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炎症小体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2022-05-22 04:43刘谊蓉黄振兴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体孵育荧光

刘谊蓉, 黄振兴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内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公认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PD依靠腹膜(peritoneal membrane,PM)作为超滤和扩散的半透屏障[1-2]。目前,全球约有11%的ESRD患者使用PD[3]。长期PD导致PM间质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被定义为PM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是PM超滤失败的主要原因[4]。尿毒症、生物不相容的PD溶液及PM炎症是PF的已知诱因,PM炎症是PF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5-6]。研究报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参与了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无菌炎症反应[7]。此外,NLRP3本身也被认为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信号转导,并促进了肾纤维化[8]。Hautem等[9]报道NLRP3炎症小体在PD相关细菌性PM炎的运输缺陷和形态改变中起作用。但NLRP3炎性小体在PD相关PF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PD相关PF发生中的作用,为研究PD相关PF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大鼠和细胞来源 选用健康SD大鼠24只,体质量180~200 g,购自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川)2019-189],饲养于室温(24±2)℃的环境中,维持光-暗12 h循环交替,予以充足的食料和洁净饮水;人PM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购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1.1.2主要试剂及仪器 1.5%、2.5%、4.25%PD液(PD solution,PDS;美国Baxter医疗),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EME)培养基(美国Gibco),胎牛血清(美国Hyclone),胰酶(上海碧云天生物),苏木素染液、伊红染液(珠海贝索生物),柠檬酸铅染液(北京中镜科仪),四氧化锇(上海摩贝生物),RNA Trizol Reagent(合肥博美生物),TB GreenTMPremix Ex TaqTMⅡ(北京宝日医生物),相关一抗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pr,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H+L)(英国Abcam);Western细胞裂解液和二辛可宁酸(bicinchoninic acid,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增强化学发光法(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ECL)试剂盒(美国Affinity);JEM-1400PLUS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PIKORed 96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RT-PCR)仪(美国Thermo Fisher),化学发光凝胶成像仪5200(上海天能科技)。

1.2 研究方法

1.2.1细胞培养 HPMC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 ℃的5%CO2培养箱内培养,待细胞长至80%融合时胰酶消化,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约 0.5×102个/L接种于6孔板中,37 ℃的5%CO2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待细胞长至80%时待用。

1.2.2细胞鉴定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HPMC细胞进行鉴定。在培养板中将已爬好细胞的玻片用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浸洗3次,4%多聚甲醛固定15 min,PBS浸洗3次,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封闭30 min,滴加足够量的稀释好的抗波形蛋白抗体(vimentin,Vim),放入湿盒,4 ℃孵育过夜;PBST浸洗爬片3次,滴加稀释好的荧光(Cy3)标记羊抗小鼠IgG,37 ℃孵育1 h,加血清封闭30 min,滴加稀释好的抗细胞角蛋白抗体(pan cytokeratin,PCK),4 ℃孵育过夜;PBST 浸洗爬片3次,滴加稀释好的荧光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羊抗兔 IgG,37 ℃孵育1 h;滴加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避光孵育5 min,对标本进行染核;后用含抗荧光淬灭剂的封片液封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

1.2.3细胞分组 取对数期生长HPMC细胞分为HPMC组(不予以任何处理)、1.50%PDS组(1.50%PDS1.5 mL)、2.50%PDS组(2.50%PDS1.5 mL)、4.25%PDS组(4.25%PDS1.5 mL)、NC-siRNA组(转染NC-siRNA)、siRNA-NLRP3组(转染siRNA-NLRP3)、siRNA-NLRP3+4.25%PDS组(转染siRNA-NLRP3+4.25%PDS1.5 mL)。1.50%PDS组、2.50%PDS组及4.25%PDS组HPMC细胞分别于1.50%、2.50%及4.25%PDS中培养24 h,NC-siRNA组、siRNA-NLRP3组及siRNA-NLRP3+4.25%PDS组细胞分别采用Lipofectamine®2000按制造商说明用转染NC-siRNA或siRNA-NLRP3或加4.25%PDS,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后续分析。

1.2.4透射电镜观察 取1.2.3项下各组HPMC细胞经3%戊二醛预固定,1%四氧化锇再固定,丙酮脱水,将脱完水的细胞先后经脱水剂和环氧树脂渗透液,比例分别为3 ∶1、1 ∶1、1 ∶3,30~60 min/步;将渗透好的HPMC细胞块放于适当模具中,包埋液包埋,加温聚合形成固体基质(包埋块);采用超薄切片机制备约50 nm厚的超薄切片,醋酸铀、枸橼酸铅先后染色,室温下染色15~20 min,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1.2.5大鼠PF模型构建及取样 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1.50%PDS组、2.50%PDS组及4.25%PDS组,每组6只,各组均按100 mL/(kg·d)处理,连续6周;全程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进水;4.25%PDS组大鼠死亡1只,其余组无死亡;各组大鼠末次干预后,采用1%戊巴比妥钠(35 mg/kg)腹腔注射麻醉,采集各组大鼠PM组织,取70%PM组织置于-20 ℃低温保存、30%PM组织采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用于后续实验。

