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23 19:27包宇
求知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玩具核心素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人们对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基于新课改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一共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促使学生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而将玩具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其目的是让玩具更好地辅助教学,以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文章就核心素养下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玩具;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玩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GS[2020]GHB0038)。

作者简介:包宇(1989—),女,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引 言

在初中的全部课程中,物理至关重要,其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他们的生活意义重大。目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当下物理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完成这一时期的教学任务。如果物理教师无法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将远远无法满足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此,物理教师需加强对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物理学科不仅非常复杂,还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想让学生既学好知识又强化各项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辅助教学工具的有效性。而玩具既受学生喜欢,又非常新奇和多种多样,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将其利用起来,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物理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

物理不仅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初中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譬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教师的任务不再是以往的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放在重点的位置。想要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教师适当的指导必不可少,其中包括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环节。与此同时,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也十分重要。这样,学生通过探究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加深其对科学学习方法的把握程度。其次,掌握科学的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逐渐变成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主。而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逐渐转变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以促进他们物理知识的获取。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加强自身对自然界中物理现象和规律的了解程度。最后,提高所学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1]。无论哪一门学科,学习的目的都是使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想要推动学生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就要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就目前来看,当下教育不再只是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还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贯彻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提升做出努力。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的创新改革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必须挣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提升相关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要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将原来的灌输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物理创新改革的发展。

三、玩具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具本身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换句话说,学生的玩具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生的好奇心是天生就存在的,它会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实践体验中去发现物理知识,而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促使学生保持正确的情感态度[2]。由此可见,玩具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探索兴趣的产生,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大部分玩具的制作都与丰富的物理知识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玩具的玩耍,能够直观地看到有趣的现象,从而进行原理的深入探究,这完全符合科学探究教学的要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为玩具与学生喜欢玩乐、具有较强探究心理相符合,所以将玩具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还能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总的来说,玩具与物理学科有着非常多的共同之处,合理利用玩具,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玩具的应用策略

1.利用玩具于课程导入环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只要玩具能够对课程教学起到促進作用,那么,其就可以被看作有效的教学资源。而站在初中物理教师的角度来看,其必须紧抓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加入更多合适的玩具,将玩具的作用如趣味性、多样性以及新奇性等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一节课最开始的环节就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3]。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玩具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和紧迫感。

例如,在学习“压强与浮力”的相关知识时,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将需用到的物品提前准备好,包含皮筋、烧杯、水、煤油、重物等,并为学生做演示。具体如下:首先,教师将重物自由地悬挂于皮筋下端,此时,学生可以看到皮筋被拉到一定的长度;然后,教师用手慢慢托举重物,学生发现皮筋在逐渐变短;接下来,教师将重物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学生发现,皮筋的长度比最开始时的长度要略短一些;最后,教师将重物清理干净,放在煤油中,测量得出皮筋的长度在煤油里要比在水中时略长。

试验结束以后,紧接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吗?”学生纷纷摇头。但是,这种动手演示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试验的引导功能,促使学生做进一步探究。最终学生了解到,因为水和煤油都是有浮力的,所以皮筋的长度比重物自由下坠时要短,但是,由于煤油的浮力要更小一些,所以,皮筋要稍微长一些。

利用玩具导入新课内容,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把握。

2.创新玩具的应用方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玩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为强化学生的认知提供保障,同时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玩具的重要性,并将其充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师应创新玩具应用方式,将物理知识更好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强化,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经常玩的小鼓利用起来——在小鼓的表面放上一些纸屑,然后利用手的力气从小到大地敲击鼓面。学生发现,刚开始纸屑只是轻轻跳动,后来跳动幅度逐渐加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响声越大,证明声源振动幅度越大,所以,纸屑出现不同的跳动幅度[4]。这种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强化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所以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对玩具的应用上,以实验演示的方式,增强物理现象的直观性,以促进学生理解,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学习“弹力”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拿一根学生经常玩的皮筋,将其一端固定,用手用力将另一端拉长,然后松手,学生发现皮筋恢复了原状;或者拿一把钢尺,用力拗弯然后松手,钢尺的形状也没有发生变化。接下来,教师取一块橡皮泥,并进行揉捏,橡皮泥在变形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可以充分了解到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对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解得就更加深刻了。

除此之外,由于很多玩具的制作都与初中物理知识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玩具穿插进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是说,探究活动的实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玩具汽车展示给他们看,学生可以看到玩具汽车的轮胎有很多花纹。教师再将玩具汽车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并给它一个向前的动力,这时,学生可以看到玩具汽车只行走了一段距离就停了下来,然后教师对玩具汽车轮胎的花纹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变得光滑,再用同样的力量让其行走,学生发现玩具汽车走的距离要更远一些。通过对比,学生可以了解到,之所以将轮胎制作成花纹的样式,是为了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也就是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3.开展以玩具为载体的实践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除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在于学生严重缺乏科学探究原动力,而这也导致实践活动缺乏生气,显得死气沉沉。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玩具作为实践活动的载体,为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提供原动力。

例如,在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这样一个课后实践活动,具体如下:首先准备需要用到的工具——一个空的瓶子和一个煮熟并剥了壳的鸡蛋,然后将点燃的纸放进瓶子中,待纸燃烧结束,马上将鸡蛋放于瓶口,最后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教师需要求学生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以便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其他学生。另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加以点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正。又如在教学了“二力平衡”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绳子和砝码开展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选择合适的玩具进行实践,相信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实践体验。上述方式,不仅使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养成。

4.运用玩具于课后巩固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可以运用玩具来为学生设置实践任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5]。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合适的玩具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结合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自身对物理知识原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的相关内容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玩万花筒这个玩具。该玩具的外观是一个圆筒,内部由各种好看的事物以及三棱镜构成,筒的一端完全密闭,一端由开孔玻璃密封,当转动筒身时,就可以从开孔的一端看到美丽的图案。学生通过观察,不仅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原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应用玩具于初中物理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保障。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为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王瑞燕.核心素养视角下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9):131-132.

董琦.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08):65-67.

李金阳.玩具课程资源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姜军军.趣味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23):45-46.

周虎田.玩具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应用研究[D].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19.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玩具核心素养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