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益
摘要:“生活即教育。”将生活化教学引入数学教学,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个别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法的使用还存在不恰当之处。本文就简单阐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策略,旨在真正实现生活教学价值,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且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繁杂。在全新的教学时代之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意识地将数学教学当中的知识点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数学知识点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回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不够重视
教师忽视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存在性与重要意义,对课堂教育生活化的存在意义缺乏准确的认识,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来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常识所产生联系的重要性,长远来说,传统式教育方法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学生无法有效体会学习数学的最终原因,缺少对自身学习数学的目的探讨,从而缺少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过程中并没有实施正确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了错误性引导,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局限理解来实施课堂教学,没有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深刻的客观性研究以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也不能完全进行下去,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导入生活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学生对自己熟悉或者有直接接触的生活事例比较感兴趣,也会集中注意力去探索、实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多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人经历等,在教学中就地取材,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这样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思考与讨论中。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时,如果教师直接讲授学习内容,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上周学校A与学校B进行了一场比赛,上半场学校A共进3个球,学校B共进5个球;下半场学校A共进2个球,学校B共进3个球。如果我们把进球规定为“正”,输球规定为“负”,那么大家能否用正负数表示出两所学校的进球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这一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刚才的问题。面对熟悉的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二)挖掘素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素材,并进行适当地调整和改编,将其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让教学内容生活化,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改编应用题开展教学: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开始了,首先举行的是各年级组的拔河比赛。比赛规定每个队胜一场给班级计3分,败一场计1分,每场比赛三局两胜。如果我们班在全部12场比赛中共计得到30分,想一想我们班共胜多少场?问题刚提出,面对熟悉的情境,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很快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精心设计,让课外作业生活化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还在于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课外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一课后,教师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请大家在课后利用所学知识,四人为一组,量一量、算一算学校旗杆的高度,并写出小组的计算方案。这样的作业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创造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四)合作学习,突出学习的协同性
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使每个学生在小组配合时都能发挥作用。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一个人的力量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但小组合作会使力量变大、变强,每一个小组成员相互信任、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进行《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2021年奥运会的飞镖比赛时飞镖扎圆盘的场景将学生带入到本篇的教学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当教师讲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当讨论完毕之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自己小组的意见,有的代表说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相离、相切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两个圆心的距离与两个圆的半径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之后,教师对知识再进行补充,这样在学生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积极发掘不同的情景创设方式。将各种情景创设的途径和手段相联系相渗透,做到相輔相成。同时,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数学问题、勇敢提出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进而使得生活化教学能够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张大甫.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为例[J]. 2021(2017-2):8-8.
[2]黄邦水.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析[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4):1.
[3]董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析[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