1.2.6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 取1.2.5项下各组大鼠PM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5 μm,HE染色,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镜检观察各组大鼠PM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1.2.7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取1.2.5项下各组大鼠PM组织,使用TRIzol试剂盒按照制造商说明从PM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定量基因表达水平。引物序列:NLRP3 正向为5′-AAGAAGAGGAGGAAGTTA-3′,反向为5′-GTCAGATAGTTCAACAAT-3′;TGF-β1 正向为5′-TTAAGCAGCAGAGAC

GACCG-3′,反向为5′-TCACCGGGAACTCTATAGGT-3′;IL-1β正向为5′-GAATCTATACCTGTCTTGTG-3′,反向为5′-TTGAGAAGTGCTGATGTA-3′;GADPH正向为5′-ATCCCATCACCATCTTCCCAG-3′,反向为5′-CCATCACGCCAGTTTTCC-3′。以GAPDH内参。qRT-PCR反应条件为95 ℃初始变性10 min,95 ℃变性10 s、60 ℃退火10 s、72 ℃延伸10 s、45个循环;记录Ct值,采用2-ΔΔCt分析NLRP3、TGF-β1、IL-1β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1.2.8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取1.2.3项下各组HPMC细胞及1.2.5项下各组大鼠PM组织,检测HPMC组、1.50%PDS组、2.50%PDS组HPMC细胞及各组大鼠PM组织中NLRP3和TGF-β1蛋白表达,检测NC-siRNA组、4.25%PDS组、siRNA-NLRP3组及siRNA-NLRP3+4.25%PDS组HPMC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TGF-β1及IL-1β蛋白表达。采用RIPA裂解缓冲液从各组HPMC细胞和PM组织中提取蛋白质,冰上孵育,12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用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蛋白浓度;上清液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样品加载缓冲液混合,转移到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膜上,5%脱脂牛奶中室温封闭2 h,将膜与抗NLRP3(1 ∶500)、ASC(1 ∶500)、Caspase-1(1 ∶500)、TGF-β1(1 ∶500)、IL-1β(1 ∶500)或β-actin(1 ∶2 500)的一抗一起于4 ℃孵育过夜;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偶联的二抗(1 ∶3 000)孵育1 h;ECL暗室显色,使用Bio-Rad全功能成像系统采集图像,Image-ProPlus分析光密度,以β-actin为内参,对照组目标蛋白质相对含量为1,计算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M组织病理学特征

生理盐水组大鼠PM组织结构较为完整、清晰,未见明显增厚;1.50%PDS组大鼠PM组织轻微增厚,间皮细胞排列紊乱甚至缺失,少量纤维组织增生,PM下肌束结构清晰,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未见明显变性坏死或炎细胞浸润;2.50%PDS组大鼠PM组织增厚,纤维组织增生较为明显,间皮细胞基本消失不见,局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散在分布,PM下肌束结构清晰,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未见明显变性坏死或炎细胞浸润;4.25%PDS组大鼠PM组织明显增厚,间皮细胞基本消失不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纤维组织较为致密,增生区域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局部区域可见少量血管增生。见图1。

图1 各组大鼠PM组织学特征(HE染色)Fig.1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t PM tissues in each group (HE staining)

2.2 PM组织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25%PDS组大鼠PM组织NLRP3、TGF-β1及IL-1βmRNA表达增加(P<0.05),2.50%PDS组大鼠PM组织NLRP3和TGF-β1 mRNA表达增加(P<0.05)、但IL-1β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PDS 组大鼠PM组织NLRP3、TGF-β1及IL-1β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25%PDS组和2.50%PDS组大鼠PM组织NLRP3、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1.50%PDS 组NLRP3、TGF-β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注:A为mRNA表达定量结果,B、C分别为蛋白条带检测结果及其灰度值定量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图2 各组大鼠PM组织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Fig.2 Expression levels of NLRP3 inflammasome in rat PM tissues in each group

