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要:目前,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视域下,教师及家长高度重视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關键期,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期,深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首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加以阐述,进而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性地从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强化音乐体验法等方面,提出了小学音乐核心素养与多媒体结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多媒体;教学方式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行,素质教育已得到了全面性的普及,各地小学教师对于新型教学理念的实施,已作出了深刻的解读。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讲,教师则应积极转变教学态度,融入创新教学思路,从而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及核心素养,使学生的个人修养得以加强。除此之外,核心素养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融合多媒体教学方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聆听优美的旋律过程中,可陶冶情操。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从正面角度进行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是以注重学生体验感为主的应用型学科之一,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切入多媒体教学理念,进而可强化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度,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理念下,可了解多种不同的乐理知识,促使学生在课中可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例如:以湘教版 小学音乐《快乐的小熊猫》一课为例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导入多媒体教学情境,结合乐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愉悦之情,教师可在班级中展示一段陕北农民打腰鼓的一段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可充分调动自身内心的喜悦感。如此一来,学生可深度理解小动物内心中的快乐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可引入一些著名的国外乐曲,如,《蓝色多瑙河》。此时,教师可将乐曲内容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运用信息技术并生成多媒体课件,将其展示出来,如,教师可将乐曲内容以威尼斯水城为背景,呈现出英国贵族乘坐游艇在威尼斯水城夜游的视频,从而使学生对视频内容产生兴趣,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音乐鉴赏能力得以增强。
二、创设情境再现教学环境,渲染愉悦的学习氛围
从侧面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身心特点处于发展中阶段,而且学生的课上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可运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图文并茂,影音图像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的视觉感得以形成,为此学生在情境中可增强节奏感。例如:以《春天来了》为例。教师在教唱这一首歌曲时,可向学生展示一幅带有春天气息的动态图像,并配有鸟儿的啼叫声,小河的流水声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可感受春的气息,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形成强烈的代入感,更使学生的听觉及视觉形成了冲击感,为教师的教唱环节奠定了基础。其次,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遇到难以掌握的声调及节奏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暂停及循环功能,促使学生可反复地进行学习,由此提高了学习效率,对学生内化教学难点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及创造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高效发展。
三、重体验,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从全方位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基础教育中的音乐学科来讲,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向学生传递音乐知识,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意识,而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是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而逐渐养成的。因此,教师应以“深入浅出”原则为教学宗旨,把音乐中蕴含的核心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得到显著的增强。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国歌,在第一次的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应向学生阐述国歌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国歌内容中的深刻寓意,促使学生可从革命先烈身上感受到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其次,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跟唱。届时,学生在听到振奋人心的旋律时,内心自然而然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对国歌的学习,可充分体会到国歌的威严及表达情感,使学生可进一步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丰厚的体验感及成就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文化品格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拓展教学方向,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渗透审美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可初步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及提取新技术教学资源,让科学技术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继而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情感体会,更使学生的想象力被有效地激发,有助于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会珍.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 读书文摘:中, 2020(1):1.
[2] 叶华高. 利用多媒体,点亮音乐课——中学音乐课运用多媒体之浅见[J]. 中小学电教:下, 2019(6):2.