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2022-12-03 07:08覃玉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基地实训

杨 丽,黄 云,谢 静,覃玉莲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5)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由于政府统一高效的指挥和全民参与的严密防控,疫情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控制。为了持续有效防控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医疗机构在做好日常救护工作的同时,常态防控疫情,并能随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平战结合,这不仅是对医疗机构发出的挑战,也是对卫生学校提出的考验。护生是未来护士队伍的主力军,是抗疫队伍的先锋队。护生掌握疫情防控的专业技能,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尤为重要。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生训练和提升操作技能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建设和内涵提升直接影响护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有利于护生疫情防控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

1 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护理实训基地是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校从职业素养的视角探索并规划建设护理示范性实训基地,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步实现对护生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后疫情时代,在做好常态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随时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疫情防控的专业技能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根据临床和社会的需求,学校主要从物质环境建设、护理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使护理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护生疫情防控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养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从而培养护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护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

2 反思教育不足

2.1 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由于中职护生学历相对较低,就业主要面向基层人民医院、社区医院或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康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私立医院、诊所等。普遍认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由大型医院承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中职护生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养。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看出,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任何一个护理人员可以置身事外,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反应等对防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2.2 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教育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仅有少量内容涉及护理防护和隔离技术。虽然开设了职业防护课程,但设为选修课,受课时限制,教师只能遴选部分基础内容让学生进行简单学习。

2.3 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实训项目培训

护生在校期间,以学习护理基本操作和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主,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培训存在缺失。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应急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做到沉着冷静应对、熟练快速处置。这就需要护生将护理心理学、护理学基础、职业防护、急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但如果没有教师的专项培训,学生难以做到。

2.4 护理实训基地功能不完善,防护用品不足

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生深化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我校护理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护理职场环境,设置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专科病房及门诊、产房、ICU、手术室等科室,护理实训基地设置了一般综合性医院的科室,并按相关要求布局。临床工作中,传染病患者的收治主要集中于专科医疗机构,由于考虑不周,护理实训基地忽略了模拟发热门诊、隔离室、隔离病房等的设置,“三区两通道”未明显划分,不利于护生隔离防护意识的培养和防护技能的学习。同时,防护用品的配置为基本所需,不够充足。

3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疫情防控专业技能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养

3.1 物质环境建设:完善布局设置,补足防护用品,优化教学功能

护理实训基地增加模拟发热门诊,使护生学会特殊患者的预检分诊和处置流程,增强“早发现、早筛查、早隔离”意识,掌握早期患者的处置方法;增设模拟隔离病房,让护生知晓隔离病房与普通病房的区别,掌握不同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安置及隔离病房管理方法。

为了避免疾病传播,隔离病房应严格进行“三区两通道”布局,按照“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通道、清洁通道”进行分区运行使用,污染区与半污染区之间设置缓冲室,“两通道”完全分开。各分区应采用物理隔离,并设置明显标识。为了强化护生的隔离防护意识,护理实训基地在模拟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区域按照规范进行了“三区两通道”的布局。

足够的防护用品是学习隔离防护技术的前提。学校给予大力支持,购置充足的防护服、护目镜、M95口罩、鞋套、洗手液等防护用品,供学生进行技能练习。

3.2 护理文化建设:弘扬抗疫精神,加强思政教育

树立榜样是激励护生奋发向上的重要手段。在抗疫队伍中,不乏我校毕业生和附属医院的护理人员,他们奋战在抗疫的最前沿,成为“最美的逆行者”。为了弘扬抗疫英雄不畏牺牲、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校邀请抗疫英雄录制抗疫宣讲视频,并在护理实训基地循环播放,供护生反复观看,铭记于心。英雄们的抗疫事迹、抗疫心路历程,使护生认识到护士的职业使命,知晓护士的职业担当,从思想上重视对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护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护理实训基地还设置了抗疫专栏,展现了时代楷模的精神风貌,营造崇尚模范的氛围,时时刻刻激励护生勇于追求职业理想,树立职业信念,坚定为卫生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3.3 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为了让护生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岗位工作,将临床护理管理制度融入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中,对实训基地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疫情发生后,临床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修订。护理实训基地与临床接轨,对制度中不足或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充。如增加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隔离病区管理制度等;消毒隔离制度中增加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鞋套等防护用品的处置,增加护目镜的消毒灭菌处理等。

