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阳
摘要:小学音乐等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艺术熏陶,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确保学生能够多元化发展。然而,过去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乏味,教师主要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并不能挖掘出学生的艺术潜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教学模式了,音乐教师要适时加以变革。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引言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音乐等艺术类内容的受关注度逐渐提高,基础教育开始重视音乐课程,从小培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师的共识。但是由于传统模式下的小学基础教育并不是十分注重对音乐课程的设计,教师经验与对有效教学的方法的掌握存在不足,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构建存在一定问题。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构建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构建小学音乐课堂,主要是因为音乐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引导小学生学习音乐,实际上就是带领他们探寻音乐之美、感受创造之魅力、分析文化之意义,能很好地促进其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文化品质等素质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自身的魅力,多对著名音乐作品进行鉴赏,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更加高昂的热情去欣赏音乐,用更加理性的思维去评价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并不全面,不能及时地发现生活中积极的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音乐的合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定正确的价值观,还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另外,音乐是一门与艺术关联较大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极大地感染学生的情绪,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引起对艺术的共鸣。实际上音乐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将生活中的美好凝聚在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体会生活的美好。如此,小学生的发展会更积极、全面,未来成长必然更理想[1]。
2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现状
从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音乐教学必须体现出表达形式上的独特性,而且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尽管可以有效保证小学音乐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但是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通过教小学生唱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其他教学活动的设计尚不够完善,这种方式下的教学成绩往往不太理想,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结合目前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学模式来看,许多小学在进行音乐技能的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即当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不能达到培养音乐素养三个要点的要求。同时,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个人兴趣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师主要将相应的理论教育用于通识教育课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听讲,并不能实际参加到音乐赏析讨论活动中。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还不能够完全领会,不能客观地进行研究,因此,枯燥的教学理论对小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有效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2]。
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3.1着眼作品欣赏,培养审美能力
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基础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重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尝试从指导学生欣赏作品开始。在欣赏中,提醒学生用心体验、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身想法和感受,使他们在认真感受中理解音乐的旋律美、情感美,以此增强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但是在过往实践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设计的作品欣赏活动都是较为低效的,他们在课堂上习惯于直接告诉学生教材中的作品蕴藏了哪些美的信息,而不是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感知。在该状态下,学生看似理解了作品之美,实际上并未对美形成足够深刻的理解、真实的体验,他们的审美素养自然难以真正提升。这明确提醒了教师,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音乐教学新模式,一定要着力优化作品欣赏环节,给予学生更多鼓励,让他们独立感知作品之美、分析作品的艺术魅力。
3.2注重歌唱练习,提升教学效率
为了让音乐课成为学生表达自我的主要舞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用歌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水平。所以教师就应当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积极配合学生进行歌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在每位学生演唱结束后予以客观评价,对于演唱水平较低的同学给予鼓励并传授歌唱技巧,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予以肯定,借此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助其超越自我。如此一来,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歌唱水平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提高。
3.3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素养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实践活动,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类似小组合唱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團队配合的能力,同时能够在合唱过程中取长补短,以弥补团队中的不足。但是,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师在进行任务分配的过程中,应当适当进行引导,以确保小组活动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在课后的歌唱练习中,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的录音功能将自己唱的歌曲记录下来,然后发送给教师,教师在收听后将意见反馈给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从而有效锻炼并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新时代、基于新课程改革环境,重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培育小学生音乐素养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对作品欣赏、实践、创作等内容的关注,积极地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面向全体的基础上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胜德.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9(34):181.
[2]王利平.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科幻画报,2019(10):249.
[3]张宜清.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有效途径的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08):264.
[4]丁丽.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2019(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