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门类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应用价值的认知,科学地对待教学工作,还要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分析美术历史,了解文化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融入民间艺术内容,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美术;应用途径
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生应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活动和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美术教师要加大教学创新的力度,巧妙地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般而言,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多重價值。
第一个价值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把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当作主要形式,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实现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课内学习美术知识也受到制约,鉴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适当拓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深层次挖掘美术学习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优秀的美术作品,利用全新的教学思想丰富教学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引进传统文化元素,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个价值是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目前,随着我国国际化脚步的加快,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盲目地推崇西方文化。这种错误的思想会影响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增大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应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落实新课改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保美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互动,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比如,教学《土和火的艺术》一课,如何做泥塑、在做泥塑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如泥巴弄到脸上了,制作的笔筒、瓶子歪了,泥和水的比例没掌握好,水太多了……教师边示范边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赞美,如看到歪的瓶子问道:“你们见过歪成这样的花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见过。”教师笑着说:“从今天起,这个世界上就有了这么一个非常有特点的独一无二的小花瓶了,让我们来祝贺一下这位同学吧!”学生们掌声响起……此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陶器制作作坊,让学生亲身体会揉泥、捧泥、开泥、拉高、变形、收口、割圈等过程,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加深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欣赏美术作品,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虽然初中生已掌握基本的美术学习技巧,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在美术作品鉴赏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美术理论的掌握,没有关注传统文化传递的意义,造成美术课程出现片面化的问题,也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经典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时代创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帮助学生树立美术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鉴赏环节,引导学生感知美术课堂的人文底蕴,领悟传统艺术的精髓,拓展文化学习视野,进而深层次感知作品中的美。例如,教学“美术是创造性劳动”单元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然后在屏幕中播放与主题相关的影片,展示美术作品。如在教学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血衣》这幅画时,带领学生鉴赏作品,营造问题情境:画面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还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美术作品中的场面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组研究和互相讨论之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积极发言的胆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又如,在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时,画面传递出来留白的构图和空旷的意境,让学生很容易想到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马远的《梅石溪凫图》又会让学生联想起北宋大文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分析美术历史,掌握文化发展的过程
每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能折射出古老文明的发展经历,饱含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美学世界,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桥梁。所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介绍美术历史,确保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可以无缝衔接。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化转变的过程,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史学以及美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品格。比如,在学习“笔墨丹青”单元内容时,因诗书画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且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可以把欣赏和评述当作入手点。先组织学生分析古代作品到近代作品的发展变化,由于时间存在较大的跨度,在此期间产生的美术作品也包含着时代特点,教师可适当进行历史知识渗透,然后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全面感知不同时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理念,并利用历史文献讲解法给学生描述美术作品的发展历史。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美术课程学习中,充分感知美术作品内在的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四)融入民间艺术内容,带领学生感悟传统美学韵味
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民间艺术内容,对教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比如,组织学生探索“纹样意蕴”过程,分析纹样的作用、色彩、构图,带领学生感知民间纹样艺术的特点,了解纹样的题材、色彩搭配、构图形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掌握纹样的设计方法,把心中对纹样的认知与理解充分表达出来。又如,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剪纸中窗花的创作方式,带领学生细致地观察窗花的特点,并示范制作窗花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制作的基本技巧,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窗花的样式,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切地受到民间艺术的感染,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文化不只是文明瑰宝,还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资源,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应用的意义和价值,善于在美术教学中纳入传统文化元素,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确保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有效融合,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霞.开发传统文化 丰富美术课堂——谈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J].教师, 2019,(36).
[2]钟俊善.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J].锋绘, 2020,(2).
[3]罗黔军.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思考与探讨[J]. 农家参谋,2020, (16).
[4]郑李想.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