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林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渗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引言
基于现代化的教育实践,不管对学生进行哪种教育,缺少情感的支撑总是不成功的,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精神。长时间以来,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总是体现教师主的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可是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课堂教学存在枯燥性和乏味性,无法落实新课改标准。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趣味、艺术情操得以发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改革重要内容的今天,更需要重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认识情感教育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教材,落实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教育概述
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通常而言,一个人的情感认知是在教育和实践的双重角度下形成的。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即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其反映的是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美术中的情感教育通常呈现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表现为学生能够在赏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知作品的艺术意蕴,丰富其思想情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意识在认识的基础上一经形成之后,它便会对客观世界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这种意识具备倾向性,简称意向,与它的构成及认识过程相对应的心理过程即意向过程,属于这一范畴的心理活动有需要、注意、兴趣和意志,情感也是其中之一。从这一层面上来看,所谓情感就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波动性与感染性,而波动性与感染性则是情感的两个特征。那么何谓体验?“体”表示“身体力行”“亲身”,“验”是“验察”。关于体验的权威解释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设身处地地着想。综上,“情感教育”理念可以描述为:学生在美术领域内或相关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理解、感染熏陶、感悟体验等多元化创意的情感发展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教育工作开展中,宏观政策并没有将美术学科列为考试科目,只作为学生兴趣素养培养课,这也使得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在考试科目中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教学中更倾斜考试科目,而对于美术学科的排课率适当减少,这一做法对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直接影响。针对美术学科,部分学校存在“表演课”现象。何为表演课?即上级领导抽查时临时安排美术课,其余时间用来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生对这样的做法抱怨不断,教师的独断专行使得美术学科形同虚设,学生也接收到错误的观念,认为美术学科不重要,长期发展下去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堪忧。
(二)教师的情感教育不足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严谨,普遍认为美术是一门副课,对其的重视度不足,更加倾向于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中,只停留在较为浅薄的“赏析、绘画”阶段,严重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教育,缺乏对美术作品创造情感和背景的讲解,以至于学生无法从灵魂、思想上受到熏陶,其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托教学气氛,强化师生情感交流
良好的教学气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果。师生和谐地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立足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思想,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双向的情感沟通活动。立足于人性化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和谐发展,承认学生具备的成长潜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认知和感知的方式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授业解惑的工作,还应该真诚地和学生沟通与交流意见。如果教师不能充分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长时间后,会让学生失去对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运用情感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情感教育渗透在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喜爱程度。
(二)结合情境教学
一切美术教学实施策略的铺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更积极地鉴赏日常所见的美术作品,感知美术这门学科所蕴含的美感。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具体的教学大纲实施构思,以教学生动性、趣味性为宗旨,结合情境教学法创设班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美术形象中感知美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写生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感知力
列寧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要想美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力,就需要老师从学生周边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适当地对教学阵地进行拓展,组织学生热爱的生活化写生活动。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内容,为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春游”“郊游”等,让学生近距离感知春天。在“春游”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这次“春游”的情形,这些情形可以是一个角落,一处风景等,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刚刚抽芽的嫩绿的树叶,在树枝上欢快鸣叫的鸟儿……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其情感感知力也在此过程中形成。最后,为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到生活中体验、实践、感悟,如布置“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美术的魅力”等任务,用绘画的形式让其记录下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美术的影子,从生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结束语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其思想的重要手段,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交织的画卷中,情感得以迸发,内心得以升华,有效培育学生的细腻、理性的情感,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绘画能力的同时,完成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鲁利珍.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1(19):145-146.
[2]阿曼·阿山.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7):109.
[3]陈佳丽.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魅力中国,2020(2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