3.4 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临床兼职教师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课程教师,尤其是专业技能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护生疫情防控意识,还要教授护生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邀请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临床兼职教师授课。临床兼职教师可将实际护理工作中的情景带进实训课堂,贴近临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5 教学改革:以岗位需要为中心,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5.1 知识融合,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 为提高护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议在护理教学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2]。目前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课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将相关知识点融合渗透到各相近课程中。

职业防护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避免医院感染和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自身职业安全的重要措施。教务部门统筹安排,适当增加职业防护课时,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更全面地学习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穿脱防护服、护目镜的使用、M95口罩的使用等重要防护技能。

护理学基础是护生学习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核心科目,课程内含有简要的隔离原则、隔离区域划分等隔离知识,口罩和帽子的使用、手的清洗与消毒、穿脱隔离衣、避污纸的使用等基本隔离技术,以及进行核酸检测的咽拭子标本采集法、疫苗接种涉及的肌肉注射法等基础护理技能。日常教学中,隔离知识和大部分隔离技术常作为普通教学内容,现调整为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新冠肺炎患者一般都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缓解心理焦虑状况[3]。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让护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及心理护理方法。医院护理人员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4]。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培训,了解其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增加对心理危机的应对准备,有助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5]。在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护人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应对措施,安排实训教学,教会护生减轻压力、调控情绪的方法,从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肺部改变最为显著,可引起呼吸衰竭,还可累及多个脏器病变,危及生命。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增加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并根据临床案例进行模拟急救演练。通过电脑系统将患者病情信息输入多功能高仿真模拟人,使演练情景逼真,贴近临床,提高护生的应急能力和重症救护能力。

卫生法律法规具有规范护士行为的作用,为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指引方向。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教师给护生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有利于护生面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流行时能及时进行规范救治,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沉着应对。

3.5.2 知识渗透,培养护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将自我防护和标准预防能力渗透到各项护理操作之中,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使护生在掌握每项操作技能的同时具备自我防护的能力[6]。如护生进行“入院护理”练习时,可循序渐进,先练习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再逐渐增加难度,演练发热患者的入院护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入院护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入院护理等;进行吸痰法操作练习时,分别给出普通患者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案例,引导护生思考在规范操作的同时,如何增加防护措施进行自我防护。

3.5.3 加强护理综合实训,提高护生综合运用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各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基本是以单项技能操作练习为主,而临床护理过程中,每个疾病的护理都是不同操作项目、不同课程知识点的结合。如护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涉及的知识技能有职业防护课程中的穿脱防护服、口罩的使用、护目镜的使用、手的消毒等防护技能;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注射法、导尿法、吸痰法等;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呼吸机的使用、心肺复苏等;同时还需运用护理心理学课程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根据临床案例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加强护理综合实训教学,培养护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其岗位胜任力。

3.5.4 院校合作,加强临床实践 学校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疗救护力量雄厚。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附属医院积极承担着医疗救治、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任务。学校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了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疫苗接种点等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鼓励护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参与医院志愿服务,进行门急诊导诊、预检分诊,到疫苗接种点指导群众扫码、填表、维护现场秩序。增加护生职业体验,培养护生的职业精神。

3.5.5 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疫情隔离期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证了停课不停学。如利用微课“短、小、精”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围绕疑难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制作生动的微课视频,帮助护生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运用3D视频、动画视频等,将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使护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师录制授课视频,护生随时随地观看,保证了学习进度。信息化时代,在线教育平台成为教师得力的助手。在线教育平台具有课程管理、资源库共享、题库建设、课堂活动、考核测评、数据信息收集等功能。教师利用平台,科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时掌握教学信息,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我校教师组建的团队在2021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4 结语

后疫情时代,常态防控疫情和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疫情防控的专业技能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学校依托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护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物质环境建设、护理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布局、弘扬抗疫精神、修订制度、聘请临床教师授课、统筹安排教学等措施,优化了护理实训基地的功能,使护理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护生疫情防控技能学习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而全面提升护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其成长为实用型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基地实训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