尿、输液、肌内注射、吸痰6项操作考核成绩的平均分进行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要想熟练掌握一项操作技能,不仅要多看,还要动手练习。为男护生安排同伴教育者,一方面可以为其操作练习做表率,另一方面可以督促男护生多练习。同伴教育者与男护生年龄相仿、学习经历相似、有共同语言,男护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向同伴教育者求助,而同伴教育者在同小组男护生练习时全程关注,能及时发现男护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需改进之处,避免了因带教教师巡视其他学生练习而疏忽男护生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男护生动手能力。调查发现,观察组87.9%的人喜欢同伴教育的方式,84.8%的人认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
护理的对象是人,在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服务时,需与其交流,进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男护生操作过程中,同伴教育者给予其指导,描述操作流程,男护生向同伴教育者提出问题,二者不断交流,学习气氛浓厚,有助于提高彼此的沟通能力。调查发现,观察组78.8%的人认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
对于男护生而言,同伴教育者是榜样,是熟练操作的典范,能将护理技能的每一个步骤清晰展现在自己面前,使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榜样的力量。对于同伴教育者而言,承担同伴教育工作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要在男护生面前示范讲解,自己必须先掌握该项操作,并将操作流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就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练习操作、梳理流程,而这对同伴教育者来说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外开放实训室练习时,因为有同伴教育者的监督和管理,男护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调查发现,观察组87.9%的人认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操作练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将同伴教育应用于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可行性较高,能有效提高男护生操作考核成绩、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但是,需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同伴教育者激励机制,提高同伴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2)对同伴教育者的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形成评价标准;(3)合理搭配男护生与同伴教育者,可结合双方性格、爱好分组,或双方自愿结合,避免其产生抵触情绪。而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