2.3 各组HPMC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

细胞鉴定结果显示,Vimentin (红色荧光)和PCK(绿色荧光)双阳性率>90%,即细胞纯度>90%;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PMC组HPMC细胞形态结构较正常、细胞核呈不规则多边形、染色质分布均匀、以常染色质为主且核膜完整,1.50%PDS组和2.50%PDS组HPMC细胞核呈不规则多边形、染色质分布均匀、以常染色质为主、胞浆中可见细胞器(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且结构完整清晰且可见少量自噬,4.25%PDS组HPMC细胞核膜完整、细胞器结构完整清晰、细胞中积累了与自噬相关的结构和凋亡空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HPMC组比较,2.50%PDS组和4.25%PDS组HPMC细胞NLRP3和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见图3。

注:A为细胞鉴定结果(红色荧光为Vim阳性,绿色荧光为PCK阳性;DAPI是细胞核染料,Merge为DAPI和免疫荧光染色的融合图;200×),B为电镜观察结果(6 000×),C、D分别为蛋白条带检测结果及其灰度值定量结果;(1)与HPMC组比较,P<0.05。图3 各组HPMC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Fig.3 Expression levels of NLRP3 inflammasome in HPMC cells in each group

2.4 细胞PF和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NC-siRNA组、4.25%PDS组、siRNA-NLRP3组及siRNA-NLRP3+4.25%PDS组HPMC细胞细胞器形态结构都较完整,但4.25%PDS组HPMC细胞胞浆中含大量空泡;除NC-siRNA组外,其余3组HPMC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噬,siRNA-NLRP3+4.25%PDS组HPMC细胞自噬程度减轻(图4A)。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NC-siRNA组比较,4.25%PDS组HPMC细胞NLRP3、ASC、Caspase-1、TGF-β1及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4.25%PDS组比较,siRNA-NLRP3+4.25%PDS组HPMC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及TGF-β1蛋白表达降低(P<0.05,图4B和图4C)。

注:A为电镜观察结果(6 000×),B、C分别为蛋白条带检测结果及其灰度值定量结果;(1)与NC-siRNA组比较,P<0.05;(2)与4.25%PDS组比较,P<0.05。图4 NLRP3对细胞PF和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Fig.4 Effect of NLRP3 expression on cellular PF and NLRP3 inflammasome expression

3 讨论

在长时间的PD过程中,高糖PDS会加重PF,导致PD效果降低和超滤失败,目前PD相关PF的机制仍有待阐明[10]。有研究显示影响PD治疗的关键因素是PM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长期PD患者的PM组织伴随PF的形成,在患者发生严重或反复发生PM炎时更加明显,而反复发生的PM炎是导致人PM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超滤衰竭使患者透析终止[11]。此外,有研究显示NLRP3炎症小体在介导组织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NLRP3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成员,可募集ASC及Caspase-1组成多蛋白复合体-NLRP3炎症小体,由于Caspase-1是一种IL-1β转换酶,NLRP3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Caspase-1进而诱导IL-1β前体进入成熟状态,进而导致组织炎症和损伤[12-16]。体外研究发现,IL-1β可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肾小管等发生 EMT,PDS可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活化HPMCs的NLRP3,诱导HPMCs发生 EMT,将si-NLRP3转染至HPMCs发现可部分抑制含糖PD液诱导的PF[17]。此外,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也会触发炎症细胞死亡[18]。有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是包括痛风、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关键介质,且可参与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和组织纤维化的发展[19-22]。PDS诱导PF大鼠模型显示了PD相关性PF的一些组织学特征,所以适合于研究PD相关性PF的发病机制[23]。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PDS诱导大鼠PF,结果显示4.25%PDS可明显导致PM组织损伤,增加NLRP3和TGF-β1蛋白表达。这一结果与Hautem等[9]研究一致。HPMC是PM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HPMCs的细胞功能水平对透析充分性起着关键作用[24]。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PDS干预HPMC,发现4.25%PDS处理后细胞中积累了与自噬相关的结构和凋亡空泡,并较HPMC组NLRP3、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NLRP3抑制可以减轻细胞自噬程度及明显降低NLRP3、ASC、Caspase-1及TGF-β1蛋白表达,提示NLRP3炎性小体参与了PD相关性PF的过程,抑制NLRP3可减轻HPMC自噬程度。虽然本研究已表明抑制NLRP3可减轻PDS诱导的PF细胞自噬,但其机制仍有待阐明。最近有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通过裂解Gasdermin D诱导了一种特殊形式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焦亡[25-26];另一方面ASC还参与了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如Caspase-8介导的凋亡或坏死[27]。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NLRP3炎症小体在PD相关PF中的确切机制和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在PD相关PF中有着重要作用,提示NLRP3炎症小体是预防和治疗PD相关PF的潜在靶点,但NLRP3炎症小体的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小体孵育荧光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胆管癌患者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异常早幼粒细胞Auer小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全血标本孵育时间及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魔力荧光色
军事电子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孵育与拓展
玛卡荧光碳点的合成及用于苦味酸的荧光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